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1-1997) 【成文日期】1997-12-28 【点击率】2180次 | ||||||||||||||||||||||||||||||||||||||||||||||||||||||||||||||||||||||||||||||||||||||||||||||||||||||||||||||||||||||||||||||||||||||||||||||||
【工业】 “八五”时期以来,全镇工业贯彻“调、改、重、大”经营方针,抓好重点企业的技改挖潜和产品结构调整,适时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能力。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扶持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实施“借鸡下蛋”战略,把外资企业的名优产品推向市场,建立了天津嘉琪公司高科技产品全自动锅炉监控器广东总代理公司。坚持以“引进、服务、效益”为方针,围绕经济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以优惠措施和完善的投资环境,进行招商引资。7年实际利用外资18.75亿港元,客商来自英国、澳洲、新加坡、南韩、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在发展工业的基础上,围绕“调整结构,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实现有效增长”的目标,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促后进管理区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经济。至1997年,全镇已建成5个工业区,形成了制衣、家具、鞋业、礼品、玩具、五金制品、冷柜、化工、食品、灯饰、打火机、工艺陶瓷、清洁用品、丝花、化妆品、包装材料、钢管等行业体系。有工业企业17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33家,“三来一补”企业78家;工业总产值11.2亿元,比1990年增长11.5倍,年均增长43.4%;实现出口创汇5.96亿港元,税收2014.6万元。 【农业】 农业基础稳固,形成了多元化新格局,“三高”农业的生产和效益明显提高。1991年起,镇政府改善了农业双层经营责任制,推广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1992年,开展土地连片承包的试点工作,选择了部分条件具备的经联社、经济社率先改分散均包为留足口粮田后连片集中发包,发展集约化经营,促使多余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1997年,建立了3500亩科技示范田,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400人(次),推广抛秧和钾肥的早施重施技术,培育和推广高产优质水稻和水产品。打破长期以水稻为主的局面,发展养殖业等农业多种经营。1997年,镇政府筹资410多万元支持发展“三高”农业,建成90亩水鱼养殖场、100亩花木场、60多亩葡萄园和70多亩生鱼基地,引进2500万元建成500亩鳗鱼养殖基地。1997年,全镇水稻面积2.08万亩,其中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占95.4%,总产量1.58万吨;蔬菜面积3000亩,总产量1.56万吨;生猪上市量1.16万头;“三鸟”饲养56.3万只,水产品1020吨;当年农业总产值1.58亿元,比1990年增长2.4倍,年均增长18.84%。 【外经工作】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加强外经工作管理。1992年,采用激励机制,提高外经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办事效率。1994年设立了报关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条龙代理报关服务。开设两条热线电话,为客商排忧解难,赢得客商的赞许。以优质服务、优惠措施来增强对外商吸引力。1991~1997年实际利用外资18.75亿港元。1997年,组织考察团到台湾招商,是全国第一个到台湾招商引资的镇区。在台北、嘉义、高雄等地先后举办了三场板芙投资环境推介会,拜访了台湾商界人士150多人,使36家公司有意向到板芙投资。1996年,引进项目10个,利用外资9356万港元,另有3间企业增资2745万港元。1997年,引进项目11个,其中“三来一补”项目5个,“三资”项目6个,另有4家企业增资,共引进利用外资6000多万美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最多及引进外资中科技成分含量最高的一年,占全镇7年利用外资总额的32%。 【财政·金融】 1995年,国、地税分家之后正确处好中央与地方税收关系,实行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1997年,实现税收2014.6万元,其中地税476.6万元。加强财经管理,抓好预算内外和镇自筹资金收入,严格把好收支关,确保年度收支平衡。7年财政累计收入1.36亿元,其中,1997年财政收入为2580万元,比1990年增长8.8倍,年均增长31.2%。1997年,居民存款余额2.44亿元。保险业务发展迅速,保险金额和保费收入大幅度增加。 【人民生活】 至1997年,全镇农村人均年纯收入3981元,比1990增长2.2倍,年均增长18.6%。全镇共有五保老人72人,每人每月享受生活补贴不低于331元;镇敬老院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可容纳30名老人入住;有297名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其中安排就业98人。1997年,镇、村两级共拨救济金2.69万元,对处于最低生活保障以下14户困难户实行差额补助。全镇享受拥军优属优抚金有35人,其中现役军人35人,平均每人每年发放优抚金5000元。1997年,外出旅游达2456人,其中国内长线游590人、省内游1473人、国外游393人。 【教育·科技】 实施“科技兴教”战略方针,将教育放在首位,每年对教育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18%以上,1991~1997年镇村两级投入教育经费9900万元,新建、改建、扩建校舍1.7万平方米。现有职中1所、初中2所、小学13所、幼儿园12所,其中市一级学校3所;在校学生7399人;教师340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997年,投资1600万元筹建占地93亩的板芙第二中学。7年共有40名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86名学生获省级奖励,356名学生获市级奖励;教师中有75人获省级奖励、184人(次)获市级奖励。1997年,初中升高中录取率由1991年的59.8%上升到100%,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当年被评为市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先进镇、中小学德育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党委。 【文化·体育·卫生·电视】 文体、卫生、电视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群众文体活动活跃。1997年参加市镇区文艺大巡礼活动,有5件文艺作品参展,其中2件作品分别获金奖和铜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严肃整理文化秩序,坚决扫除市场黄色书籍、淫秽音像等。全镇现有医院1所、卫生站14个,医务人员111人。已消灭了天花、血吸虫等疾病,小儿麻痹糖丸服食率、卡介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1997年为1200人义诊,妇科普查1000多人(次),儿童体检2300人(次)。1994年、1997年板芙医院分别被评为市爱婴医院和一级甲等医院。全镇有线电视入网率达100%,1997年投入40多万元新增了一套采、编、播较为先进的设备,录制了《五年教育结硕果》、《发展中的医疗事业》等9个专题片,制作《板芙新闻》283条。 【精神文明建设】 始终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双学”“三讲”活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公民的社会公德及家庭美德建设,广泛宣传学习实践《新三字经》、《社会公德四字歌》、《家庭美德五字谣》。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户、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经营户,整治“脏、乱、差”,扫除“黄、赌、毒”。1997年全镇评出文明单位12个,文明户6160户,慈善万人行筹款110多万元。1997年,镇党委被评为市先进党委。 #p#副标题#e# 【计划生育】 把坚持创建合格村活动与“三结合”工作相结合,坚持党政第一把手负总责,签订层级之间的人口计划责任书和计生工作管理责任书,实行年终分配奖励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制度。注重“五期”知识宣传教育,特别在中学生中开展教育,每年开展大型计生咨询活动,新昏学校定期授课。“八五”期间共举办孕产和育儿学习班22期,896人接受教育,受教育率98.9%。1993年成立计划生育专业队,开展计划生育服务;成立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开展办理暂住证和外来人员有效计生证件的造册登记和查(验)证工作。1994年,设立计划生育服务所,负责妇女查环、查孕、上环、取环和妇科检查等业务,完善计划内怀孕和人户分离的外嫁女立册跟踪管理制度。1997年,人口出生率为11.52‰,多胎率32.6%,计划生育率和节育率达到86.35%和86.83%,完成了市下达的各项指标。 【体制改革】 7年来,在企业制度、财税、金融、社会保障、政府机构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贯彻《劳动法》和《企业法》,改革镇属企业人事、财务、劳动和分配制度,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和厂长、经理聘任制,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实行党委集体议事制度和政府机关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正在逐步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全面开展农村政务、财务公开及群众监督工作,制定了“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施行农村股份合作制和住房制度改革。目前,还计划在政府机关内部实行竞争上岗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社会治安】 板芙公安分局下辖板芙、板尾、深湾3个派出所。镇政府与管理区第一把手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责任到人。逐年加大投资力度,增加警力和装备,设立110报警台。各管理区组成治安巡逻队、报警站和执勤点,发挥治保会、巡警和群众组织的群防群治作用,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重新修订了《板芙分局警岗位百分奖罚制度》、《各警种职责》、《板芙分局贯彻十三项承诺制度实施细则》、《区警责任制》,改革警务管理制度。1997年,共发生刑事案件87宗,破案67宗,破案率达77%。摧毁各类团伙23个,缴获毒品4.86克,抓获毒贩5人、吸毒人员108人。组建了30支治安巡逻队伍,建立64个安全文明小区,其中有10个小区被评为市优秀小区。7年共调解民事纠纷108宗,办理合同见证667宗,代理诉讼70宗,办理非诉讼162宗,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法庭共受理案件531宗,审结518宗。 【民主与法制建设】 根据“三五”普法规划的要求,重点抓好中小学生的禁毒教育和外来员工的法制教育。每年举办2~3期干部法制培训班,把法律知识及其应用水平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录用、考核、晋升的重要条件。运用电视、墙报阵地和法律知识讲座、竞赛、剖析案例等方式,向群众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镇属中小学校每年邀请公安同志上一节政治法制课。党政部门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挥镇人大的作用,加强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完善人民群众信访制度和对领导的评议制度,设立了两条投诉热线,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社会团体参政议政作用。 【岩谷有限公司】 于1997年9月建成投产,为日商独资企业,注册资金为13.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5亿元,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主要经营生产金属线板材料表面涂料、合成树脂塑料薄膜、陶瓷压电点火装置及其它精细工业陶瓷产品。 【西江河岸围堤】 堤长12.8公里,流经河西8个管理区。1997年投资940万元对围堤进行大规模整治。第一期工程全长6公里,堤顶高由4米升至4.7米,堤面宽度由4米扩至6.5米;第二期工程全长6.8公里,按第一期工程标准施工。建成后围堤平整坚实,硬底路面,能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为便于防洪,投资200万元把禄围通向外围堤2.5公里的防汛公路铺设了水泥路面。 【威霖中山有限公司】 香港易发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于1997年6月成立,为独资企业,占地347亩,以生产鞋类为主,年生产各类真皮、人革塑料鞋2000万双,年产值可达2亿港元,年创汇1.3亿港元。是全镇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外资企业。 【万头猪场】 1997年,客商林汉诚投资1300万元兴办万头养猪场和水产养殖场,两个项目共占地面积500多亩,其中万头猪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是中山最具规模的养猪场。场内设施完善,有种猪受孕室、分娩室及猪苗保育室。计划养种猪3000头,肉猪7000头,可年产纯利200万元。1997年6月投产至年底,产种猪600多头,出售肉猪2300多头。(骆添祥 周丽端)
书记:李剑忠(1991.9~1993.9) 黄树濂(1993.9~1996.8) 谢克球(1996.8起) 镇长:何松胜(1991.3~1994.1) 何权昌(1994.1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