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坦洲镇位于中山市南端,毗邻珠海市,北接三乡和神湾镇,西临珠江磨刀门水道出海口,与珠海斗门区相望,面积136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和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6.24万多人,外来人口7.23万人。全镇侨胞共2万多人,主要旅居澳门、香港、美国、马来西亚、台湾、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澳门1.1万人,香港7666人,台湾161人,其它国家1300多人。有耕地近5.5万亩,山地3万亩,渔农物产丰富,是中山著名的农业大镇,素有“金斗湾”之称;也是中山南部的重要工业加工基地。全镇村村通公路,镇内中巴全面通车,继通往市区的22路公共汽车之后,39路和11A路公共汽车也相继开通,全镇公路里程超100公里;建有日供水24万吨水质达欧共体标准的自来水公司,供电、通信设施完备。坦洲镇有独具水乡特色的一河两岸,有配套设施齐备的三星级酒店,有金斗湾水乡度假怡乐园、启明教育基地、快活谷、坦洲山公园等旅游景点。 2002年,坦洲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镇”、“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巩固第一产业,充实第二产业,繁荣第三产业,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增长,农业丰收,农村稳定,第三产业繁荣,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工农商、城建等同步发展的局面。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0.4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2.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53%和35.45%。完成税收2.91亿元,工业产值、出口创汇、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均位居全市前列。2002年坦洲成功创建为广东省卫生镇;达到工业强镇的各项指标,跻身全市第一批“工业强镇”。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深入推进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强化服务意识,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完善投资环境,开展全方位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了日、美、法、意、台、港、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批客商前来投资。2002年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上签订新引进项目15项(含增资)全部履约,全年新增“三资”企业21家,增资扩产41家。工业主要行业有:纺织、服装、皮革、人造首饰、家具、玩具、注塑、化工、电子、五金、制药等;主要品牌产品有“欣昌”和“威华”鞋类、“联邦”药品、“伊泰莲娜”人造首饰、DIC色料等系列。2002年全镇工业产值61.03亿元,比上年增长36.47%;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3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37%;外贸出口总值4.01亿美元,增长27.62%;“三资”企业出口创汇3.63亿美元,增长2.33%;来料加工企业工缴费结汇4621万港元;规模大、效益高企业不断涌现,规模以上企业有83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2家,实现创税3735万元。加快发展民营企业,使民营企业成为坦洲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民营企业园和致富工业园的作用,实行优惠政策,为民营企业在生产、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提供帮助。2002年实现民营工业产值3.38亿元,新增民营企业38家;在2001年成立了坦洲镇工商联合会、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印刷包装行业协会的基础上,2002年又成立电子信息行业协会和金属制品行业协会等,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共同发展。 农业 2002年,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建设农业基础设施,2002年,投入300多万元建成农路总长38公里,已建成农路近120公里。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推广种植特汕12、25银华占、新马占、会龙占等优质品种水稻,扩大“金斗湾”大米品牌影响力,全镇开展创高产活动面积近2万多亩,增产均达5%。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继续把重点放在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上,增加蔬菜水果种植面积3000亩和优质水产养殖面积2000亩。完善蔬菜、水果、花卉、水稻等基地,其中“抽咸打井”养殖南美白对虾项目发展迅速,全镇扩大至5000亩,全年轮养面积近1万亩,平均每亩纯收入4000~6000元。推广“三创”活动,开展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科技培训,全年组织水稻、蔬菜、水果、四大家鱼、南美白对虾等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和生产技术交流座谈会12期,培训农民2500多人次。扩大产品流通,发挥农产品流通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召开座谈会及时反馈信息,通过网络获取更多农业信息筹划批发市场。开设田头农产品批发点,扩大珠海、港澳、上海、杭州等市场。流通户全年运销四大家鱼8200吨,其它农副产品4.8万吨。全镇水稻种植面积2.38万亩,粮食产量1.82万吨,蔬菜产量8万吨,水产品产量1.29万吨,生猪饲养量1.9万头,上市4.36万头;“三鸟”饲养量22.45万只,上市72.92万只。2002年全镇农业产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6.99%。 城乡建设 继续实施“小城镇、大战略”方针,完成城镇总体规划,新城镇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新的行政中心区已有交警中队、法庭、城建大楼、国土资源所、交管所等办公大楼投入使用,工商分局、侨联大楼亦已竣工。修建沙坦公路(城桂公路二期),改造坦神公路。2002年完成新10项民生工程,包括北秀新村低洼整治工程,神利一路、农路、中心市场建设,裕洲公路硬底化,安阜涌综合整治,又有围涌整治,市民广场一期工程基本竣工,新中学、新医院投入基建。加快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报建面积39.19万平方米;建设临时商铺1350平方米。完成土石方344.8万立方米,捣制混凝土路面10.31万平方米,完成人行道铺设2.27万平方米,完成砌石护坡1400平方米,完成供水管道3150米,下水管道工程1.45万米,完成供电线路500米,安装路灯120盏,架设路灯线路和临时供电线路950米,完成11万伏珠斗线改线搬迁约2000米,完成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有线电话总数近2万门。改造农网,新架电缆线路4.13公里,整改低压线路119.67公里,新增低压线路35.25公里。全年用电量3.7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用水量1724万立方米,增长9%。 国内贸易 2002年,全镇有个体工商户3800多户,私营企业200家,从业人员约3.5万人,注册资金5500万元。镇村农贸市场、综合商场、商业中心、金斗商业街及华润超市、富升超级商场、壹加壹连锁商场人流畅旺,在新区继续建设新中心市场,计划于2003年启用。对市场加强物价、安全管理,实行收费公示制度。2002年市场成交额达45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00万元。 财税金融 2002年财政收入1.0亿元,比上年增长8.87%;财政支出9740多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其中市财政分成、企业和部门上缴款占财政总收入的65%以上;用于农业、农村建设、城镇管理、文教卫生、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开支约占财政总支出的60%。全年税收2.91亿元,比上年增长44.9%。其中国税完成2.1098亿元,地税完成6378万元,分别增长37.68%和42.68%,农业“四税”1624万元。年末银行存款余额达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49%。 人民生活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年纯收入11620元,职工人均年收入13830元,农村人均年纯收入635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1%和35.42%。人均存款达3.2万元。2002年,有近600个单位厂企给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投保人数6.1万人。全镇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2.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8万多人,均比上年有所增加。2002年成立坦洲镇群众就业协调中心,全年介绍安置劳动力就业5796人次,其中户籍人员1019人。给全镇268户“特困户”777人定期发放生活保障金48万元,节日慰问金17万元。镇红十字会和民政办发放临时救济金23万元,救济困难人员400人次。全年居民外出旅游8800人次,其中境外游3200人次。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镇有职业高中(理工学校)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13所、幼儿园、托儿所15间,教师72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129,学生17174万人。2002年,在提高教学硬件设备的同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育管理,依法治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小学毕业会考语、数、英3科合格率分别为97%、96%、92%,350多名初中毕业生考入省、市重点高中、中专、技校及直属中学,取得历年最好成绩。优化师资,2002年全镇各中小学校长全部实行竞争上岗,27名品德好、学历高、业务强、作风正的教师通过竞争走上了校领导岗位。发展教育信息化,新建电脑室3间,新增电脑150台,建成校园教育网络1套,全镇各学校拥有计算机超过1000台,并不断开拓建设多媒体教学网络,2002年全镇学生能按要求接受信息技术课教育。继续推进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成人高中学历班的教育,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近2200期,参加培训的干部、职工、农民达2万人次。2002年坦洲镇再次被评为市成教工作先进镇区。坦洲理工学校、坦洲中学连续2年评为市一级学校,林东小学被评为省级学校。在参加市、省以及全国中、小学举办的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科技28个项目竞赛中获奖236项,包括一等奖29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141项;其中参加全国初中学生英语能力、化学、物理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1人、二等奖36人、三等奖8人,参加全市小学生数学竞赛,连续第六年获团体一等奖。 文化体育 全镇有书法、美术、摄影协会会员43人,金斗湾艺联社22人,秋江曲艺队19人,月升曲艺队15人。在坦洲镇艺术培训中心开办10期钢琴培训班、10期少儿芭蕾舞培训班、8期少儿合唱培训班。2002年共举办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2场,举行新春企业员工游园活动、全镇工业文艺活动日活动和坦洲镇慈善筹款答谢晚会,2002年8月,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百部电影下基层活动,共组织放映电影14场,观众1200多人次。坦洲镇图书馆藏书4500多册。2002年协办坦洲有水乡特色的民歌节目在中央广播电台等媒体向世界华人广播,弘扬坦洲传统文化。 2002年,有线电视发展新线路19.1公里,其中新架设光纤线发展新用户1571户。全年制作自办新闻880篇,获市电视台采用165篇,中山日报采用54篇。镇电视台制作专题节目7辑,在继续办好获全镇群众一致好评的《工业广角》专栏节目的基础上,新设《食在坦洲》栏目;制作“喜迎十六大,回顾与展望”系列报道,分为《党教篇》、《经济篇》、《民生篇》、《城建篇》和《教育篇》五大篇,为广泛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坦洲镇建有1座体育馆、标准田径场15个、篮球场130个(其中灯光球场85个)、乒乓球室40多间、标准足球场3个、小型足球场5个、网球场2个、游泳池6个、溜冰场5个、老人活动中心1个、儿童游乐园4个。全年举办“新禧杯”元旦万人环镇跑、“建设杯”象棋赛、围棋赛、拔河赛等大型体育活动。5月坦洲镇杰士美电子有限公司参加中山市首届外资企业员工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和单项个人第一名;7月参加市第二届“信合杯”男子篮球赛获第五名,8月参加市“工商个体劳协杯”男子篮球赛获第六名,9月参加市“中国人寿杯”男子篮球赛获第二名,10月参加市第四届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七名。 环境卫生 2002年,开展创建省卫生镇活动,营造“整洁、有序、文明、优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组织120多人实行“门前三包”每天12小时轮值制,保持街道整洁,清理河涌水浮莲120吨和垃圾687吨,全年转运垃圾4.54万吨。全镇绿化面积26.67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33%;人均绿化面积达5.4平方米。发挥城镇管理联合执法队的作用,加强环保管理,治理坦洲西灌河水资源保护区,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多次开展全镇性环境卫生统一行动日活动。全镇现有垃圾运输压缩车2辆,垃圾斗式运输车3辆,洒水车3辆,河涌清洁船2只,三轮车、斗车100多辆,垃圾中转站18个,在镇主干道设置环保果皮箱431个。继续开展卫生村创建活动,在安阜社区、联一村、永一村、新合村等4个村创建市卫生村后,七村再创建为省卫生村,全镇省级卫生村5个,包括十四村社区、同胜社区、坦洲村社区、合胜社区和七村社区。 以坦洲医院为重点,开展全镇性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德医风教育活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全年没有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逐步开展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全镇有村卫生站23所,乡村医生50多人,4.5万多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占全镇农业人口的80%以上。2002年,坦洲医院通过省“双百医院”的复评,连续第十年被评为市先进单位及初级卫生达标单位。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贯彻“一法二例”,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制度。深入农村基层,开展新婚、孕产期和育儿期知识教育,抓好以季度查环查孕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管理,坚持夏、秋两季计划生育服务日活动,开展全镇性的查验证工作,做好外来人员造册登记工作,加强对外人员计划生育的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进计生工作重心下移,积极稳妥地开展优质服务。2002年,完成“四术”925例,出生人口681人,计划生育率91.87%,人口出生率11.06‰,人口自然增长率7.79‰。 统侨工作 侨务部门积极为侨服务,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持法》,协助工业部门组织招商团赴台湾和日本招商,积极参加华侨社团活动。2002年坦洲侨联大楼已全面动工。全年共接待华侨10批、港澳同胞400多人次,举办经济合作洽谈会3次,接受侨胞对镇福利公益事业捐款200多万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治安防范,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重、特大刑事犯罪分子以及“双抢一盗”、吸贩毒和黑恶势力等犯罪活动,加强对出租屋的整治,提高报警中心接警、处警能力,开展群防群治及整顿公共娱乐场所等一系列专项斗争和重点整治行动。加强公安干警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岗位责任制。2002年共立刑事案件742件,破326件,破案率43.94%;受理治安案件1401件,查处916件,查处率65.4%。刑事拘留279人,治安拘留367人,强制戒毒184人。破案退回赃物包括现金、汽车、摩托车、电器、移动电话、金饰等物品一批,总值150多万元。 司法武装 开展依法治镇和普法教育工作,制定《坦洲镇2002年依法治镇工作要点》,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法律知识在学校”和“法律知识进农家”活动,2002年举办12期法律知识学习班,向外来员工宣传法律知识20次,开设普法教育宣传栏12期,发放普法资料1500份。学校每学期为中小学生设置20节法律知识教育课。镇领导自觉带头参加普法知识学习,贯彻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依法行使职权。继续开办《法律常谈》节目,提高广大群众的意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7个村民委员会和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都做到民主理财、群众监督、村务公开,使村务、财务等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经过高标准、高质量的审查和严格挑选,选送25名优秀青年(其中1名女兵)入伍。健全和完善民兵整组和兵役登记工作,开展2002年坦洲镇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工作。6月,组织13名民兵营长、60多名应急分队和民兵骨干进行了7天的政治学习、时事教育、实弹射击;年内对全镇4所中学的初一和高一1600多名新生进行为期7天的军事训练。 精神文明建设 举办全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报告会,邀请市委宣讲团成员作专项报告,组织专场报告会11场次,在各单位、部门中掀起学习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的高潮,拍摄《陈权的乡村教育情结》等电教片,全镇46个部门和单位的450名干部和农村干部参加了学习。开展以“落实服务宗旨、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态度、让群众满意”为主题的基层评议机关作风活动,45个单位参加评议,评为满意单位39个,较满意单位6个。举办为期2天的全镇党员轮训班,参加培训的党员1550人,占党员总数96%。开展创建文明单位,评出镇文明户标兵25个,文明户6400户,先进党支部12个,优秀党员120名,优秀外来员工20名,先进外来员工200人。 工青妇工作 各团体开展爱国爱乡活动,100多名青年志愿者广泛开展扶老助残、助困助学等为民便民服务,1600多人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妇女开展深化“双学双比”活动和“巾帼致富工程”,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知识,全年2000多名妇女参加了各项农业生产培训班18期。举办“坦洲青年牵手情缘”联谊活动,提高广大青年的社交能力,增进全镇青年的沟通联系,全年评出先进团组织10个,优秀团员93名。
【创建广东省卫生镇】 开展创建省卫生镇工作,于3月7日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坦洲镇争创广东省卫生镇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镇委书记李伟健为组长的创建领导组,领导组下设11个工作组,负责资料、宣传、健康教育、卫生、环保、城监、设施建设、交通秩序、市场整治等工作。创建工作分4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宣传发动和制定工作计划;第二阶段是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清洁活动;第三阶段是组织预检,查漏补缺;第四阶段是巩固各项卫生工作,接受检查验收。主要开展了灭鼠、灭蚊、灭蝇行动,落实“门前三包”和主要街道24小时保洁制度,清拆违章建筑,整治街道,加大环保工作力度,改造全镇商业街区道路和下水道,建设休闲区景点等。经过1年多的整治和建设,坦洲镇的面貌焕然一新,于5月成功创建为省卫生镇。(余泽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