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南朗镇位于中山市东部,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全镇面积206平方公里,辖29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3.77万人,外来人口5万人。南朗镇东临珠江口,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珠海市接壤,西倚中山城区,北连中山港,距中山市城区18公里,离广州92公里,中拱公路和京珠高速公路贯通全镇。南朗镇是中山市著名的侨乡,有旅居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5万多人。镇内有孙中山故居、中山影视城、中山纪念中学和海上农业游乐庄园等旅游景区,每年到南朗观光旅游的海内外游客逾100万人次。200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工农业总产值20.19亿元,增长31.9%。
【工业】实施“工业立镇”的发展战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镇属集体企业转制取得重大突破,重点改革镇属集体所有的经营性公司和经济实体的产权制,实现增资减债。对原有的11家行政性公司实行对口撤并,精简为3家。对35家经营性的经济实体,以转让、租赁、拍卖、清算等形式实行产权改革。转制后,镇政府全面退出经营性实体企业的股东身份。在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以清偿债务、减轻高负债的压力为原则,以债权、土地、物业、税收留成抵偿债务,采取多种形式清算债务。全镇清偿债务7.3亿元,资产总负债由1998年底的8.59亿元,减少至1.29亿元,资产负债率由222%降至64.82%。从根本上扭转高负债困境,步入良性循环,镇属集体企业实有资产1.99亿元,净资产0.7亿元。全镇基本形成了以制鞋业、电子制造业和机械制造业为主的外向型工业体系,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6.3%。
【农业】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帮扶经济后进村发展经济,其中市、镇两级拨款帮助3个经济后进村建成长足发展项目,为实现脱贫奠下基础。大力发展优质水稻、水果、水产品的种养,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全镇的水稻生产已基本普及应用规范化栽培技术和全程机械化耕作。农业科技贡献率达49%,水稻良种覆盖率达100%,经济作物良种覆盖率占81%。全年农业产值2.29亿元,比上年增长5.1%。
【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一区六园”开发、“三农”建设、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比上年增加4倍多。11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立项,开发占地1万多亩的南朗工业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该工业区形成电子、生物医药、轻纺三大产业。如期完成了中拱公路南朗路段三期整治工程、逸仙水库调水到第二水厂与全镇供水网并网和翠亨及横门片管道改造工程、中心城区的旧城区改造第一期工程、南朗工业区“三通一平”工程、城区中心环境配套整治工程,修筑2.55公里的中心城区环镇公路等工程,选址新建中心农贸市场、客货车营运中心。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555.2万元,完成土方10.15万立方米、石方1.41万立方米、混凝土1.03万立方米,先后完成了崖口六孔河道砌石、白企蓄水池、南塘渠道砌石、修筑榄边桥等12项水利工程。
【外经贸易】在市“3·28”招商洽谈会期间,引进项目12个,投资总额5275万美元;在12月12日镇招商引资推介会期间,再引进项目14个,投资总额1.08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27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1%;外贸出口创汇1.02亿美元,增长1.5%。
【商业】镇政府制定扶持村级、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搞活商贸流通,繁荣农贸市场。加强市场管理,鼓励消费,刺激市场升温,增加社会消费量。全镇有个体私营工商企业3130家,新增292家。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全年物价水平持续低位运行。
【财政·税务·金融】深挖税源潜力,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年度财政收支平衡。全年财政收入4323万元,比上年增长10.6%,支出4316万元;税收收入4138万元,增长29.2%。其中国税收入2087万元,增长48%;地税收入2051万元,增长10.2%;农业“四税”收入328.54万元,增长40.4%。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0.1亿元,增长2.3%。
【人民生活】推进民生工程,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脱贫解困,镇政府制定政策和措施解决城乡贫困户生活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全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083元,比上年增长10%;职工人均年收入9681元,增长7.3%。人均居住面积37.2平方米,增长9.4%。按照市的指标要求,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达100%。全年发放临时困难补助9.81万元,发放各种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1.1万元。
【教育】全镇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新进展,各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镇小学升初中有2人考入中山纪念中学,初中升高中有14人考入市重点高中,镇职业高中班31人首次参加成人高考,其中27人上录取分数线。在全市举办的中学生各类比赛中,有112人次获奖。
【文化·体育】城镇乡村的电视广播、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促进了电视广播、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群众自发组织了榄边曲艺社和南朗曲艺社。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弘扬社会主义文化。镇体育中心已全部完工,该中心内设有标准泳池和儿童泳池各1个、400米跑道田径运动场1个和标准灯光篮球场2个。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系列体育赛事。先后举行了元旦篮球赛、春节游园活动、“三八”拔河比赛、国庆象棋和乒乓球比赛。
【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把握“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的契机,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坚持改革开放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各系统各部门和窗口行业开展各种文明竞赛活动,不断加强镇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理论、科技、文化、法律“四进家”。进一步加强依法治镇、依法治村、依法行政工作。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增强广大群众的国防意识。全镇各级党组织认真开展“三讲”教育及“回头看”活动,掀起学习总书记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党支部、工会、共青团、妇联的党群四大组织建设,以“两推一选”的优选办法,全面完成党的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利用重大反面典型,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建立健全党委、支部各项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败工作机制,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廉政勤政。开展赈灾救济、敬老扶贫工作,为广西河池地区送温暖扶贫活动募捐现金5万元、衣物达2.8万件。
【计划生育】贯彻执行《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和《广东省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坚决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全镇计生工作逐步走向正常化。2000年,出生人口445人,人口出生率为12.01‰,计划生育率达到90.77%,多孩率0.68%,完成“四术”626例。
【统侨工作】加强做好海外重点社团、知名人士的联谊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沟通和联系海外乡亲,为实施“外向经济带动”战略服务。2000年,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回乡华侨200多人次,接受旅外乡亲、港澳同胞捐助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建设资金136万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法制教育”为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治安秩序好、案件少、群众满意为目标,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各项警务公开制度,大力推进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全镇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
【司法·武装】继续围绕依法治镇的目标,切实整顿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实施“三五”普法计划,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据统计,2000年,全镇接受法律教育3.3万人次,占教育面的91.5%。镇委、镇政府坚持领导包案与专责小组负责相结合制度,处理好重大的信访、来访、上访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把矛盾和问题及时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之中。选送19名适龄青年应征入伍,全面完成了市下达的征兵工作任务。
【崖口飘色】南朗崖口飘色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六,崖口村均举行大型的飘色巡游活动。崖口飘色从历史上“耍菩萨”的民间祭祀巡游发展而成,到明初改变为小童扮演人物以后,成为用小木箱作舞台的表现形式,是一门集雕塑艺术、表演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从表现主题上,摒弃了封建迷信祭祀的糟粕,以民间故事和传说为主,主要装扮《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等历史典故,并且在传统固定“色芯”的工艺上改变为活动“色芯”,从一层“飘”发展为二层“飘”。1988年开始,崖口飘色队每年都参加市“慈善万人行”活动,给活动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水稻生产实现机械化】南朗镇水稻种植面积1.86万亩,自被市政府定为机械化示范小区后,市镇两级共同投入资金,增添机械设备。2000年,全镇拥有各类型拖拉机326台,中、小型联合收割机28台,育秧工厂2座,育秧大棚面积3200平方米,抛秧机4台,谷物烘干机3台,其他机械、半机械化农机具一大批,提高全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早于1994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先进农机站称号的南朗农机站大力推广机械播种、软塑盆育秧、机械抛秧、机械收割和机械烘干等技术。成立了南朗镇水稻机械化专业户协会和3家私营机割服务工业公司,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工作。
【南朗万亩工业区】南朗工业区位于南朗镇中心城区旁,东临伶仃洋西水道,往香港只有30多海里,是珠江西岸至香港最近的起运点。工业区还紧靠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毗邻市“十五”计划拟建设的中山深水港,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工业区占地1万多亩,首期开发3000亩,还有7000多亩山地资源可供二、三期开发。工业区主要发展电子、生物医药、轻纺三大产业。2000年12月12日,南朗镇在工业区召开了隆重的招商引资推介会,来自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的客商与南朗签订了14个投资协议,投资总额达1.08亿美元。(冯志军)
附:2000年南朗镇主要领导名单
书记:李朝阳
镇长:程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