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板芙镇位于中山市南部,东傍五桂山镇,西临西江,南连珠海经济特区,北接中山市城区,105国道纵贯镇该河东区8.5公里。全镇面积70.1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2.94万人,外来人口2.91万人,华侨和港澳同胞7000多人。岐江河将全镇分成东、西两区,河东区已成为板芙镇初具规模的工业区和人口密集的城镇居民区,区内工业兴旺,商业繁荣;河西区在岐江河和西江之间,河涌交错,土地肥沃,自然形成农业区,被誉为板芙镇的“鱼米之乡”。
1999年,板芙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路子,贯彻“工业立镇”思想,积极招商引资,扶持和鼓励发展私营企业,推动“三高”农业的发展,搞活农产品流通,拓展第三产业,工、农、商共同发展。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2亿元,增长10.5%;工农业总产值15.36亿元,增长15.3%。
【工业】 更新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外商提供优质服务。拓展招商引资新路子,在继续坚持“以商引商”的同时,在台湾建立了代理招商办事处,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立了板芙镇招商网页,扩大招商引资的路子。鼓励镇内的干部、群众参与招商,奖励招商引资有功者。实行招商责任制,对党委成员和涉外经济部门下达招商引资任务,把招商引资任务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并建立党委成员分工跟踪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制和项目协助经理制,有效地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履约率。切实为外资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帮助外资企业发展生产。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制定并实施《中共板芙镇委、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和鼓励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全年新增个体私营企业37家。
全年引进外资企业项目30宗,其中新增“三资”企业项目6宗、“三来一补”企业7宗、增资项目17宗;合同利用外资2395.1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65万美元。全镇有外资企业59家、集体企业212家、个体私营企业51家。全镇工业总产值14.18亿元,增长16.5%,其中镇办工业产值7.43亿元、村办工业产值6.21亿元、个体私营工业产值5439万元,以上三项指标分别增长13%、10.7%和62.4%;实现产品出口总值9627万美元,增长5%。
【农业】 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加大农村工作力度。在保证水稻种植面积前提下,适应市场要求,调整种养结构,推广农业新科技,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全年水稻种植面积4.15万亩,其中引进种植小银占、马坝占、溪野10号等水稻名优品种,面积超过了83%;示范田面积8600亩,水稻抛秧面积1万亩;全镇亩产单产量367.75公斤,总产量1.59万吨。调整种养结构, 发展优质水产养殖。水产养殖面积1.56万亩,平均亩产705公斤,水产品总产量9642吨。全镇优质水产养殖面积2800多亩,其中罗氏沼虾1922亩、桂花鱼268亩、鳗鱼310亩、甲鱼92亩、四大家鱼混养优质杂鱼8300多亩。1999年,虽然遭受“9910”号台风的正面袭击,农业仍然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全年农业总产值1.17亿元,增长2.3%。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大力整修围内水利。完成了岐江河板尾段1公里加堤砌石工程,清淤疏通共青河、金钟涌、白坦涌和十三顷西冲口,新建了寿围、民溪两级站排洪工程,更换低压扬程泵143台。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其中投资240万元铺设深湾市场周边的道路,改造广珠公路板芙路段两旁积水路面。投资55万元完成新兴路及其他3条横路长2000米的铺砌石角工程。为扩大城镇范围、建设中小型住宅小区修好路基。投资建设全镇最后一条村级公路孖冲村公路,实现了全镇村村通车。供电部门完成了农电管理的“两改一同价”工作,改造了一批供电线路,确保了生产和生活用电的供应。
【财政·金融】 对镇政府机关16个收费部门的3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政策性收费统一由镇财政所在银行设立专项帐户收费,统一使用镇财政所核发的正式票据。统筹运用预算内、外资金,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其中预算外资金收入1840万元,增长25%。向农民宣传农业税收政策,增强农民纳税意识,依时完成了农业“四税”任务。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923万元,增长11.6%;税收收入3387.82万元,增长25.7%;收回农村基金贷款400多万元。
【人民生活】 全镇农村人均年纯收入4500元,增长4.7%;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3平方米。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中山市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进一步做好“五保”户供养和农村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镇有“五保”户79人,最低生活保障户70户177人,“五保”供养金年人均4600元,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共15.68万元。
在9910号台风袭击后,全镇有6个村、2500多亩禾田及农作物受浸,1000多亩蕉树被吹倒,5间房屋倒塌,180多间房屋被损坏,造成经济损失1524万元。市、镇、村三级共拨救灾款100多万元,使灾民迅速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镇敬老院住有“五保”老人30人、弃婴7人,“五保”老人人均年供养金4890元,该院被评为省二级敬老院。全镇有现役义务兵33人,每年给每人发放优待金5000元;直系烈属2户,每年给每户发放优待金2500元。镇政府拨出专款2.88万元解决26户退伍军人、6户伤残军人、16户困难户的生活和就业问题。殡葬改革已深入民心,火化率为100%。全年办理国内结婚登记178对,办理夫妻关系证明书5对,结婚登记率为98%。
【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改造薄弱学校。其中投入170多万元兴建占地2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镇中心幼儿园。完成板芙一中校道、主教学楼、教师宿舍、师生饭堂、校门围墙等修建工程。新建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广福小学主教学楼。完成板芙小学校址迁移规划。全镇中、小学共投入75万元购买实验器材,投入30万元扩大图书室和购买图书。
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实施第四期教师聘任制,优化教师队伍。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坚持素质教育课程化,培养“合格+特长”型人才。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镇有256名初中毕业生考入高中、中专和技校;11名小学生考入纪念中学或华侨中学。全镇有192人次获市级以上的各类比赛奖,其中有17名学生获全国“双龙杯”和“金秋”书画金、银、铜奖;50多篇教师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文化·体育】 实施“以丰富的文娱体育活动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以健康的娱乐活动培养群众高尚情操”的目标,在节假日开展各项文艺体育活动,举办春节篮球公开赛、贺岁长跑和游园活动、“三八”节妇女权益咨询和游园活动、国庆节和迎澳门回归国旗花灯一条街、卡拉OK大赛、庆国庆迎回归文艺晚会、迎回归书画展和篮球邀请赛等活动。
规范管理文化市场,净化文化市场。年初文化站与镇内各娱乐场所签订《守法经营责任书》,并举办由娱乐场所法人代表参加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学习班。1999年,全镇各营业性娱乐场所没有出现违纪现象和重大治安责任事故。
建设广播电视光纤网络,提高电视信号接收质量。架设墟镇、湖洲村的550兆的网络,用户可接收21个电视频道;整治残旧电视分支网络线路11.5公里。镇电视站全年自采新闻335篇,制作专题片8辑、公益广告213辑,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社用稿167篇。
【环境·卫生】 利用广播电视,大力宣传环境卫生知识,提高广大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城监部门坚持每天一次小检查和每周一次大检查的工作制度,主要检查流动摊档、105国道两旁及镇城区内的环境卫生,实行全天候卫生保洁,采取现场曝光方法遏制破坏卫生行为,巩固市卫生镇成果。
全镇13个村和1个居委会都设有卫生站,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全镇医疗网络。板芙医院有医务人员102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60多人,发表医学论文6篇,其中刊登在全国、省、市级刊物上的论文分别为1篇、2篇和3篇。全年成功施行较大的紧急外科手术27例,包括颅脑外伤致颅内出血开颅探查、外伤致内脏破裂肝叶修补或切除、内脏修补或切除、严重复杂创伤止血、手指植骨带血管蒂皮瓣修复。
全镇计划免役入册率、“四苗”覆盖率、乙肝接种率、计划免役保偿入保率均达到100%;接种率糖丸96.3%、百白破96.9%、麻疹95.2%、乙脑95.7%;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4.7%,孕妇入保率92.9%,产妇入保率77.2%;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5%,入保率88.5%;产前检查率99.3%,产后访视率100%,母乳喂养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执行《中山市农村卫生站管理规定》,继续整顿农村卫生站,并经市卫生局验收,评定甲级卫生站12间,占全镇卫生站的85.7%。
【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同步发展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窗口单位和双管单位的服务意识,公开办事程序,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设立投诉箱接受投诉。实施《板芙镇文明单位、文明村委会评比细则》,全年评出文明村委会7个、文明单位12个、文明经营户450户、文明户6350户,文明经营户和文明户分别占全镇总户数的35%和95%;评选优秀外来员工30名。坚持抓好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落实执行每月一次的干部学习和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全年举办5次党委成员专题学习和4期理论骨干学习班。3月份坚持举办学雷锋为人民服务活动,举办团员学生服务集市。
【计划生育】 大力宣传新的《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计划生育部门与村民委员会、事业单位和厂企签定计划生育责任书,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措施。对全镇计划生育情况进行了清理清查登记,根据计划生育对象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全年出生人口390人,其中计划内361人、计划外29人,计划生育率为92.56%、出生率为13.24‰、多孩率为1.03%。
【侨务】 贯彻侨务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好侨务工作。镇统侨办公室和侨联会全年受理华侨来信7宗、来电3次,委托办理公证2宗和土地房产证1宗,办理到国外和港澳地区定居32宗。根据侨务政策和实际情况逐一解决侨胞、侨眷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其中维护华侨的合法权益,解决了美国华侨刘普全、刘锐坚和加拿大华侨刘华庚的祖屋产权问题。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围绕“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平安”的工作思路,坚持严打、严防、严管和严治,确保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继续完善和推进公安工作改革,深入开展创建人民满意警队、警察活动,全面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全年立刑事案件93宗,破案72宗,查处治安案件216起,查处率100%;抓获刑事犯罪嫌疑人108人,查获治安违法人员484人,缴获毒品海洛因6.25克和赃款物折合人民币45.34万元,为群众办理各种证件1.92万件。
【民主与法制建设】 加强法律服务和普法教育,深入开展依法治镇工作。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提高群众法律意识,让群众知法、守法、用法。通过电视广播、专栏宣传、法律咨询等形式宣传《宪法》、新《合同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广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发动四年级以上学生每人订阅1份《法制画报》,派出公安干部定期到学校和企业上法律辅导课。镇信访办、司法所、人大办村调解委员会等建立调解机构,做好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公布对外办事部门的办事程序和有关收费标准,对建筑工程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制度,继续推行农村“两公开一监督”制度,继续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岗位责任制。全年共调解处理各类纠纷30宗,成功调解28宗;办理公证24宗、诉讼25宗,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175万元;办理非诉讼案件82宗,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31万元;办理法律见证书225件;为群众代写法律文书46件,解答法律咨询85人次;办理信访案件23宗。
【推行机关干部职位竞争机制】 1999年初,在全市率先建立镇政府机关干部职位竞争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拔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担任中层干部,进一步优化镇政府中层干部队伍。这次参加竞争上岗的50名人员通过文化基础知识考试、口头答辩和组织考察三个步骤,有28位被选用担任镇政府中层干部职位。
【改造薄弱学校】 重点改造广福小学、深湾中学和板芙小学3间薄弱学校,其中投入150万元建成两层共2000平方米、18个教室的广福小学新校舍。投入900多万元搬迁深湾中学,并改名为板芙一中,该校占地103亩,现已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建成了建筑面积3150平方米的主教学楼、1500平方米的教师宿舍楼和236平方米的饭堂。板芙小学已选定新校址并制定建造方案。
【举行发展板芙经济征文活动】 1999年9月中旬,镇委、镇政府发出征文通知,向全镇各界人士征集发展芙板经济,特别是发展河东工业和第三产业及河西“三高”农业的专题文章。此次征文收到文章153篇,分别对扩建河西公路网络、解决农产品流通、提高城镇吸引力、实施“工业立镇”战略等问题提出建议。镇委、镇政府重奖有真知灼见的作者,颁发给一等奖作者奖金3800元。(骆添祥)
附:1999年主要领导名单
书记:谢克球(1999.8止)
何权昌(1999.8起)
镇长:何权昌(1999.10止)
吴炳坤(1999.10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