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位于市境北部偏东,北通广州番禺,南与港口镇隔河相望,东邻民众镇,西接黄圃镇。面积63.87平方公里,辖结民、沙栏、蟠龙、光明、三角、东南、高平7个村民委员会和三角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5.63万人,外来人口4.49万人。京珠高速公路贯穿镇域南北,设有出入口,省道南三公路呈东西向贯穿镇全境。镇内有文化广场1个,三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1家,一级甲等医院1间,11万伏变电站3座,自来水厂、工业水厂各1家,污水集中处理厂2家。是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省卫生镇、省教育强镇、省技术创新专业镇。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36.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工农业总产值117.92亿元,增长21.82%。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9亿元,增长10.97%。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三角镇在大力培育电子、纺织制衣、化工、五金四大产业的同时,提升纺织印染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全力建设“广东省纺织印染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推动纺织印染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2007年,纺织印染企业达126家,占全镇企业总数的31.9%,生产总值达56.07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1.72%。申请技改贴息企业6家。开展规范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创名创优,全镇累计创广东省名牌产品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个。2007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11.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1%。 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2万亩,总产量1.2万吨;水产养殖面积2.1万亩,总产量2.38万吨;香蕉种植面积1.79万亩,总产量3.38万吨;生猪上市量2.91万头,存栏量1万头;“三鸟”上市量44.6万只,存栏量26.73万只。投资650多万元完善农田路网建设,完成铺设农路22.3公里,新建农桥8座。投资1700多万元重建头围、巨富口两水闸,新建民森、国泰两处电排灌站,维修加固乌沙等5个水闸启闭机室,加固东干堤头围堤段等。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7716千瓦,坚持实施农业发展进园入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高新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重点发展沙栏村无公害青皮冬瓜套种粉葛基地,并获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建成沙栏村青蛙养殖基地、结民村高值水产养殖基地、高平团结水产养殖基地、优质水果种植基地等一批规模示范基地。开展对口免费培训、残疾人农业种养培训及进村招聘、就业奖励措施。农村股份合作制进入第二阶段,成立了股份公司,发放股权证,制定村一级核算方案,股份合作制逐步铺开。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01亿元,比上年增长26%。 第三产业 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名优楼盘销售畅旺,东润华庭商住小区已初具规模,旭日华庭、国宇豪庭、高平宝成雅居等一批住宅小区封顶销售。规划建设五星级酒店,提高中心区城镇化水平。酒店、餐饮、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2007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7341人,全年服务业增加值8.33亿元,增长39.3%。 外经外贸 2007年,在“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引进项目13宗,共引资11595.75万美元(合92766万元人民币),其中境外项目7宗,境内项目6宗,项目履约率100%。全年合同利用外资总额1138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22万美元。成功引进热电联产项目、澳门裕益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山市贺城贸易有限公司等,实现由引进工业项目向引进服务业项目的转变。全年出口总额5.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83%。 镇村建设 修编高平工业区A区、民安路北侧、汽配园及新农村试点沙栏村等规划编制。投资50多万元,在主要道路设置交通安全线及标志,制定建成区排水管网整治方案,改造新区排水管道长2公里。回收185亩闲置用地,并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成功拍卖作为五星级酒店项目的建设用地。总投资4000多万元,兴建现代化汽车站,于国庆前投入营运。中山飞行基地1.45万平方米的教学楼已封顶。全年办理规划报建267宗,建筑面积4807.87亩;办理施工报建330宗,建筑面积57.62万平方米;办理土地使用证253宗,总面积4807.87亩。加强电网管理,实施错峰用电。投资1953.6万元,改造低压电网24个,改造高压电网18个,供电可靠率达99.78%。全镇用电总量5.9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86%,售电量5.94亿千瓦时,增长17.75%。全年供水量2462.61万吨,售水量2019.34万吨,分别增长14.17%和9%。 财税金融 在财政政策性减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加强税源分析,加大力度稽查税务,强化税收征管,挖掘非税收入潜力。对公建配套、土地转功能、土地闲置、沙石堆放、废品收购、市政管道、城市户外广告、道路占用及特种行业经营许可等公有资源的占有、开发、使用和特许(垄断)经营项目,通过拍卖或招标方式有偿转让,将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健全征收绩效考评、征收统计、票据管理等非税收入征管制度,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成立公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土地出让业务。2007年,全镇税收收入3.73亿元,比上年增长36.63%,其中国税收入2.58亿元,增长38.85%,地税收入1.13亿元,增长30.74%;非税收入8126万元,增长22.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6亿元,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人民生活 2007年,全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4590元,比上年增加3770元,增长34.84%。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770元,增加502元,增长6.9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亿元,增加1.95亿元,增长17.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即城乡居民社会购买力)10.87亿元,增加3.51亿元,增长47.69%。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1平方米,增加3平方米,增长7.8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总量4070万千瓦时,增加488万千瓦时,增长13.62%。固定电话用户39931户,增加7606户,增长23.53%。移动电话用户63200户,增加19080户,增长43.25%。 教育 全镇有中学2所,小学、幼儿园各8所,在校中小学生11852人。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扩建三角小学、光明小明教学楼,兴建沙栏中学、蟠龙小学、高平小学运动场。提高教师住房公积金补助标准,增加绩效奖金每人每月400元。2007年,中小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获奖230人次。教师科研课题《新课改理念下学科教学型式研究》、《史地新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研究》分别获广东省教育“十五”科研课题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在市初中教育质量评价中,三角镇获先进镇区二等奖,三角中学获先进学校二等奖,三角中学谢惠燕和沙栏中学刘天生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宣传文化 完善文化站建设,建立健全文化功能室,包括书画展览厅、民俗展览厅、名优产品展示厅、舞蹈排练厅、体育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老人活动室、综合培训室等,顺利通过“省特级文化站”的检查验收。沙栏村民委员会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电影队到村、学校、企业免费放映电影110多场。12月,成立三角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出版《文化三角》画册和《新三角》月报,制作《巾帼风采》、《3·28前哨》、《小荷才露尖尖角》、《党员风采》、《教师风采》5部电视专题片。参加市第三届艺术节获舞蹈、摄影类2个金奖、5个银奖、1个铜奖,参加市幼师原创舞蹈大赛获特等奖。 科学技术 3月,启动“广东省环保专业镇”创建工作。10月,在高平工业区建成三角镇环保科技创新中心。成功申报市科技计划项目4个、省科技计划项目1个。依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申报成为省高新技术企业。 体育运动 全镇有麒麟武术、醒狮、羽毛球等体育协会。以镇文化广场为主阵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1月1日,举行“国泰杯”长跑比赛,16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11月25日,举行环镇自行车游活动。参加市“永安新城”杯少儿三棋百杰棋手大赛获第7名和第10名。参加市定向越野比赛团体第3名,参加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分别获男子组铁饼、铅球金牌。 医疗卫生 全镇有卫生机构9间,其中一级甲等医院1间,病床80张,医生50人。落实儿童免疫接种,“四苗”接种率达99.7%。加快社区卫生服务规划建设,完成结民、高平、蟠龙、东南等社区卫生站的选址工作。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达6.84万人,比上年增长2.5倍。开展食品加工场所、学校集体食堂、餐饮业等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审,发放卫生许可证140多张。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年巡查餐饮单位680多次,落实食品经营主体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建立托幼机构、厂企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健全公共卫生网络,5月成立了由14名兼职村级防保员组成的防保队伍,参加市卫生局举办的村级防保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并全部通过考核。 计划生育 成立民森(中山)纺织有限公司、依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泰印染纺织公司等8家厂企计生协会,扩大计生协会会员的覆盖面。制定《村(居)完成人口与计生目标管理实施意见》,将计生工作纳入年终村级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全年户籍人口出生569人,计划生育率为93.5%,比上年上升1.27%;人口自然增长率3.28‰,下降0.24‰。流动人口出生1065人,计划生育率为82.72%。 环境保护 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2月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动工兴建。加强污染源的监督和治理,监理建设项目285宗,全年18个污染企业治理设施通过环境保护评价。落实《三角镇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进一步整治河涌,东会涌砌石、清淤2.8公里,榄核涌清淤2.1公里,新涌砌石、清淤5公里。清理群众反应强烈的畜禽养殖场,清除河面漂浮垃圾。加强饮用水源鸡鸦水道的保护,确保水质稳定达标。现场监理建设项目1500多次,全年受理环境污染投诉81宗,结案76宗。12月,三角镇高平工业区被定为省环境保护干部培训中心实训考察基地暨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实习实训基地。 民政 2007年,举行慈善万人行活动,共筹款298.12万元。全镇有587户1609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比上年增加77户204人,全年市、镇、村三级共发放低保金176万元。发放临时生活困难救济金27万元。镇投资144.24万元,改造85户低保户危房,重建面积4275平方米。10月,投资600多万元的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二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93名五保老人入住。发放敬老慰问金22万元。投入73425元,为沙栏村复员军人冯万友和光明村残疾军人李裕文改造危房。为重新进入学校学习的每位退役士兵每月发放生活补助300元,现役士兵的优待标准由上年的每人4620元提高到5000元,对在部队立一等、二等、三等功及评为优秀士兵的现役军人分别给予1万元、5000元、1000元、100元的奖励。全年办理结婚登记手续351对、离婚手续65对,补办结婚手续39对。 劳动社保 2007年,全镇参加养老保险2.74万人、工伤保险2.71万人、失业保险2.85万人,医疗保险2.88万人、生育保险158人。全年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1031人,实现就业1383人。在全市率先开展残疾人农业种养培训班一期48人。有21个村民小组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056人,领取退休待遇945人。实施就业奖励政策,对户籍人口18~55岁尚未就业的人员,日后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实际工作满1年,由该企业为其购买社保满1年的奖励1000元,连续工作和购买社保满2年,第2年奖励600元,第3年奖励300元。投入就业基金17万元,培训劳动力1300人,实现就业910人。 社会治安 妥善处理“3·29”高平村民集体上访事件。组织开展了“粤鹰3”、“春雷”、“雷霆07”、“雄风”、“雄风2”等系列严打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暴力刑事犯罪。先后破获“2·6持枪抢劫案”、“5·8特大盗窃案”、“5·27绑架勒索案”、“11·4抢劫强奸案”等重特大刑事案件。巡警、派出所和治保会一半以上的治安力量投入路面防控,提高路面见警率。推进社区警务工作,全镇7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建立9个社区警务室,配备专职社区民警16人,约占派出所民警总数的53%。全镇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进展顺利,第一期在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安装的30个视频监控点已启用,初步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投资345万元,改造、建设三角公安分局和高平派出所办公楼。 流动人口管理 全镇有外来人口4.49万人,为外来人员办理《暂住证》42620个,比上年增长4.42%,加强对出租屋的租赁登记备案管理,出租屋登记备案1600多间,登记备案率达90%以上。收房屋租赁税169万多元,增长4倍。组织外来员工参加“异乡舞台,真我风采,同是中山建设者”才艺大赛,丰富企业员工生活。三角镇获评为市2007年度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信访 排查不稳定因素,化解不稳定事件37宗,调解处理因国宇、东润房地产公司基建打桩及高平村广进路基施工影响附近村民的权益纠纷。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5宗346人次,其中集体访8批110人,未发生集体到省、进京上访事件。
【中山三角(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 2月1日,挂牌暨项目动工仪式在韶关市浈江区举行。总规划面积2万亩的中山三角(浈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按“生态型、科技型、创税型”标准分3期建设,首期开发建设6000亩,主要培育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机械制造、生物制药等朝阳产业。产业转移工业园将整合和优化配置双方资源、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打造营商成本低、产业结构优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产业有效对接中,谋求互利双赢。
【三角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 1月16日,三角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山市三角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草案)》,选举产生了文联第一届领导。黄泽科当选为第一届文联主席,文联下设文学、书画、摄影、舞蹈、声乐、曲艺、盆景、麒麟、醒狮9个协会。
【广东粤电中山热电联产项目】 5月12日,广东粤电中山热电联产(2×300MW)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来自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及省市22家单位的专家严格审查。此项目属市重点规划建设的热电联产工程,将取代三角高平工业区分散设置的低效有污染的小型燃煤锅炉。热电厂厂址位于高平工业区内、黄沙沥水道旁,工程计划总投资29亿元,为两台300兆瓦供热机组。工程建成后,在改善环境和节能降耗、优化电网结构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梁 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