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朗镇(2005)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6 【成文日期】2005-12-21 【点击率】2394次


【基本情况】 南朗镇位于市境东部,总面积206.07平方公里。辖村民委员会1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户籍人口3.88万人,非户籍人口5.74万人。全镇农用地面积4.68万亩,山地面积近8.97万亩,海岸线长26公里,沿海成垦滩涂5万余亩。京珠高速公路贯通全镇,公路密度54.85公里/百平方公里。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供水水库5个,自来水厂1座。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22.82亿元,比上年增长32.33%;工农业生产总值63.60亿元,增长21.74%。为加快开发东部沿海地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不改变火炬开发区和南朗镇行政区划和建制的基础上,委托火炬开发区管理南朗镇,整合两地资源。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2005年,工业总产值60.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66%。两大工业园区新的建设项目增幅较大,全年在建项目59个,总建筑面积45万多平方米,其中新增在建项目47个,建筑面积近31万平方米。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ABB变压器有限公司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承担一项市级科技项目。深南电(中山)南朗电厂、亨达电子厂分别承担一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素质的提高。全镇拥有规模以上企业77家,其中新增13家,增幅20.3%。规模以上企业产值54.46亿元,增长23.7%,占全镇工业产值90.57%。电子信息、电气装备、电力能源、制鞋、针织等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共11家。其中,ABB变压器产值达6.9亿元,增长超1倍;建纶电器产值5.47亿元,增长51%;通佳、侨光、KEC等企业产值均比上年有较大的增长。深南电厂投产以来,虽受燃油价格上涨的影响,产值也达4.38亿元。2005年,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开发中山东部沿海地区,整合火炬开发区与南朗镇资源,规划在南朗北面大泉水库一带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东南绿色工业园,首期征地1万亩,发展电子信息、包装印刷、健康医药、医疗器械、汽车配件等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发展水平。
  农业 2005年,完成农业产值3.56亿元,比上年增长8.12%。镇委镇政府坚持利益向下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强“三农”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引导农民调整生产布局,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村经济收入。在全镇财力紧缺的情况下,竭力保持对农业的投入,全年市、镇两级投入经费1137万元,建设“农村五项工程”;其中投入107万元,新建农路3.9公里、农桥2座;投入135万元,完成“一区三线”林相改造1170亩和“四旁”植树绿化6560米;投入310万元,完成清淤疏浚中心一河、二河、北支渠、白企渠工程和扩宽改造东桠排洪渠工程;补贴20万元扶持养殖户整治低产鱼塘1600多亩。总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镇城区中心排涝泵站、横门十顷排涝泵站工程。投入38万元完善横门避风塘设施。加强保护沿海水产资源,投入177万元种植红树林500亩,养护白蚬3.5万亩,维护人工渔礁200亩。利用沿海滩涂和山区的自然资源,发展粮食、水果、蔬菜、海水自然养殖和建设农业生产示范小区,鼓励发展“蓝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禽畜饲养等效益农业。扶持横门渔民发展网箱养鱼项目,建成网箱10个并投入养殖;全镇水产养殖面积5万亩,水产量1.75万多吨,总产值近1.61亿元。水果种植面积1万多亩,总产量9869吨,产值2440.8万元;蔬菜种植面积4000多亩,总产量1.92万吨,产值2299.8万元;生猪饲养量达12万头,产值2390万元;“三鸟”饲养量158.06万只,产值3539万元。2005年除“三鸟”产值比上年下降外,其余各项均有所增长。
  城乡建设 乘东部沿海组团开发的有利时机,加大投入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加强镇村规划建设的管理,提升全镇城市化水平。全年各类建设164宗,总建筑面积47.63万平方米。重点建设八大工程:全力配合中海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动工兴建,建成南朗医院通佳大楼主体工程,投入130万元安装新榄横公路和大博头路的路灯,维护中拱路、沙园路路灯;投资40多万元绿化中拱路亨美至泮沙路段、龙珠园、榄横路及云衢中学校道,投资49万元改造大岭头大溪箱涵工程,投资65万元建设全民健身广场第一期工程,完成新云衢中学校园的征地、立项、招标、平整土地等工作,协调电力部门筹建110千伏大车变电站,解决全镇工业园区建设的用电。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建设的管理;收取在镇中心城区、工业园区、主要道路两旁建设工程项目的保护市政设施和环境卫生保证金,强化施工单位自觉维护镇容镇貌和公共设施的意识;建立健全城建、国土、执法、环保等职能部门巡查制度和村(居)委会协管制度,加强对违章建筑、破坏环境、无牌经营、公共设施使用和非法采挖沙石等的巡查管理。加强宣传和执法,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橱窗、印发传单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城建、城管、国土资源保护和房地产等的法律法规,全年处理违反城管案件2779宗。
  外经外贸 2005年,签订外资项目38个,合同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6681万美元的195%;实际利用外资5329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5070万美元的105.1%,位列全市第三,再次突破历史记录。引进的项目投资额大,质量高,调整优化南朗产业结构,重点项目有吉事达通讯有限公司,用地78亩,首期投入1500万美元,投产后年产移动电话可达300万台,年产值达10亿元,产品销售计划从外销逐步转向内销;讯维储存媒体有限公司,首期投入3000万美元,主要生产光盘。增资项目投资额超1000万美元的有建纶、宏丰、深南电3家公司。全年外贸出口总值3.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88%。
  商品流通与服务业 在工业发展和东部沿海组团开发的带动下,商品流通与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2005年首季签约1100万美元的约6万平方米房地产项目“在水一方”,完成第一期主体工程,建设二期主体工程。成为南朗高档次的住宅小区。加快建设锦盛花园、龙宝豪庭、岭南小区等商住小区;大型优质房地产项目的投入,使全镇房地产业由原来的小公司、单一化经营向规模化、高档次、多元化方向发展。以采摘鲜果、品尝海鲜的生态游和瞻仰名人故居、观赏文物等特色旅游吸引众多游客,全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全镇商品流通与服务业生产总值达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三产税收5940万元,增长47.18%。
  财政税收 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开拓非税收入渠道,采取多渠道筹集和调剂资金,保证全镇经济的正常运转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2005年组织决算收入11038.81万元,比年初预算计划增长26.52%;年可支配财政12257.41万元,决算支出12060.49万元,比年初预算支出下降6.55%,全年收支结余196.92万元。全年税收收入22803万元,比上年增长36.06%,其中国税16276万元,增长38.87%;地税6527万元,增长38.87%。
  金融保险 全镇金融机构4家,金融网点18个。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1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2亿元,增长16.4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22亿多元,增长82.21%。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96135人次(含外来人口,下同),失业保险人数294626人次,工伤保险人数295377人次。全年养老保险支出609万元,工伤保险支出167万元,失业保险支出1万元。
  人民生活 农村人均年纯收入6897元,比上年增长8.17%。城镇职工年收入22751元,增长11%。全镇人均银行储蓄存款39154元,增长15.65%。新建住宅15.4万平方米,全镇人均居住面积32平方米。安装固定电话用户2.16万户,宽带网用户1211户,小灵通用户8615户。年末居民拥有摩托车11201辆,轻便摩托车391辆,大客、货车475辆,小客、货车4892辆。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镇有中学3间、小学16间、幼儿园18所。在职教师职工507人。2005年,投入1.3亿元建设新云衢中学。理工学校参加全国高考高职类考试上线率100%,毕业生就业率100%;初中升高中考试61人升入优质高中。初中教学质量获市综合评估二等奖,镇教科文卫办获市教育目标管理评估达标奖。完善教育信息化工程软硬件建设,全镇中小学增新电脑148台,全部中小学教师接受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
  宣传文化 全镇有光缆主干线80公里,光纤芯长2200公里,有线电视用户12719户,覆盖率98.6%。建有3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1个,民间醒狮队5个,舞龙队1个,曲艺社2个。举行一年一度的著名民间艺术崖口飘色大巡游,举办“六一”文艺汇演、国庆欢乐一条街、元旦文艺汇演、外来员工卡拉OK大赛等文娱活动,送戏下乡进厂32次。
  体育 2005年,镇政府拨款100万元,在全镇15个村(居)委会建全民健身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全镇有篮球场66个,其中灯光球场28个,400米标准田径场2个,200米田径场4个,游泳池3个,足球场5个,网球场2个,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15个及乒乓球室、桌球室、棋牌、溜冰场等设施。近年,镇府和各村重修老年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了场所。每日早晚有众多居民在体育中心运动场跑步、跳健身舞、打太极拳、踢足球等。在2005年体育节期间,单位、团体捐赠7万元体育活动经费。10多家民营企业、10间厂企球队参加“侨光杯”、“光彩杯”男子篮球赛、男(女)子拔河赛,举办环镇长跑赛、农民趣味运动会等。年内举办春节男子篮球赛,12个代表队140人参加比赛;举办全镇男女子拔河比赛,29支代表队、420人参加。2005年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周”先进单位称号,获省体育局授予广东省第六届体育节优秀奖。
  卫生 开展预防禽流感、登革热、疯狗症等流行疾病和查处无牌经营、假冒伪劣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规范监管市场食品售卖。通过省卫生镇、省卫生村和市灭鼠先进镇的复查。涌口、大车、关塘3个村创建为省卫生村。南朗医院加强行风和廉政建设,促进医风医德好转,引进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人,引进新技术、新疗法、新设备,修缮翠亨分院,充实分院的医务力量,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
  计划生育 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培训镇、村两级计生工作人员,实施一季一查环查孕,征收社会抚养费,提高服务所技术服务质量,推行知情选择、计生行风建设和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等,通过市计生局检查验收,2005年出生人口475人,其中一孩出生363人(政策内354人,政策外9人),占出生人数的76.42%;二孩出生109人(政策内83人,政策外26人),占出生人数的22.95%;三孩出生3人(政策内1人,政策外2人),占出生人数的0.63%。计划生育率92%,比上年度下降1.7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12.32‰,比上年度上升1.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67‰,比上年度上升1.98个千分点。
  民政·社会保障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市镇两级拨款676.8万元,定期发放优抚津贴、最低生活保障金、临时生活困难救济金和扶贫助学金,为重点优抚对象修葺、改建住房5间250平方米,投入资金10.5万元,完善颐老院的配套设施及补助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费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7.4%,全镇参加社会保险三大险种26760人,超额完成市任务。民政和残联工作获市政府表扬。加强劳动保障,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和各种形式的劳动力招聘活动,引导、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全年培训703人,实现就业561人,超额完成市各项指标。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清理企业拖欠员工工资568.27万元。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59宗,有效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和优化南朗发展环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打击“双抢两盗”、扫除黄赌毒等严打整治斗争,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在镇主要出入口安装电子监控设施,有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在流动人口大幅增加,社会管理复杂的情况下,社会治安持续良好,刑事案件发案数升幅控制在1.53%之内,破案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治安案件发案数比上年下降8.1%,破获犯罪团伙20个,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88人,查获被盗抢、走私及非法生产等财物一批,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10.83万元。
  信访工作 推进信访工作信息网络建设,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健全信访工作预警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落实定期排查、专项排查、信息报送、联席会议、领导包案、上级督办、定期回访、绩效专评等措施。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06件(次),其中来信39件,来访67批182人次,集体访8批83人次,没有发生集体越级上访和重大恶性信访事件。


【崖口红树林】 在崖口村东南面沿海滩涂上,有中山辖境内仅存的被称之为“活化石”的珍稀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红树林,生长珍稀红树植物40多种。崖口村在其周围筑围栏,专人护养。2005年,南朗镇在其200亩原生林基础上,人工种植500亩,保护其为浅海鱼类和海鸟类栖息之地,到此考察、参观者与日俱增。


【下湾果园低压微滴示范工程通过市验收】 该工程属2005年南朗镇万亩山地水果滴灌项目之一,采用微滴灌技术,覆盖面积200亩,总投资25.8万元,8月动工兴建,9月竣工。修建大口井和建泵房各1个,铺设多条口径管道、滴灌带等。9月20日,由市农业局和南朗镇组成的工程验收小组对下湾果园内应用的低压微滴示范工程进行验收。经观测试验,确认该园工程具有节能、节水、节地、省工和增产等特点,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意其通过验收。


【夏威夷水仙花皇后返乡寻根】6月14日,南朗镇举行招待会欢迎夏威夷水仙花皇后友好访问团一行11人到中山市作寻根访问。会后,夏威夷水仙花皇后邓贵美在众人陪同下回到祖籍地新田地村其曾祖父居住过的地方,在见到祖父在20世纪80年代回乡时的照片时热泪盈眶,邓在虔诚地给祖先牌位上了香后才依依不舍地与众乡亲告别。(冯志军)


附:2005年南朗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何锦池(12月止) 周小川(12月起)

副书记:周小川(12月止) 陈有兴 黄成平(7月止) 欧阳锦全(12月起) 刘浩君(12月起)

主 席:何锦池

副主席:吴华国

镇 长:周小川

副镇长:徐文通 刘浩君 肖冠宏

上一篇: 南朗镇(2004)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南朗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