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三角镇位于中山市北部偏东,北与广州番禺区隔河相望,东连民众镇,西接黄圃镇,南与港口镇相邻,总面积72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5.5万人,非户籍人口超2.5万人。交通便利,京珠高速公路贯穿镇域南北部,设有出入口,省道南三公路横穿镇境东西部。镇内有文化健身广场1个,三星级酒店2间,四星级酒店1间,一级甲等医院1间,11万伏变电站2座,自来水厂和工业水厂各1间,污水处理厂2间。2004年,镇加快实施“农业化向工业化过渡、农村化向城市化过渡”战略,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18.85亿元,比上年增长23.07%;工农业总产值75.8亿元,增长33.96%。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利用市招商经贸洽谈会、中小型企业博览会、山区经济洽会等共引进工业项目41个,增资项目9个,投资总额76.7亿元;其中以泰国万城投资有限公司预计投资60亿元的裕发汽车配套产业基地,阿根廷在中国投资的首个工业项目、投资2亿元的皮革生产企业莎迪莎公司的投资规模最大。培育了电子、纺织制衣、化工、五金四大支柱产业,有企业211家,2004年实现行业工业总产值61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4%。处理闲置用地,回收处理购买超过2年尚未开发的土地,收回转让柏高士邦等公司的201亩工业用地。投入近1000万元完善高平、金鲤2个工业区的生活、交通、供水、供电、绿化等设施。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4.16亿元,比上年增长32.98%。
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5019亩,总产量1.17万吨。水产养殖面积21540亩;香蕉种植面积14620亩,总产量32164吨;蔬菜种植面积5785亩,总产值1987万元;200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31亿元,比上年增长8%。科技兴农,举办水产养殖、青皮冬瓜套种粉葛等农民技术培训班,培训2万农民。调整农业布局,引导农民缩减经济效益低的粮食种植面积,增加蔬菜、香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形成水产面积养殖占40%、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50%、水稻种植面积占10%的生产格局。推广艮花占、巴西龟、中华鳖、杂交生鱼等种养优良品种,建设青皮冬瓜套种粉葛、水产健康养殖、优质稻高产栽培、沙栏鸡提纯复壮等4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涌现以养殖加州鲈为主的温同安、以孵化养殖巴西龟为主的关卷文、以养殖中华鳖为主的梁全福等水产专业户。农村“五项工程”建设,除险加固乌沙涌、新涌、爱国涌、布刀涌、东会涌等5条河涌支堤20公里,完成土方加固超5万立方米,投入150多万元铺设农路7公里,新建或重建农桥5座,投入1000万元重建布刀、三江沙水闸,加固大堤1.2万立方米,浇筑堤顶砼路2公里,大堤险段抛石6000立方米,改造低产鱼塘1000多亩,全年种植树木4万多棵。强化农村经营管理,农村承包合同鉴证612多宗,标的金额近3753万元,追回历年应收款750多万元。
城镇建设 完成《三角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按“一核二轴三心四带五区”布局,以相对集中居住、办公、商业、休闲娱乐区域等为原则,结合田园水乡特色,构成中心区框架。全镇7个行政村完成中心村选址,建成首期东润华庭高尚住宅小区。投资7500万元建设19项市政工程,启动南三公路4千米高架电缆沟和光缆地埋工程,投入220万元将原文化广场改建为文化健身广场。
财政税收 实施市财政贴息贷款、拆借资金、融资及盘活闲置物业等增收节支措施,全年实现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12359万元,比上年增收551万元;财政总支出12436万元,比上年节支1052万元,下降7.8%。加强税费征收,各项税收总额15478万元,其中国税收入7942万元,比上年增长44.53%,地税收入6079万元,比上年增长44.81%。
人民生活 农村人均年纯收入6030元,比上年增长8.3%。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86万元,增长19.2%,人均居住面积38平方米。全镇有汽车645辆,摩托车3325辆,电视机10658台,固定电话用户12730户,移动电话7408台。全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910人,基本医疗保险12910人,工伤保险12910人。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全镇有中学2间、小学7间,在校中小学生9996人,教师501人;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2205人。全镇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93%,小学适龄儿童和初中入学率100%。预计总投入6600万元启动建设结民、蟠龙和高平3间小学,建成三角中学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实施增加教师工资的“一二三工程”和教师住房补贴方案,基本解决教师的住房困难问题。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强镇建设,三角中学和沙栏中学学生考入市重点高中升学率分别为14%和15%,全镇总体升学率超86%。三角中学承办全市振兴初中行动计划现场会,实行名校长、名教师评聘制度,评定第一批名校长、名教师33人。
科技 建设“数字三角”和《三角镇综合信息平台》,链接气象、工业、农业、新闻等信息资源,建设《三角镇城建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规划GIS应用系统、市政GIS应用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等。
宣传文化 以电视宣传为主,系列报道防治“禽流感”、创建省卫生镇、关心身边希望工程、禁毒03工程、《道路交通安全法》、“9·28”文艺汇演等专项工作,全年播出新闻1164篇,获市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社教专题二等奖1个,新闻编排二等奖1个。广播电视站购置一套Incite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实现数字化制作和网络化播出,开通团结、新二2个自然片的有线电视,全镇在线有线电视用户数9366户,实现全部覆盖。使用数字电视用户41户。建成启用全民健身广场,利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假日举行游园活动,举办首届集体婚礼、慈善文艺晚会、企业员工卡拉OK公开赛、“9·28”粤剧表演、文艺汇演及放映电影。
体育 举行“环保杯”篮球邀请赛,组织12支球队100多名运动员参赛。开展中小学生田径、游泳训练,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游泳和“容国团杯”乒乓球比赛,组织40多人参加市全民健身健步走等活动。
卫生 全镇有一级甲等医院1间,社区服务站5所,医院日门诊量1035人次,社区卫生服务站日均门诊量572人次。常住人口儿童全部实施“四苗”和五苗计划免疫接种100%,儿童免疫接种入保率94%。设立防保大楼,做好食品卫生监测、除“四害”工作,每月灭鼠一次,灭蝇二次,布雷图指数由19下降到14,鼠迹监测阳性率为2.44%,蝇孳生地阳性率为2.23%,成蝇密度为1.57%。以创建省卫生镇为契机整治环境卫生,改造公厕4间,在“一村一站”和工业区分区规划设置10个高标准的垃圾转运站,全镇垃圾实行集中收集、运转和处理。配环卫工人230人,购置清淤机1台,多功能垃圾车2台,三轮车155辆。在主要街道配置果皮箱600个,16小时保洁,每天清扫中心区内的街道清运垃圾,4月,镇通过省验收成为广东省卫生镇,蟠龙村、沙栏村成为省卫生村。
计划生育 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落实“三为主”工作方针及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加强人口控制,提高计划生育水平,全年新出生624人,人口出生率为11.51‰。计划生育率达93.27%,自然增长率为4.72‰。
环境保护 全年审批项目210个,其中新建178个,搬迁8个,变更23个,转产1个。实施现场环境监察714次,其中现场监察污染源348次和建设项目366次。电镀企业自行研制黄烟吸收剂,采用无氰电镀工艺和低硫燃料等减少废气排放。整治水环境,清理一河两岸违章建筑12间、沙石场3个。受理废气、废水和噪音污染的信访案件26宗,全部办结。中心区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2项指标日平均值为0.04和0.23毫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类标准,噪音达标区覆盖率7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7%,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2%,医源性污水集中处理、废弃物焚烧处理率达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0%。
民政 市镇村三级共发放保障金110.58万元,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救济397户1085人,其中126户128名残疾人,优惠低保家庭就医,凭证免除其看病时低于50元的医药费,超出50元者只收50%。用20万元救济510户临时困难家庭,发放养老金13.3万元给277户五保户,投资100万元改造29户低保户危房。在敬老院成立“残疾人之家”,在三角华侨医院成立精神病康复站。提高优抚对象生活水平,每月定期补助烈属700元、孤老复员军人650元、复员退伍伤残军人500元、退伍军人400元、烈属和义务兵家属每年4500元,全镇50多户优抚对象获市镇两级发放的优抚金约50万元,发放给退伍军人19人每人就业补偿金3000元。全年办理婚姻登记506对,办理离婚登记57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重点侦破命案、遏制毒源、严厉打击“双抢”和街头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黑恶团伙犯罪。刑事立案241宗,立案数比上年下降6.75%,破125宗,其中属重大案件166宗,破58宗。打掉各类犯罪团伙12个69人;受理各类治安案件280宗,立案数比上年下降16.1%,查处各类违法人员433人,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215人,为集体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70万元。
信访 全年受理来信来访32宗,比上年增长60%,集体上访2批,比上年下降33%,立案28宗,全部办结。信访集中反映征地、环境污染、宅基地和劳资纠纷及外嫁女权益等问题,群体性、牵连性、组织性越级上访增多。镇采取干部驻村、领导下访、加强排查等措施,将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
武装 落实民兵编制,做好基干民兵、应急分队的综合训练。8月中旬对三角中学和沙栏中学1350名初一级新生进行7天军事训练。做好冬季征兵工作,发动1223名适龄青年报名应征,选拔23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
【创建省卫生镇】 启动于2003年下半年,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三角镇创建省卫生镇工作方案》,开展健康教育、卫生管理、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饮用水质量、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除“四害”等方面的整改。4月21日接受省爱国卫生委员会主任许立凡率领的检查团的考核验收,各项创建工作达到规定的标准,获评为广东省卫生镇。
【首届集体婚礼】 9月28日,在镇文化健身广场举行“情定三角”首届集体婚礼,22对来自机关事业单位、教育系统、农村基层及厂企和6对外来员工的情侣参加婚礼,有500多人参加仪式。镇党委书记郑均源、镇长关健祥等镇领导和市妇联主席朱锐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付松、市文化局副局长陈巧章等出席婚礼,镇长关健祥致辞,副书记周长甫为28对新人颁发结婚纪念证书。
【“9·28”文艺汇演】 9月26日至10月1日,在镇文化健身广场举行有史以来最大型的2004年“9·28”文艺汇演比赛活动,镇机关事业单位、村(居)委会、学校和厂企等48个单位共800多人次登台演出大合唱、舞蹈、声乐和相声小品4类共90多个节目,3万多人次观看。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 9月24日,成立镇首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宝华轧钢厂党支部,镇委书记郑均源等参加成立大会。全镇有100人以上的非公企业39家,全年成立非公企业党支部25个,成为全市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最多的镇区。
【文化健身广场落成庆典】 9月16日,举行文化健身广场揭幕仪式,邀请广州粤剧团助兴表演《八宝公主与狄青》、《换妻奇缘》和《三看御妹》等传统剧目,著名粤剧演员倪惠英、黎骏声等登台表演。广场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总投入220多万元,购置配套体育器材,周围设有运动休闲区,日吸引近500多群众来休闲健身,2004年获评为市十佳文化广场。(蓝贤球)
附:2004年三角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郑均源
副书记:关健祥 苏润娥 周长甫 张容彬(1月止)
主 席:郑均源
副主席:郑国明(4月止)
镇 长:关健祥
副镇长:阮俭航 卢侣南 宋建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