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坦洲镇位于中山市南端,毗邻珠海经济特区,北接三乡和神湾镇,面积136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和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6.53万多人,非户籍人口7.26万人;有耕地44852亩,山地2.8万亩。交通方便,南坦公路、坦神公路等连接周边市镇,3条公交线路通往中山城区,镇村公路里程达173公里;镇内供水、供电、通信等各项市政设施完备。2004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推进“建设年、管理年、民生年”工作部署,经济稳步增长,城镇建设有效推进,各项管理逐步规范,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年本地生产总值30.3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85%和14.98%,完成税收5.06亿元;工业产值、出口创汇、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居全市前列。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2004年工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继续发展壮大制鞋、纺织服装、金属制品、化工医药、电子模具等龙头产业;1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完成工业产值57.52亿元。扶持庆链、志和、三泓立、贵群等重点增资或新增企业,全年新增企业81家,增资扩产企业20家,全镇有工业企业588家。企业技术改革工作取得成效,有伊泰莲娜、联邦制药两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联邦制药、彩珠电子玻璃厂、源田公司3家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杰和兴电子、联邦制药生产流程技术改造得到市政府补贴。积极发动伊泰莲娜首饰、嘉宏制衣、圣马丁电子等有自身品牌、以内销为主的企业参加展销会,扩大品牌影响力。2004年全镇工业产值8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6%,获市颁发工业税收入库突出贡献奖。
农业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取消农业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养虾面积增加到1.4万亩,约占水产养殖面积50%,产值达3449.76万元;扩大香蕉种万元;扩大香蕉种;扩大香蕉种植面积至4000亩,成为农业增收新亮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总投资1亿多元的水利重点工程大涌口水闸于10月动工建设;投入350万元建设永一节制闸,有效解决西灌河受茅湾涌污水倒灌和咸潮期食水困难的问题;建设环市南路和月新路,改造危桥2座,新修农路10.3公里,疏挖河道470米,完成新砌和旧石基修整砌石1771.3米,清理河道水浮莲2700吨。进一步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建立农产品检验检测站,开展蔬菜农药残留、生猪兽药残留和水产水质化验等检测工作。筹资20万元开展全镇统一灭鼠工作,并在合胜西围片试验“养猫灭鼠”。壮大农产品流通行业,完善兴农农产品批发市场、七村家禽批发市场、裕洲毛猪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服务;与水产品出口基地加强业务联系,为养殖专业户疏通水产品流通渠道。2004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36345亩,粮食产量1.3万吨,蔬菜产量10万吨,水产品产量近1.79万吨,生猪出栏量60多万头,“三鸟”上市量46.52万只,200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93亿元,比上年增长8.71%。
城乡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城镇建设管理理念,加快营造新中心区为主的城镇格局。完成坦洲镇总体规划第三次修编、第三工业区控规、新中心区道路规划、市政管道设计、电缆规划设计和市民广场方案设计。将国税分局和劳动分局迁入新中心区,建设新医院、实验中学。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坦洲段、城桂公路二期第六标段进入施工,坦神公路砼路面改造工程和安南公路硬底化工程建成通车;月新公路和环市南公路完成立项。年内完成旧城区低洼整治二期、东灌河疏通、旧城区路灯改造、主要道路路灯化、二沾桥和建新南桥等危桥改造、特困户及复退军人危房改造等6项民生工程。全年规划报建面积8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68%。完成市政道路挖掘申报107宗,维修道路424平方米,更换砼纤维盖727套。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物和影响规划的临时建筑物2万多平方米。全年用电量5.4亿千瓦时,增长20.17%;用水量2093万立方米,增长4.44%。
外经外贸 在2004年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期间引进项目10宗,合同利用外资6243万美元,履约率达100%。2004年有外资企业244家,新增外资企业28家,其中三资企业26家,来料加工企业2家。合同利用外资1.2亿美元(其中注册资金633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908万美元,出口创汇6.04亿多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4.21%和14.65%。2004年获市吸收外资突出贡献奖。
商贸流通及服务业 中英购物广场、和大福等商业项目建成开业。2004年新增个体工商户815户、私营企业98家,个体、私营企业户数分别为3323户和349户。全镇有集贸市场9个,集市贸易成交额5.89亿元;有超过3000平方米营业面积的商场5家。零售、餐饮业实现增加值近3.05亿元;物流企业2家,实现增加值约3795万元,比上年增长36.4%;酒店旅馆业接待人数6万人次,旅游服务业接待人数69万人次。
民营(个体)企业 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协助名极电池、远大电子等民企扩大生产,推动名极公司申请广东省高科技企业认定。全镇有民营企业35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1000万元7家,超100万元125家,新增43家,新增本地群众就业768人。全年民营企业实现产值7.4亿元,比上年增长66%。
财税·金融 2004年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全年财政收入17697万元,比上年增长43.53%,财政支出17589万元。用于教育、公检法司、消防、农林水利等开支约占财政总支出的48.57%。全镇税收完成50584万元,增长40.86%,其中国税27236万元,地税11316万元,分别增长7.3%和29.36%;工业税收37452万元,增长58%,房地产业税收2177万元,增长50.97%,取消农业税330万元。全镇有银行5家,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30.5亿元,增长21.53%;各项贷款余额10.3亿元,增长39.39%。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524元,比上年增长6.17%;居民储蓄存款21.02亿多元,增长23.37%;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0平方米。全镇拥有汽车4018辆、摩托车10382辆;住宅电话用户28370户,有线电视入户率97%。全年安置富余劳动力就业1260人,开展技能培训1273人。全镇参加社会保险39047人,增长13.08%。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2004年,有职业高中(理工学校)1间、初级中学3间、小学16间、幼儿园(托儿所)32所、中小学美育实践基地1个、德育基地11个。有公办教师757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中级教师190人,在校学生1987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三残儿童入学率100%,高中升学率92%,有231名考生上市重点学校,录取率达16%,超过市平均的12%,其中谢美凤升高中考试取得中山市总分第二名。理工学校首届毕业生83人参加高考,本科、省专、市专、高职类分别上线1人、7人、30人、16人。2004年向社会公开选聘实验中学校长1名。推进信息化进程,投入600多万元新增计算机915台,人机比达到6.9:1,17间中小学全部建立了计算机室和多媒体电教平台,10间学校实现了宽带上网,理工学校、坦洲中学、林东小学等7间公办学校构建了计算机校园网络,占全镇公办学校总数的41.2%。优化教学布局,兴建坦洲实验中学,撤并坦洲第二中学。推进学校上等级工作,5月理工学校创建为广东省重点职业高中,9月,合胜小学创建为市一级学校,11月同胜、七村和汇翠3间小学分别创建为市规范学校,威华和合胜幼儿园创建为市一级幼儿园,联一、群联、前进、永一、十四村、裕洲、新合7间小学创建为镇一级学校。2004年12月坦洲镇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文化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文体中心设交谊舞、棋类、乒乓球等活动场所并对外开放,在文化广场举行广场文艺晚会4场。全年开办钢琴、舞蹈、合唱、书法等各类艺术培训班19期,学员达300多人。6月举办坦洲镇首次少儿献才艺大赛。8月参加市文化系统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9~10月举办有11家厂企参加的坦洲镇企业书法、美术作品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全年召开娱乐场所负责人会议5次,检查娱乐场所90间次,查处无证音像点40个,影吧7间,取缔无证黑网吧4间。2004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000户,发展线路30公里,其中架设光缆10公里,整顿线路10公里,新增光节5个。
体育 以“农村体育年”为契机,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举办“水利杯”、“合建杯”、“商会杯”篮球赛和机关男子篮球赛,举办“建设杯”象棋围棋赛,羽毛球选拔赛等群众体育项目。参加市第五届“体育节”,获得广东省传统龙狮(南、北狮)锦标赛二等奖,“朗晴杯”男子篮球赛亚军,“顺景杯”镇区篮球联赛第八名,“完美杯”外来员工羽毛球赛男子单双打第一、二名等。全力筹备参加市运会,参加市年度竞赛获得中小学柔道比赛中学组团体第五名、中小学跆拳道中学组团体第五名、小学生举重团体第一名、“光彩杯”小学生篮球赛男子第七名、“健将杯”幼儿体操团体第二名、中学生田径比赛团体第八名、“光彩杯”中学女子篮球冠军、高职篮球赛女子第一名,折算得金牌7.5枚,团体总分171分。输送到市体校的黄国燕参加广东省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以打破省运会纪录的成绩获女子五项全能第一名。2004年完成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任务,全镇有体育馆1个,400米运动场3个、200米运动场15个、篮球场105个、排球场6个、游泳池5个、溜冰场7个、保龄球馆1个、棋牌室5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
卫生 全镇有一级甲等医院1间,卫生站21所,乡村医生42人。开展社区卫生工作,5个社区服务站共建立常住人口健康档案16748份,流动人口健康档案24215份,双向转诊人数243人。开展卫生保健知识和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全年累计刊出专栏27期,出动宣传车10次,张贴横幅60条,发出宣传单张8.1万张,受教育约4万人次。落实儿童免疫接种和疾病控制工作,全年接种麻腮风2673支、成人流感1187支、小儿流感400支、水痘400支、HIB1003支、新型百白破6634支,儿童基础免疫的卡介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9.5%以上,风疹、腮腺炎、乙脑疫苗接种率达99.3%以上,各项接种率达98.08%以上。落实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预案,有效应对和处理丽新鞋厂食物中毒及德莱特氯气泄漏事件。加大卫生执法力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率90%以上,卫生知识培训率达100%,全年办理卫生许可证322张。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51557人,占农业人口的95%。
计划生育 以贯彻“一法一例”为重点,推动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在各村(社区)张贴挂图和发放法规小册子及业务报刊1万多册(套),派发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宣传单张5000套,印制社会抚养费征收校准宣传单张1.2万份,派发《关爱女孩》小册子8000册、《男性健康常识》宣传单张2000份。连续三年开展查环查孕查病治病“三查一治”服务,3500妇女参加常见病、多发病的普查普治;清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1.2万多人次,落实“四术”25万多人次,落实“四术”25,落实“四术”25例。推进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的发放和解释服务工作,为1.1万名育龄妇女发放《计划生育服务证》。2004年常住人口出生806人,人口出生率为12.54‰,计划生育率为93.05%,完成“四术”907例,年均查环查孕率为95%,流动人口出生1483人,征收社会抚养费27万元。
环境保护 2004年共审批建设项目305个,办理企业临时排污许可证498家,监理污染源184次,监理建设项目131次;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监控镇内设立的21个水样监测点水质,投入350万元在西灌河与茅湾涌交界处建设永一节制闸,有效阻隔茅湾涌回流的污水对西灌河的污染,全年清理整顿西灌河沿岸违章养猪场2个,沙石场8处,单车、摩托车、汽车修理厂15间。正在建设中的环保设施有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年末开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加强城镇内河整治,完成安阜涌排污泵站工程。年检查排污企业40多家,清理无牌无证企业15家。实行16小时环卫保洁制度,共清运垃圾6.61万吨,清涝河涌垃圾7139吨,清疏下水管道11万多米。全镇现有11个村(社区)创建为省、市卫生村,占全镇村(社区)的85%,其中裕洲村于11月通过省卫生村考核验收。
民政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为18户城镇低保户和281户农村低保户发放保障金69.5万元,发放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员救济金3.8万元,五保、孤儿供养费47.5万元,其他慰问金12万多元,临时困难救济金10万元,红十字救助金19万元;为了改善低保户和优抚对象的居住条件,市镇村筹资140多万元为低保户18户共48人和优抚对象14户共52人修建住房,面积合计1595平方米;发放优抚定补金20万元,退伍军人就业安置金10多万元;开展广西河池贫困地区扶贫工作,捐赠衣物8000多件、现金2万多元。全年办理结婚登记619对,补办结婚登记32对,补领证书57对,办理离婚手续14对。为慈善万人行活动筹善款110多万元,为红十字会无偿献血12.7万毫升。殡葬改革已消灭土葬和二次土葬现象,火化率100%。投入40万元扩建镇老人活动中心,建立和完善七村、十四村社区和裕洲村等村级老人活动中心,投入80万元建设长青楼办公楼。10月,组织2000多名老人参加第十六届老人节庆祝活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采取“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方针,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开展命案必破行动、“秋风”行动、打击街头犯罪百日行动,侦破“4·12”“6·23”“9·06”等重大案件,全年共立刑事案829件,破案353件。深入开展“禁毒03工程”,创建“无毒社区”,年内破获毒品案19件抓获涉毒人员25人,缴获各类毒品1500多克,2004年通过省市禁毒验收。加强路面巡防,在镇内主要路段设立执勤点,实行24小时不定期设卡、巡逻、预伏;加强重点部位的治安防范,建立重点场所、厂矿企业巡逻签到制度。
信访工作 发挥信访职能,建立健全领导包案责任制、每月排查制度、领导信访接待日和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制度及跟踪督办制度,扎实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全年处理信访189件次,其中:电话上访44次,来信69件,来访76批696人次。主要反映征地补偿、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争议、代耕农入户、外嫁女权益等问题。向社会公开招聘2名法律专业人士,信访办人员从2人增至5人,在各村、社区设立信访工作联络人200余名。顺利解决9月16~17日群众因征地转统遗留问题的上访事件。
司法武装 加强法律室建设,13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室达到“八个一”标准。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司法所直接受理民间纠纷1宗,村(社区)人民调解会受理民间纠纷178宗,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为96%。司法所出版法制宣传栏12期,各村(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出版法制宣传栏111期;全年下发自编和翻印宣传资料5.44万份,普法教育读本书刊3.3万本,法制宣传单张4万多份,《中山普法》2万多份。举办法制宣传骨干培训班4期,参加人数600人次;邀请市普法讲师团在全镇各村(社区)上法制课13场次,开展法制咨询活动25场次,接受法律咨询1万多人次。全年代理诉讼案件18件,涉及标的212万多元,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200万元。年内选送25名青年应征入伍,完成年度征兵任务。全镇有基干民兵610名和专业技术分队队员25人,一类预备役士兵873人,二类预备役士兵6766人,预备役军官20人。
【创建成为省教育强镇】 近年来,坦洲镇坚持“科教兴镇”战略,教育事业发展迅速。2003年提出创建教育强镇目标,制订《坦洲镇创建教育强镇实施方案》,成立领导组和设立经费筹备、校舍建设、宣传报道、信息教育、体育卫生设备、队伍建设等6个工作组,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各项指标要求,从2003年10月份开始,分规划、实施和验收三个阶段创建教育强镇。加大教育投入,2001~2003年正常教育经费增长高于镇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004年共投入日常教育经费、布局调整经费、校园文化建设资金达9500多万元。以建设规范学校为重点开展第四次学校布局调整,促进学校上等级,全镇有省一级学校2间、市一级学校2间、市规范学校3间,市一级幼儿园2所。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2004年投入600多万元新增计算机915台,人机比达到6.9:1。修葺改造全镇室场,扩建教室5098.5平方米。11月9日和12月14日,坦洲镇通过中山市和广东省教育强镇评估验收,创建成为省教育强镇。
【房地产项目发展活跃】 2004年确立房地产业为三产发展重点,发展扩大汇翠山庄、碧涛花园、富丽达花园等原有房地产项目,新引进中澳地产和锦绣大地等多个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商,年末全镇房地产开发商共13家。全年房地产报建面积23.2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6倍,开发面积17万平方米,开发面积连续多年居全市前列。2004年销售面积近6.68万平方米,实现增加值9028.2万元,增长42.4%;实现生产税净额2177万元,增长50%。景湖居、汇翠山庄、金山城等项目成为坦洲房地产品牌,吸引香港和澳门,特别是珠海的客户选购,汇翠山庄、景湖居内珠海业主约占总业主数的50%和70%。
【制成特大玫瑰花胸针】 9月28日,坦洲伊泰莲娜首饰精品(中山)有限公司成功制成特大的玫瑰花胸针,胸针按已有的小玫瑰花胸针样式以1:17.8的比例放大,经设计放样、开铜件、分件敲打成形、拼装及焊接、钻石位孔、抛光、电镀、粘石八大工序和5000多名伊泰莲娜首饰艺人历时100天打造而成,高1.6米,宽1.2米,重73.5公斤,采用24K黄金电镀,厚度为3毫米片状铜料,花蔓镶嵌2877颗SS45的施华洛世奇仿水晶,其工艺、特点、功能(有活动别针)极具首饰特性。该胸针已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帮扶困难村发展】 镇委、镇政府决定从2004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扶贫专项资金,采用以镇村共建厂房物业的方式,为群联、联一、新合、裕洲等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的行政村,实施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工程”。具体做法是由镇政府出资,村提供土地的形式建设厂房和物业,投资产生的经济收益,按一定的比例用于偿还镇投入的资金,剩下部分作村集体收入,直到镇全部收回投入资金成本后,所建厂房物业归村集体所有。2004年镇投放专项扶持资金超过1700万元,其中投入500万元,为群联村建厂房及宿舍4809平方米;投入630万元为联一村建厂房及宿舍6575平方米;投入300万元,为新合村建设大冲口海鲜食街,面积3168平方米;镇、村各投入300万元在裕洲村建厂房及宿舍8339.6平方米。(邓健强)
附:2004年坦洲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李伟健
副书记:林春红 刘建辉(1月止) 卢广棉(2月起) 黄纪常 黄浩源
主 席:李伟健
副主席:李向阳
镇 长:林春红
副镇长:吴社根 卢汉球 郑容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