【简况】 坚持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产业、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会公共信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至2006年底,全市光缆皮长总长度1.28万公里,比上年增长23.3%;芯长33.47万公里,增长67%,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高速宽带信息通讯网络。交换机总容量561.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总数155.2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76.37万户;互联网用户62万户(含储值卡用户);广播电视用户40多万户,人口覆盖率达99%;信息化综合指数达78%以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电子信息制造业】 通过加大扶持力度,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和总量得到增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及软件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95.96亿元,比上年增长25.57%,占全市总产值的29.51%。做好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的“双软”认定申报评审及软件企业年审工作,受理软件产品登记40项、软件企业认定20家,37项软件产品通过登记,12家软件企业通过认定。
【企业信息化】 制定《2006年信息化推进工作方案》,组织和协调举办“企业信息化研讨会暨移动信息化专家聘任大会”、“中山市‘万家企业信息化’推进会”、“2006珠三角(中山)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研讨会”、“web2.0与下一代互联网营销研讨会”、“蓝色魅力”、中山移动“八项工程”、“亲情汇款”等系列活动。5月中旬起,分镇区开展应用推广中山电信推出的“政企快线”应用项目宣传活动,至年底,全市使用“政企快线”的企业近3000家。
【政务信息化建设】 完善全市党政信息网络统一平台,将全市143个副处级以上单位接入平台,实现办公网络化、收发文无纸化。完善和延伸行政服务在线系统功能,年内实现35个部门的216个审批事项正式上网运行办理。建设政务网站,升级、改造市党政平台网络、市政府门户网站,使“中国·中山(政府之窗)”等一批网站的内容和功能设置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三防指挥系统、环保信息系统等一批业务应用系统,全面启动建设金保工程、政法网等一批业务应用系统,协助审查政务信息化工程34项,有力推进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
【社会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协助筹划建设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及平台。经与省Linux公共服务技术支持中心、小榄镇、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商讨,于10月17日在小榄镇挂牌成立“中山市Linux公共服务技术支持中心”。推广应用电子商务,支持中山市锐旗科技公司推广应用“中e网”。协助筹划在市内建设数字证书(CA)认证中心、数字家庭技术服务中心、信息网络安全技术服务中心等公共平台。(古小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