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三角镇位于中山市东北部,北通广州番禺区,东连民众镇,西接黄圃镇,南与港口镇隔河相望,总面积72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5.57万人,非户籍人口3.1万人。京珠高速公路贯通镇域南北,省道南三公路横穿镇境东西。镇内有文化广场1个,三星级酒店2间,四星级酒店1间,11万伏变电站3座,自来水厂、工业水厂各1间,污水处理厂2间。2005年,三角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三角。全年生产总值21.64亿元,比上年增长9.97%;工农业总产值80.45亿元,增长3.17%。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克服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压力和困难,推行“招商选资”和“零土地招商”策略,引进占地少、产值高、效益好、税源多的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引导企业增资扩产,改进生产工艺。全年引进工业项目28个,投资总额7.24亿元;增资项目20个,增资总额9.17亿元。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全年民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7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8.1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控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企业集约化发展。电子、纺织制衣、化工、五金等四大支柱产业全年实现总产值57.6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5.47%;实现税收8470万元,占工业税收的79.04%。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投资2700万元建设高平、金鲤2个工业区,规划建设高平工业区化工园二期500亩。制定《关于加快处理闲置土地的意见》,采取收取土地闲置费、盘活利用、无偿收回土地等措施,盘活土地面积700多亩。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6.43亿元,比上年增长3.05%。
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优化农业结构,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万亩,总产量2.34万吨;水产养殖面积1.93万亩,总产量2万吨;香蕉种植面积1.15万亩,总产量达2.08万吨;生猪上市4.85万多头,“三鸟”上市190万只。按照科技兴农发展思路,开办青皮冬瓜标准化生产、水产养殖、香蕉种植、农药安全使用等培训班和有线电视讲座,培训1万多人次。推广使用先进农用机具,全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3万千瓦。推广种养艮花占、金华软占、美香占、南美白对虾、中华草龟、巴西龟等优良品种。参加2005年中国(南宁)东南亚粮农产品绿色食品博览会、2005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北京)第三届农产品交易会、2005中国(广州)国际食品展览会。建成三角镇农产品检验检测站。建设农村五项工程,投资1000多万元重建八冲、孖口水闸,加固鸡头口、生生口水闸,整治怡丰段、砖二厂河堤险段。成功抗击6月西江特大洪水,抵御了3.81米的历史最高水位压力。重点加高培厚内河支堤,除险加固内河支堤10公里,完成土方8.5多万立方米。投资1217.8万元建设农路27公里和农桥4座,改造低产鱼塘1200亩,植树4.5万多棵。加强农村经营管理,鉴证农村承包合同450多宗,标的3100多万元。筹集全镇农村合作医疗资金278万元,参保4.94万人,参保率98.9%。制定《三角镇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方案》,以2005年12月31日23时59分为时限将人口、股权固化。全年农业总产值4.03亿元,比上年增长5.71%。
外经外贸 全镇有香港、澳门、台湾资金企业分别为34家、2家、11家,其他外资企业23家,其中较大的有依顿(广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民森(中山)纺织制衣有限公司、中山国泰染整有限公司等。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25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4%;出口创汇2.57亿美元,增长72.9%。
第三产业 全镇有个体工商户2956户,集贸市场5个,星级酒店3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3万人,总销售额8.35亿元,生产总值5亿元。9月29日,三角镇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就职典礼在高平酒店举行,有会员73名,李立当选会长。
城镇建设 在全镇总体规划基础上,详细规划高平工业区第三期控制性用地,编制2005~2010年近期规划和污水专项规划。全年受理报建项目358宗,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规划验收211宗,面积34万平方米。政府投资6000万元,实施公共市政工程30项,建成镇中心、蟠龙、高平等小学,改造农桥12座,建设敬老院二期工程。全年招标发包政府工程项目26项,监理面积36万平方米,年度竣工验收工程60宗,面积24万平方米。
财政税收 在财政政策性减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一方面加强税收征管,另一方面健全非税收入征管制度和奖惩制度,将经营性资产归口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经营,保持非税收入增长。全年两税收入2.06亿元,比上年增长46.9%,其中国税收入1.24亿元,增长55.49%,地税收入8250万元,增长35.69%。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1.34亿元,增长8.06%,财政总支出1.56亿元,增长25%。镇级预算单位全部编制部门预算,实施定员定额管理经费、单列采购预算、细化基建预算、试行绩效预算、复式预算等。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由单纯货物采购扩大到工程和服务采购,实现政府采购的预算管理和采购资金集中支付。全年完成政府采购项目69宗,实际采购金额5488万元,增长23%,全年节约财政资金417万元,节支率7.06%。
人民生活 群众生活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均收入6600元,比上年增长9.45%。各项储蓄存款余额13.5亿元,增长32.35%,人均储蓄存款24253元,增长31%。全镇有汽车2453辆,摩托车9681辆,固定电话用户5.48万户,移动电话4.23万部。全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9152人、基本医疗保险19039人、工伤保险19039人。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镇有2所中学、6所小学,在校中小学生10013人,教师501人,幼儿园8间,在园幼儿3000人。全镇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93.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建成中心小学和蟠龙小学,启动建设新高平小学。投资800多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8所中小学全部装备计算机室和多媒体电教室,3所学校建立校园网。推进等级学校评定工作,全镇等级学校占学校总数的87.5%。推行名校长、名教师评聘制度,4月评选第二批名校长2名和名教师20名。6月开展第六轮校长聘任,至7月重新聘任校长8名。11月,创建成为省教育强镇。
宣传文化 以电视宣传为主,系列报道村两委换届选举、抗御6月西江特大洪水、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制作《教育明珠出沙田》、《党旗在非公有企业飘扬》等10部专题片,播出各类新闻1180篇,获市级三等奖以上6篇,党员电教片《桃叔》获市二等奖。举办市十佳文化广场颁奖晚会、元旦企业员工卡拉OK大赛、创建省教育强镇文艺晚会、中小学校艺术表演、粤剧演出、重大节日的游园会和电影放映等,全年在文化广场举办活动89场次,观众达27万人次。净化文化市场,专项整治网吧、游戏游艺机室、卡拉OK歌厅等行业,处理违法违规经营120宗。
体育 5~10月,参加市第五届运动会的举重、跆拳道、足球、柔道、田径、武术、幼儿体操等项目比赛获2银、3铜奖牌。6月,举行有16支球队参赛的镇“环保杯”男子篮球公开赛。7月,参加石岐区举办的端午节龙舟赛获第三名。
卫生 有一级甲等医院1间、社区服务站5所,全年总诊疗量43万人次,常住人口儿童六苗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8%。每月灭鼠1次、灭蝇21次,做好除“四害”工作。全镇有保洁人员220人,落实门前“三包”措施,分片实施12小时保洁负责制。10月,东南村成为市卫生村。
计划生育 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加强人口控制,提高计划生育水平,全年出生人口603人,计划生育率93.03%,自然增长率3.07‰。落实《广东省农村部分家庭计划生育奖励办法》,130户获首次计划生育奖励金;70名城镇无业居民领取独生子女保健费。
环境保护 全年完成审批建设项目218宗,现场环境监察714次,其中污染源现场监察199次。全年受理环境污染投诉76宗,主要投诉接近民居的部分小规模企业的废气、废水和噪音污染。运用科学技术减少污染排放,推广清洁生产,推行电镀使用黄烟吸收剂,完成无氰退镀工艺的技术研发与可行性论证。加强水环境整治,调查102家畜禽养殖场,2005年起不审批新建畜禽养殖场,查处不符合规定和未经批准的养殖场。加强环保宣传,开展环保小天使评选活动,举办第四届环保杯男子篮球赛、自行车环镇游、环保大家谈等活动。
民政 全镇407户、1078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市、镇、村三级共发放保障金107.76万元。免除“低保”对象看病50元以下的药费,超出50元只收50%。对家庭暂时困难的群众实行应急援助,全年发放临时救济金32万元,救济389户家庭。发放现役军人家属、烈属、孤老复员军人年优待金24.9万元。下半年启动“星光计划”敬老院第二期建设工程。全年结婚登记347对,离婚39对,补办结婚手续40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构建打防一体化治安工作体系。重点开展打击“双抢”、春季扫毒、飞鹰、粤鹰等专项行动。全年立刑事案件245宗,立案数比上年稍有上升,破131宗,刑事拘留152人,批捕118人,打掉各类犯罪团伙7个27人。查处各类治安案件310宗,处理各类违法人员511人。全年消防中队接警出动66次,出动车辆77台次,灭火47次,挽回经济损失41.7万元。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204宗,扣留交通违法车辆695辆,治安拘留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人17人,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09宗,13人死亡,157人受伤。
信访 全年受理群众来信(电)18宗、来访25宗,立案43宗,全部办结,其中3月蟠龙村和平片村民因征地补偿问题集体上访。信访主要涉及征地、环境污染、劳资纠纷及外嫁女权益等问题。建立信访信息员队伍,加强排查突出问题,执行干部驻村、领导下访制度,稳定农村社会。
武装 加强武装队伍建设,做好基干民兵、应急分队的综合训练。8月中旬对三角中学和沙栏中学初一级新生进行为期7天的军事训练,提高中学生国防意识、个人体能和组织纪律性。做好冬季征兵工作,发动1000多名适龄青年报名应征。
【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 4月制定《三角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从2003年开始,先后投资1.5亿元新建改造中英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蟠龙小学、高平小学,新增建筑面积5.22万平方米,新增校园面积280亩。合并东南小学和原中心小学为三角小学。建立教育资料室,收集档案资料超1000万字。投资800多万元,给全镇8所中小学校装备计算机室和多媒体电教室,3所学校建成校园网,建设校园文化。7月通过市级示范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评估验收,9月中英文中心幼儿园被评为市一级幼儿园,10月中心小学被评为市一级学校,11月沙栏小学被评为市规范学校,全镇有等级中小学校7所。11月,三角镇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抗御西江特大洪水】 6月下旬,西江发生洪水,且正值大潮期不利洪潮组合,6月21日23时莺哥咀水位达到3.5米警戒水位。22日,镇政府紧急部署抗洪工作,调集储备防汛砂880多立方米、碎石1980立方米、编织袋1.5万个、松杉桩2000条,备用货船、卡车、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船只,组建抢险、巡逻、抢修队伍2000多人。上午12时,乌沙水闸外江最高水位达到3.2米,超出警戒水位1米,新涌船闸至二滘口水闸大堤外小围受浸,其它小围处于临界状态。23日上午11时半,水位上涨到3.5米,镇内多处小围告急,三防指挥部决定“舍卒保车”,放弃小围抢险,集中力量及防洪物资确保干堤安全。12时,高沙水闸附近大堤出现穿堤管渗漏,三防指挥部采取筑围井的措施堵塞渗漏,小榄镇紧急运送2船沙石支援抢险,深夜基本控制险情。因在建工程八涌及孖口两水闸与大堤连接的部位较薄弱,24日爱民旧排灌站、东会砖厂口、八冲至孖口堤段出现险情,三防指挥部决定用土工布、彩条布等覆盖围堰并采用砂包、块石压脚等方法加固。12时55分,镇水文站录得乌沙水闸外江水位3.8米,加浪高3.82,超警戒水位1.6米,比历史最高水位3.66米高出0.14米。水位在3.65~3.8米之间徘徊达3个多小时后回落,西江特大洪水安然过境,未出现重大险情、灾情,无人员伤亡。此次抗洪共出现险情17处,消耗沙料6600立方米、石料300立方米、纤维袋12.5万条、杉桩2300条、谷围10条、土工布110平方米、三色彩条布9000平方米,出动车辆156台、船只10艘、钩机14台,机关干部、公安干警、军警部队、群众等参加抢险人员超1万人次。
【敬老之星杨凯山】 杨凯山,男,46岁,中山市达进电子元件有限公司董事长,籍贯中山,后侨居香港。于1988年回石岐投资,开设达进电路板有限公司。2001年投资2亿元在三角镇高平工业区建设线路板生产企业,2005年公司产值5.5亿港元。自1998年起,每年慰问五保户,为镇教育基金会、慈善万人行活动、老人福利院捐款,累计向市、镇有关单位捐赠物资或直接兴办公益事业400万元。杨凯山桑梓情深,热心教育等公益事业,2005年10月被评为市首届十大敬老之星。(蓝贤球)
附:2005年三角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郑均源(2月止) 黄国庆(2月起)
副书记:关健祥 苏润娥 周长甫
主 席:郑均源(3月止) 黄国庆(3月起)
副主席:黎金柱(3月起)
镇 长:关健祥
副镇长:阮俭航 卢侣南 宋建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