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三乡镇位于中山市南部,面积96平方公里,辖村民委员会12个、居民委员会1个,户籍人口3.6万人,非户籍人口11.51万人。基础设施完善,拥有22万伏变电站1座,11万伏变电站2座,日供水量14万吨的自来水厂1间,电信交换机容量达6万门。105国道贯穿境内,全镇公路密度88公里/百平方公里,有长途汽车站3个。旅游景点有中山温泉、泉林山庄、罗三妹庙、郑观应故居、小琅环公园等。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3家及按5星级酒店设计运作的雅居乐大酒店。2004年,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11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第八年创新高,成功创建成为省、市教育强镇。全年本地生产总值29.5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6%,工农业总产值79.47亿元,增长24%。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2004年完成工业产值80.57亿元,比上年增长30.18%,其中规模企业产值64亿元,增长20.1%;工业税收收入2.33亿元,增长15.38%;工业产值超亿元村11个,其中超3亿元村5个,白石村工业产值6.7亿元。完善工业园区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外经贸主要指标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61亿美元,增长54.58%,新办企业57家,实际利用外资5219万美元,增长68.63%。村级引进外资项目44个,引进资金3261万美元,其中增资项目27个,新增投资2465万美元。在2004年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上签约项目33个,合同利用内外资折合1.3亿美元,增长33.5%;投资额超500万美元项目7个,超1000万美元项目5个;增资项目10个,增资金额5787万美元,占合同利用外资的44.55%;项目履约率和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履约率分别达100%和64.72%。外贸出口总值6.14亿美元,增长17.6%,其中民营企业出口1050万美元,增长49.15%。2004年,获准成为广东省城镇技术集成应用试点镇。 农业 落实农民减负增收工作,加大农业补贴,发展特色农产品,引进名优新品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布局,发展畜牧业、渔业,推广种植无公害蔬菜和优质水果,蔬菜种植面积4500亩,总产9360吨;水产养殖2936亩,总产1692吨;水果2395亩,其中挂果期2100多亩,产量1977吨;生猪饲养量12.64万头,上市量近8.29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11.9%;“三鸟”饲养量35.2万只,白鸽饲养量26.4万只;全年粮食总产4275吨。设立农产品检验检测站,每天抽测三乡市场的蔬菜。兽医站定期检测“瘦肉精”含量,确保畜牧生产强制免疫率达标。肉联厂抓好“放心肉”屠宰管理,获得“广东省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示范基地”称号。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投入600多万元,完成疏浚茅湾河、清淤圩镇内沟渠、拆除阻水桥梁、清除水截头排洪渠障碍等工程。划拨各村水利专项经费150多万元,完善各村水利设施。建设生态环境,获市批准兴建小琅环森林公园。全年农业总产值1.17亿元,增长15.3%。 城乡建设 加快中心镇建设,提高城建规划和管理水平。增加供水设施,提高供水能力,动工兴建投资额达6000万元的新水厂。全年总供水量3682万立方米,日供水量10万立方米。改造电网,完成大面积负荷割接和架空线路改电缆工程。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建设工业园区和商住小区的通信管线配套工程。投入1200万元修建平铺工业区主干道5条,完善区内道路网络。投入800万元修缮金涌大道,整治金涌挡土墙,覆盖联发工业区河道,修建旧区公园,改造中心区2条排洪渠,安装污水泵站机电设备等工程。投入772万元,完善小琅环公园各项设施,新建6座观光亭和登山径,规划建设自行车径、小琅环海洋生物雕塑公园。全镇新建、在建工业厂房65.3万平方米,新建、在建村民住宅和商住楼121.2万平方米。综合整治水环境,整治茅湾涌、鸦岗运河、麻子涌和平岚大坑河。动工兴建污水处理厂。 财税金融保险 2004年预算内财政收入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0.3%;预算内财政支出1.82亿元,增长21.3%。年内政府采购金额1992.6万元,节约资金367.84万元。加强税收征管,开辟税源。全年税收(含农业“四税”)5.58亿元,增长40.6%,其中国税收入3.01亿元,地税收入2.21亿元,分别增长51.2%和32.7%。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43亿元,增长20.0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38亿元。2月6日成立交通银行三乡支行,年内发卡量达5000多张,按揭贷款4800多万元,个人流动资金贷款2000万元。扩大保险覆盖面,全镇农业人口28945人全部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镇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者在市财政每人年补贴10元基础上再补贴12元。2004年底开展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镇财政补贴参保的村、小组和个人,计划当年补贴1500万元,以后每年补贴500万元。 人民生活 全年农村集体新建厂房17.32万平方米,扩建厂房5.59万平方米,拥有厂房面积38.1万平方米,农民人均拥有厂房面积13.6平方米;村集体经营收入6321万元,比上年增长7.96%;农民人均年分配收入1190元,增长7.5%。鼓励农民从事种养业,镇财政除为本地农民从事粮食生产者代缴农业税外,每亩再补贴100元,调动了农民种养的积极性。200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5元,增长12.6%。全年农村家庭新购汽车95辆,农村私人汽车拥有量672辆,新购电脑398台,家庭上网1127户,家庭旅游4022人次。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投入2600多万元创建教育强镇,调整学校布局,改革办学体制和教师人事制度,实行校长职级制,推进教育信息化,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新办桂山君里学校和西山东华学校,创建光后小学和桂山中学为省一级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桂山中学新教学大楼育贤楼,获确定为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基地、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2004年桂山中学考上重点线69人、本科线285人、专科线446人,上线率达95.9%,理工学校学生参加高等职业类考试上线率达89.5%。全年三乡学生高考被大专以上学校录取达200人。纪中三鑫双语学校学生参加第九届全国“华罗庚杯”数学邀请赛总决赛获得2银4铜,创中山最好、全省前茅的佳绩。年内全镇获省级教育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生参加省市各学科竞赛,获省级一等奖3人次,获二等奖5人次。参加市体育竞赛,获团体冠军5个,团体第三名1个,团体第四名4个,获单项冠军26人次。12月10日,以总分585分高分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的验收,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文化·体育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举办文艺晚会、电影晚会和国庆美术、书法、摄影、集邮等文化活动81场次。加强文物保护,开发郑观应故居,清理登记全镇古碉堡、古建筑,申报39处文物为市级不可移动文物。打造古典家具市场,形成特有古文化艺术产业。6月承办2004中国古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11月华财古玩城和巨龙国际古玩博览城开业,成为全国最大的古旧家具市场。投入近200万元改造网络,发展和更换光纤线路55公里;投入110多万元建成先进的非编制作系统,提高了新闻制作质量。投入300多万元在镇体育场重建2个室外标准泳池。延伸全民健身园(点)建设到各村、厂企和住宅小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承办全省中学生运动会男子软式排球赛,举办第二届全民健身万人登山活动,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成功申办中山市三乡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镇文化广场获评为省“十佳文化广场”,文化站晋升为省特级文化站。 环境·卫生 整治村容村貌,美化、绿化、净化村内环境,巩固国家卫生镇的创建成果。新圩、前陇、茅湾3条村创建为省卫生村,使全镇12条行政村的创建率达100%。成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所,加强对疾病的控制,配备专用疾病控制车、冷链设备等。做好预防接种。2004年,本地儿童在三乡医院防保科入册314人,计防保科入册314人,计入册314人,计划免疫入保311人,外地儿童入册2268人。全年发生各类传染病134例,其中,常住人口27例,传染病发病率为7.7/1万。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平东卫生站通过评定变更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年内全镇社区卫生服务站下乡体检15611人次。开展结核病免费普查2441人。强化公共食品卫生,全年从业人员体检9091人次,发放健康证明8257人,五病调离834人。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监测,全年共抽检食品154份,合格率达90%以上,抽检餐具2275份,合格率90.5%。 计划生育 投入计划生育经费超上年的30%。加强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在工业系统成立计生办。全年人口出生率11.63‰,提高了0.6‰;计划生育率95.13%,下降0.17%,人口自然增长率4.98‰,下降0.26‰,完成市下达的指标,获评为2004年度省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市计划生育先进镇和市信息报送优秀镇区。 民政·劳动保障 投入民政事业经费191万元,比上年增长18%。为低保对象277户731人发放保障金83.76万元。投入资金250万元建设星光老年之家和颐老院,颐老院入住老人67人,伙食费每人每月450元。向老人赠送慰问金3.6万元,慰问品折合人民币4000元。平南、桥头两村通过省敬老模范村验收小组验收,成为市首批省敬老模范村。全年慰问军烈属、复退军人380多人次,赠送慰问金18.5万元。年内安置14名退伍军人就业。全年举办电脑、家政服务员培训班、电工班等7期,培训人员587人。组织镇内13个大型工商户、商场举办小型劳务集市,提供近100个岗位,现场招收40名妇女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登记546人,举办各类培训班14期,培训190人,参加培训人员每人每天补助10元,获培训证奖励200元,全年安置就业348人。年内社会保险参保单位6712家,其中企业1232家,个体户5480家,参保人数近6.6万人,增长26%。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全年检查企业413家,发出劳动保障监察指令书196份,发出行政处理决定书5份,作出行政处罚企业30家,处罚金额22.12万元。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全镇发生劳动争议797宗,下降11.5%,涉及人员2495人,涉及金额145.32万元;调解解决757宗。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开展“严打”斗争和打击街头犯罪“百日行动”,重点治理案发源头,遏制案件上升。全年立刑事案件1014件、破案307件;立重大刑事案件708件、破案161件;立治安案件523件、查处358件。重点打击制毒贩毒违法犯罪行为。在理工学校建立禁毒教育基地,做好娱乐服务场所禁毒,创建无毒社区,全年抓获吸贩毒人员33人。全镇严重暴力性案件大幅下降,破案率比上年上升。镇政府招聘30名治安联防队员充实治安力量。投入3500万元,兴建新的公安大楼和谷都派出所办公楼。2004年三乡镇被评为市禁毒工作先进单位。 司法·武装 全年举办普法培训班和法制讲座18场次,街头法律咨询14场次,大型法制图片展5次,发放《三乡镇法律进村入户宣传资料》读本2万册、《中山市农村干部群众常用法律知识手册》5000余册、《中山市劳务工常用法律知识手册》6000余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4000余册,《劳动法》、《土地承包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5000余册。全年调处民事纠纷393件,调解成功率98%,防止群众械斗6件,防止群众性上访10件320人次。为群众免费咨询1000余人次,免费代写法律文书100份,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代理诉讼)331件。在全市率先成立镇区人民武装工作委员会。全年组织民兵参加训练600人次,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60%。2004年,选送17名青年应征入伍。 信访工作 加强信访工作领导,充实信访队伍,建立信访苗头排查预测机制,加大力度协调处理重大信访问题,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4件次,其中受理群众来信50件,来访34次163人,解决问题76件,办结率达90%,重大问题领导包案6件,办结率100%。领导下访接待群众13批次,接待群众128人次,群众反映的问题18件,解决问题15件,立案3件,办结率分别达83%和100%。
【陈戈平幼儿园落成】 陈戈平是雅居乐集团公司已故董事长,长期关心家乡教育事业,希望兴建一间规模大、档次高的幼儿园。2004年2月21日,陈戈平的后人为完成其遗愿,在鸦岗村投资400万元,兴建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陈戈平幼儿园。12月19日举行落成庆典,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吴章贺及镇领导梁欣等出席。
【污水处理厂奠基】 2002年镇党委和政府把兴建污水处理厂列为重点民生工程。经选址、规划、研究制定可行性方案后,于2004年决定采取政府自筹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设计为日处理污水10万吨。首期工程投资6131万元,日处理污水为2万吨,截污范围为圩仔、雅居乐、桥头、平东、平南、乌石、宝元、南龙。计划2005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和部分截污管网建设。12月30日,举行奠基仪式,常务副市长,市发展计划局、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和市水利局等领导及镇村领导、有关部门代表80人出席仪式。
【三乡古典家具市场】 位于前陇和古鹤村一带,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10多户商家建造简易石棉瓦房开始经营;至90年代末,三乡古典家具市场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古典家具集散地。主要经营明、清朝古典家具,销售欧美30多个国家,其经营的规模、品种、销售量及出口额均创全国同行之最。2002年,有商铺20多万平方米,商户500多家,有配套加工厂和作坊300多家。2003年开始打造上规模、上档次、上品位的古典家具专业市场,建成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的三联明清古典家具交易市场,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巨龙国际古玩博览城,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华财古玩城,形成了古文化艺术产业群。6月29日,在镇境的中山温泉承办2004中国古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11月13日,在巨龙国际古玩博览城举行首届巨龙国际文化艺术节。
【创建成为省教育强镇】 2003年5月启动创建省教育强镇工程。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培养教育名师、培育区域特色教育、发展民办教育和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结合网络5方面工作。2004年投入教育经费超5900万元,其中用于创建教育强镇经费2900万元,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使全镇中小学校教室全部实现光纤上网和多媒体平台。2004年7月,完成调整学校布局、改革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等关键性工作。10月28日和12月10日,分别通过了中山市和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的评估验收,创建成为中山市和广东省教育强镇。
【三乡文化广场获评为广东省“十佳文化广场”】 位于镇新中心区,占地面积80亩,由镇政府投入3800万元兴建,2001年底竣工。广场内建有200多平方米的露天舞台、中国近代历史名人郑观应巨型铜像、大型喷水池、全民健身走廊和81米长的宣传橱窗,是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与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园林式广场。举办大型图片展、文艺晚会、电影晚会、广场舞会、游园活动等200多场次,参加演出人员超5000人,其中由工人业余艺术团、各村、居委会、单位及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170多个,观众达50万人次。2004年3月,三乡文化广场以唯一的镇级文化广场入选广东省第二届“十佳文化广场”。
【在省内首设外来工免费取套箱】 三乡镇有外来人员育龄妇女近10万人,为提高广大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提供方便的避孕措施,防止发生意外妊娠和预防艾滋病及性病,于2004年11月开始,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在大中型外资企业设置安全套免费取套箱,成为全省首创的便民措施。该箱如普通信箱大小,设置在工厂集体宿舍大楼、医务室等方便员工取拿的地方,每箱每次可放置安全套450个,一次可取2个,可连续取用;由工厂电话联系镇计生办上门增放。
【第二届全民健身万人登山活动】 11月13日,在小琅环公园举行镇第二届全民健身万人登山活动暨6座观光亭落成剪彩仪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远明,全国书法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刘艺,全国炎黄文化协会副会长欧初,省文联主席、广东书画院院长刘斯奋,陕西省秦岭画院院长雷珍民,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树坚,市体育局、市工商联、市总工会、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文化局、市内新闻单位,镇党政领导和各界人士及台商代表近4000人参加了活动。(米 立)
附:2004年三乡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梁 欣 副书记:郑九根 梁国帜 主 席:梁 欣 副主席:罗仁生 镇 长:陆瑞芬(10月止) 副镇长:黄桂河(6月止) 陈佑文 陆洁强 霍锦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