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位于中山市东部,西靠五桂山,东临珠江口,北接火炬开发区,南连珠海市。京珠高速公路、中拱公路纵贯全镇,总面积130.69平方公里,有山林面积8万亩,农用地面积6.7万亩,沿海滩涂围垦面积3万亩。辖13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3.96万人,外来人口6.43万多人。是中国独具特色名镇、广东绿色名镇、广东旅游特色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翠亨村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崖口两村分别入选广东最美的乡村和广东旅游特色村,大车村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2007年,大力实施“生态立镇、经济强镇、文化兴镇”战略,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2.65%,工农业总产值115.82亿元,增长28.25%。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全镇有工业企业420多家,总产值11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8.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上年的86家增至112家,产值104.8亿元,增长32.63%。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中海广东天然气、中海中山天然气等新能源项目相继落户和投产。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8.3%,增长34.9%。著名的企业有ABB变压器、深南电、中海油、建纶电器、开益禧半导体、通佳鞋业、侨光纺织、吉事达通讯等。
农业农村 加快新农村建设,实施项目拉动、政策扶持的措施。镇政府投资5000多万元兴建村级经济创业园,发展村级物业经济,以优惠价格,让征地村以征地补偿款置换镇政府的商住物业。新征地的华照村通过置换物业,年增加收入近200万元。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投资710多万元,修建农路5.1公里, 加固横迳水库,整治中心一河、二河及泮沙排洪渠,种植红树林942亩,农村“四旁”绿化6.5公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立粮食、果菜、水产等三个农业经济小区和8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全镇种植水稻1.25万亩、水果1.6万亩、蔬菜4300亩,水产养殖3万多亩。著名的农产品有崖口、关塘荔枝,下湾龙眼,冲口莲藕、香蕉,崖口、横门海鲜等。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华照村建立全市首个“大嫂工作坊”,与几家大公司签订供货协议,由公司将一些操作简单的手工活外发给工作坊加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年农业总产值4.52亿元,比上年增长23.84%。
第三产业 旅游、房地产、餐饮、商贸、客货运输等行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2800多家。较大的三产企业有昆仑酒店、南朗市场、南朗车站、锦盛房地产、广弘房地产等。中山信盈房地产落户南朗,首期投资额2500万美元。孙中山故居、中山城、横门捕鱼游、蒂峰山石仔庙、茶东陈氏宗祠、崖口集益公园、崖口红树林和燕石围等旅游景点,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 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9%。
外经外贸 2007年,在“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共签约项目13个,投资总额13370万美元。其中,外资项目10个,投资总额9100万美元;内资项目3个,投资总额3775万元。实际利用外资47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76%。6个新签约项目,主要是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其中,金龙通讯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生产移动通信终端产品,讯维数码项目投资1800万美元,生产可记录光盘。全年外贸出口总值5.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
镇村建设 初步完成南朗镇总体规划,生态文化保护、三产发展和朗城丰阜湖开发等规划的编制。投资700多万元,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和村村安装上路灯。投资800多万元,修建逸翠路新云衢中学路段。现有110千伏安变电站2座,装机容量为20.4万千瓦。有5个供水水库和两条连接中山大丰水厂的供水管道,日供水量10万吨。新征建设用地2000多亩,清理盘活闲置用地2761亩,促成40个项目上马,建筑面积共72.3万平方。镇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6.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59%。
财税金融 进一步完善全镇年度财政预决算、专项请拨、“收支两条线”、重大工程和大额采购招投标、土地转让拍卖、非税收入征收绩效考评、票据管理等制度,确保财政健康运行。全年政府集中采购预算金额为3788万元,采购金额3275万元,节约513万元,节约率为13.5%。加大税源监控力度,严格税收征管,全年税收收入4.85亿元,比上年增长48.77%。其中国税3.57亿元,增长50%;地税1.28亿元,增长46%。财政收入3.19亿元。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人民生活 2007年,全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4220元,比上年增加2262元,增长10.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328元,增长13.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人均48237元,增加2709元,增长5.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即城乡居民社会购买力)年人均2.8万元,增长15.71%。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40.2平方米。全镇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总量3917万千瓦时,增长9.2%。固定电话用户2.1万户,增加1300户。移动电话用户9.35万户,增加3039户。
教育 2007年,教育基建投资近2亿元,新建云衢中学,扩建、改造云衢小学、理工学校、安定小学、榄边小学和横门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由三年前的5.83万平方米增至2007年的9.83万平方米,增长68.6%。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把3所中学、16所小学合并为1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和5所小学。中小学校基本完成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更新换代。全镇教学辅助用室由三年前的62间增加到148间,增长138.7%。中小学全部建立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学平台共133套。4所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全镇中小学共拥有计算机1261台,生机比为7:1。初中教学质量评估获中山市一等奖。2007年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宣传文化 将原地税分局办公楼改建为镇文化宣传中心,面积600多平方米。全镇有线电视用户13388户,覆盖率达98%。举办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有迎中秋大型粤曲欣赏晚会、“情系南朗”歌唱、“我心中最美的南朗”摄影、少儿美术、书法等比赛。参加市第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太极扇舞》获金奖,另获银奖6枚、铜奖1枚。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有崖口飘色、板龙舞、醒狮等。2007年,南朗镇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崖口飘色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翠亨村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文化站评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
科学技术 全镇累计建立产业研发中心13家,其中美图、ABB、建纶、新盛世公司等4家属市级技术研发中心。继续加强企业技改,引导和培育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为产业向技能型发展提供技术保证。加强企业节能减耗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其中ABB、美图、新盛世、国泰、深南电、建纶等6家公司获市级技改补贴,三礼电子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
体育运动 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2007年,投资100多万元,在15个村(居)各设立1个全民健身点,新建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各4个。推动全面健身运动,全年举行三人篮球、男子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男子足球、4×100米接力、环镇长跑、游泳、醒狮、秧歌舞等项目比赛。云衢小学、南朗中心幼儿园加强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全年为市体校输送体育苗子11人,其中田径4人、散打6人、武术1人。
医疗卫生 进一步加大南朗医院专科建设,拓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综合医疗水平。全年门诊接诊44.28万人次,病床使用率为96%。继续开展济困助医、廉价医疗和卫生科技“三下乡”义诊活动。为特困户、五保户患者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17例。组织4次下乡义诊,派出医生50人次,接诊群众689人次,减免患者金额8.4万元。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建成泮沙、关塘、白企等3个村级卫生服务站。加强防保工作,做好传染病监测,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监督检查餐饮单位483家次。南朗医院被国家卫生部评定为一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南朗医院妇产科被授予市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
计划生育 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加强基层计生网点建设,开展创“两无”(无政策外多孩出生、无政策外出生)活动。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镇、村两级增配计生专职人员20人,镇计生服务所增配1名执业医师。政府投资30万元,购置1台流动服务车,配备专业设备为流动人口服务。全年投入计划生育经费319万元。全年户籍人口出生428人,人口出生率10.9‰,计划生育率93.22%,人口自然增长率2.65‰。流动人口出生1020人,计划生育率86.96%。濠涌、大车两村实现“两无”村。
民政 做好参战退役军人确认审核和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确认1954年11月以来参战退役军人43名,对经市确认的18名参战退役军人每月补助250元。2007年,接收退伍士兵15人,安排到公安部门工作7人,自谋职业8人,发给自谋职业补助金和扶持生产补助金每人6500元。2007年,列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30户1002人,其中城镇低保67户158人,农村低保363户844人,镇财政安排低保资金142.3万元。发放特困医疗救助金9.56万元,帮助169个特困家庭看病就诊。镇财政拨出专项资金49.5万元,帮助958个困难家庭解决生活、看病和子女读书等困难。投资15.8万元,重建和修葺4位重点优抚对象的危房。镇财政安排资金40多万元,完善颐老院的设施。全年投入民政经费共736.9万元。2007年,慈善万人行活动共筹款179.5万元。
劳动社保 2007年,全镇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28146人,征收入库金额为7910万元;受理工伤认定426宗,支付348人共270.3万元工伤保险金;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有2个行政村和16个村小组近1.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591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率98%。实施“长者安康工程”,户籍人口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者,镇政府每人每月发给15斤优质大米和免收在南朗医院门诊的挂号费。农村富余劳动力登记352人,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418人,安置就业350人;参加“百万青年技能培训”125人,安置就业96人;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初级工732人,中级工503人,高级工162人,技师19人;参加自主创业培训142人,实现创业14人;安置困难群体就业30人,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12人;外省农民工专项培训690人。
社会治安 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专项整治治安重点地区通佳鞋厂至侨光针织厂一带。进一步规范建设保安、治安队伍,整合治安力量,实行“三安联动”(公安、治安、保安),镇城区主要街道、公共复杂场所见警率达100%。建设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首期完成视频监控点70个,实施重点部位监控。年内共立刑事案件383宗,破231宗,破案率为60.31%,发案数比上年下降4.96%,破案绝对数上升12.68%。受理治安案件318起,查处303起,查处率为95.28%,案件下降8.09%,查处率上升3.66%。2007年,南朗镇被评为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镇区。
信访 镇、村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和完善定期排查、敏感期排查、社会矛盾纠纷信息报送、领导包案处理信访大要案、领导接访和村小组信访联络员制等制度。健全镇、村、组三级信访网络,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切实把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年内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9宗627人次,其中集体上访21批,主要反映渔民生产生活困难、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问题。年内没有发生越级集体上访。
流动人口管理 全镇有外来人口6.43万人,出租屋2621户。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数据库,完善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责任制度,与出租屋主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出租屋备案率100%。办理《暂住证》4.4万张,缴纳财政征费189万元。缴纳税费78.87万元,新办登记92户,督促出租屋整改72户。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公办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占全镇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总人数的42.86%。
【新云衢中学落成】 9月29日,新云衢中学举行落成庆典。云衢中学是南朗镇创建教育强镇的重点工程,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南朗镇最大的民生工程。2005年动工兴建,总投资1亿元,2007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180亩,规划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近3.3万平方米,拥有53个初中教学班,学生2652人,教师160人。设置功能完善的实验楼及行政楼,建有校园网,所有教室均安装多媒体教学平台,建有400米的标准运动场,多个标准篮球场。
【创建为省教育强镇】 2005年起,全面启动创建教育强镇。加强教育的软硬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2亿元,新建云衢中学,扩建、改造理工学校和云衢、安定、榄边、横门等4所小学,启动新建翠亨小学。至2007年,基本完成学校布局调整,校舍总建筑面积由2005年的5.83万平方米增至2007年的9.83万平方米。2007年12月28日,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验收,南朗镇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翠亨村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翠亨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的诞生地。村内有孙中山故居、杨殷故居、陆皓东故居、杨鹤龄故居以及中山纪念中学等。该村保存了完整的清末民初典型建筑风格的民居群,这些古建筑的装饰艺术极为丰富,其结构、雕刻、书画均展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较高水平,有较高研究价值。2007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将翠亨村评定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崖口飘色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崖口飘色,流传于南朗崖口村的岁时节令的民俗活动,源于唐代“耍菩萨”祭祀民俗,后来称“出会景”、“板色”、“飘色”等,具有浓烈的地方民间艺术色彩。崖口飘色以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为素材,大多数为二层飘,较为突出的是活动的“秋千色”。每年农历五月初六举行巡游,同飘色一起出巡的还有布绣、八音、板龙舞、麒麟舞、花篮队等民间艺术,是南朗镇特有的民间文化艺术。2007年6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将崖口飘色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朗镇首届南狮争霸赛】 2007年6月29日,在镇全民健身广场举行南朗镇首届南狮争霸赛。来自镇内8支醒狮队参加角逐,安定南龙醒狮队的《狮子过桥夺灵宝》表演项目获一等奖。南朗村醒狮团表演的《一柱擎天》和崖口中堡醒狮队表演的《盆青》项目获二等奖。本次赛事邀请了屡获国际大奖的小榄镇永宁龙狮武术团,表演鼓乐《雷鼓七声惊天鸣》及《狮跃千峰显神威》项目。
【全市首个“大嫂工作坊”】 成立于2006年5月,由华照村女性富余劳动力组成,工作坊与镇内几家大公司签订供货协议,由公司将一些操作简单的手工活外发给工作坊加工,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弹性安排工作时间,方便妇女照顾家庭。参加“大嫂工作坊”的妇女每月可获500~1300元收入。开办以来,有87名妇女转到工厂上班,还有50多名妇女在工作坊或领货回家加工。工作坊不但增加了妇女的收入,还转变了妇女的择业观念,由不想就业向主动就业转变。
【实现村村通自来水】 10月9日,大埔环、合里、贝里、白企及石门等5个村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通过市、镇验收,正式向村民供水。此项工程共铺设供水管道1.25万米,投资205万元。至此,南朗镇全部村庄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陈小明)
附:2007年南朗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周小川
副书记:陈有兴 欧阳锦全(3月止) 刘浩君(1月起)
主 席:周小川
副主席:吴华国
镇 长:陈有兴
副镇长:刘浩君(1月止) 肖冠宏 黄 豪 陈伟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