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黄圃镇位于市境北部,面积83.6平方公里,辖村民委员会12个、社区居委会4个。户籍人口83467人,非户籍人口36567人。水陆交通便捷,南靠鸡鸦水道,北倚洪奇沥水道,1000吨船只常年通航,隔河相望广州市番禺区;60米宽的南三公路横贯全镇,东接京珠高速及番中公路,西连105国道。有1万千瓦火力发电厂1座,110千伏输变电站2座,日供水量6万吨的自来水厂1家。有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全长约2公里的观仙路--环山中路观光休闲旅游带,沿线有报恩寺、泰和腊味公司、海蚀遗址、伟光园艺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景点。2005年,获国家卫生镇、全国(黄圃)飘色之乡、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全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教育强镇称号。全年生产总值29.55亿元,比上年增长47.51%;工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3.48亿元,增长46.03%;国地税收入3.66亿元,增长51.2%。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全年工业总产值100.19亿元,首次超百亿元,比上年增长48.75%,增幅位列全市第一。全镇上规模企业175家,产值88.75亿元,超亿元企业9家,超10亿元企业2家,其中格兰仕(中山)家用电器有限公司产值26.7亿元,奥托昆普铜管(中山)有限公司产值超10亿元。全镇引入企业60多家,平均投资额近5000万元。全年食品、马新、大雁三大工业开发公司开发和盘活三大工业基地用地1500多亩,新引入金星啤酒、奥托昆普三期项目、粤海电器、万事杰塑材、凯星电器等优质企业,投资额近20亿元,新动工建设项目60多个,投产项目40多个,完成工业产值50多亿元,占全镇工业产值的50%。
农业 新建农桥8座、农路10条,总长12公里。投入2660万元完成大奎上泵闸、雁企下泵闸、横石围上沙水闸重建和10公里内河清淤。投入600多万元绿化南三公路兴圃大道、三大工业基地、农村“四旁”等,被评为全市绿化工作先进单位。投入3000多万元改造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环境。加快无公害健康养殖基地建设,三乡围、横石围无公害“四大家鱼”养殖基地、鳌山村荣发无公害中华鳌养殖基地、横档村顺景鳗鱼无公害养殖基地通过省市有关部门验收。金煌、业冠、新荣、大家庭4家企业获市农业龙头企业称号,全镇现有市农业龙头企业7家。今荣牌广式腊肠、泰上王牌腊鱼获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全年农业总产值3.29亿元,比上年增长5.82%;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156元,增长7%。
城乡建设 完成全镇绿地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旅游线路、马安村和团范村等规划。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国际会展中心,投入8000多万元建设用地面积150亩的新黄圃镇中学。重修古建筑黄圃报恩寺大雄宝殿。改造南三公路兴圃大道二期工程3.6公里及新丰北路、商业大街、鸿发路、富溢路等。建成镇垃圾中转站。动工兴建中山北部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和生活污水处理厂。改造危桥14座、渡口10个、渡船7条,投入56万元架设横石路路灯线路6.8公里。全年办理报建项目446宗,报建面积46万平方米,增长58%,争创双优工程6项。
外经外贸 年内招商引资项目多、质量高,全年引进企业6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87.23%,投资总额达20多亿元人民币。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4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3.04%;外贸出口总额1.5亿美元,增长133.6%。获2005年度市吸引外资鼓励奖。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经济全面升温,房地产项目顺景状元居落成使用,康怡居全封顶,新引入新沙市场南面和国税分局北面房地产项目,三星级汇东酒店开张营业,壹加壹连锁商场扩大经营面积,东莞富升百货商场、中益百货商场相继开张营业。9月26日,投资近亿元建成占地面积276亩,购置运输车辆300辆,日运输量180车次的马新物流储运有限公司开张营业。百年古镇文化体验旅游带全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2.86%;第三产业生产总值8.03亿元,增长1倍多,占全镇生产总值的23%。
财税金融 全年税收收入3.66亿元,比上年增长51.2%,增幅为全市首位;非税收入7000万元,增长100%;可支配财政收入2.01亿元,增长2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增长13.6%。举办中级会计电算化培训班,培训86人,考试合格率100%。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全年采购项目16宗,节省财政资金78万元。成立16人组成的项目审计组,对村级进行换届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审计村(社区)资产负责情况和被征土地补偿的收入、分配、使用及管理,完善农村土地征收、转让管理制度。全年银行储蓄存款24.62亿元,增长13.05%;贷款总额10亿元,增长27.74%。
人民生活 农村人均年纯收入7850元,比上年增长9.18%。全年农村富余劳动力登记2378人,成功推荐就业1550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3.6%。全年自来水供水量1700万吨,增长11.5%;用电量3.84亿千瓦时,增长28.1%;有线电视新增用户760户,普及率94%,增长1.4%。以文明社区第九经济社为试点,成功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年内新建住宅15.63万平方米,全镇人均居住面积32平方米。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2005年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镇财政投入1.5亿元,新建面积64827平方米的黄圃镇中学,扩建马新中学、培红小学、对甫小学。完善教学信息化,中小学人机比提升为6∶1。黄圃理工学校获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中山二中获评为省一级学校,马新中学、对甫小学获评为市一级中学,中心幼儿园和新地幼儿园获评为市一级幼儿园。全镇获南粤优秀教师2名、市优秀教师10名。中山二中高考录取率达90%,该镇获全市教学质量评价一等奖;全镇初中升高中考试上重点分数线208人,考取单科状元15人。加强学校普法教育,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全年上法制教育课60节,人数1.8万多人,聘请交警、司法所、关工委等人员为法制校长。
科技 实施名牌名标战略,全镇拥有国家免检产品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5个,通过QS市场准入认证食品企业77家,办理商品条码企业30多家,新增企业技术中心2个,工程技术中心1个。黄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夺得“粤式传统肉制品现代加工技术”招标项目。在镇内的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食品研发中心挂牌成立广东省中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黄圃食品检测站。新地小学成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对甫小学“寻找大海的足迹”科技实践活动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宣传文化 获广东省首批集邮示范乡镇称号。制作以2005中国国际食品工业经贸洽谈会为主题邮票、名信片四方联、邮资封各1套。12月17~18日举办广东省首届民间飘色艺术表演大赛暨2005黄圃飘色文化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欧中联合商会,波兰驻广州总领事馆,中国国际综观经济学会和国家、省民间艺术协会,省、市文联及民协等负责人及海内外新闻媒体共1000多人出席开幕式,吸引近40万人观看,黄圃镇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黄圃)飘色之乡”称号。全年拍摄《为了构建和谐黄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康黄圃》、《传统飘色越飘越出色》、《南国明珠、活力黄圃》5部专题片。出版首部《黄圃诗词集》,选登诗词600多首。搬迁改造镇图书馆,新购图书5万册,光盘2万张。镇合唱团参加市第二届合唱节比赛获金奖。
体育 举行男子7人周末足球联赛、男子5人周末篮球联赛、成人和学生游泳比赛、武术醒狮大汇演、全民健身活动夜、拔河、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等各种体育活动10多项。举办镇第二届少先队仪仗队花样操大检阅。参加市第五届运动会获总分第八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培红小学足球队在2005年达能杯国际小学生足球赛(中山赛区)夺取冠军并在全国比赛中获第八名。
卫生 5月,创建成为国家卫生镇。全镇创建省卫生村8个,创建率67%。以创建国家卫生镇为契机,新建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各1座,改造公厕4间;清淤河涌30公里,清拆河涌两岸违章建筑50多宗、直排式厕所197间;清理禽兽养殖场22个、沙石码头15个,修筑河堤68公里;治理排污企业85家,关停企业12家;疏通下水道2.43万平方米,改造供水主干道50多公里;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购置环卫设施一批。制定爱国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定期灭“四害”。全镇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家,卫生监督员6人,防保人员18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全镇人口。卫生服务中心定期进行妇检、婚检、妇幼卫生咨询活动,儿童免疫接种、“四苗”接种率达98%。开展卫生知识培训班,培训5738名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从业人员,培训率100%,考核全部合格。
计划生育 2005年,户籍人口出生1023人,人口出生率为12.48‰,计划生育率92.08%。查环查孕2.11万人次,占应查对象的97.43%,完成“四术”806例。清查流动人口育龄妇女1219人。全年举办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班67期,受教育3839人;举办婚前学习班12期,培训292对准夫妇。2005年,10个村(社区)完成人口计划任务。全年发放133人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金15.96万元。
民政 安置退役士兵就业9人,发放一次性就业安置费12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3.64万元,补贴631户1726人;办理老人优待证50个,乘车优待证450个,举行全镇老人节酒会并发放慰问金和送物品折款69万元,慰问老人7000多名;给困难群众送慰问金7.56万元,送物品折款3.37万元;发放临时生活困难救济金14万元。全镇五保供养对象204人,人均年供养标准5400元,设敬老院3间,供养五保老人83人。全年遗体火化547具,火化率100%;办理结婚登记770对,离婚登记45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全年出动警力2363人次,组织清理整顿检查行动56次,查处涉黄案件5件,赌博案31件,吸毒案46件,毒品案4件,抓获违法人员6人。立刑事案436件,破案203件,抓获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285人,侦破犯罪团伙67个,抓获涉案人员169人,其中盗窃团伙27个59人,“双抢”团伙19个50人,故意伤害团伙10个32人,缴获各类赃物折合人民币138.8万元。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48宗,比上年下降32.4%;事故死亡20人,受伤192人。
外来人口管理 5月成立镇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配备人员20人。全年开展清查行动48次,走访企业、商铺4000多家,清查出租屋2056户12425间,办理暂住证3.65万个,办证率达96.05%。各村(社区)开始筹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其中团范、新沙、马安、横档、大雁、石军、新地、镇一、鳌山、吴栏等11个村(社区)完成出租屋备案登记。
信访工作 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80件(次),办结76件,其中市信访局转来35件。全年群众集体上访9批74人次,其中越级到省上访2批10人次,主要反映出嫁女权益、征地款分配、社会治安管理、企业拖欠工人工资等问题。
【创建成为国家卫生镇】 投入4亿多元完善道路、供水、路灯、绿化、文体、娱乐、教育、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添置扫路车、洒水车、垃圾运输车、垃圾桶等环卫设备。建立健全爱卫组织机构和长效管理规章制度,强化食品卫生管理,巩固除“四害”达标成果,优化村容镇貌。全镇绿化覆盖率35%,人均绿地面积9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地面水质达标率、居民和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垃圾清运率、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均达100%。5月20日以高分通过国家卫生镇考核委员会考核验收组的考核验收,成为全市第8个、全省第57个国家卫生镇。
【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全镇投入3亿多元调整学校布局,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合并调整22间中小学为15间,其中投入1000万元改造和扩建马新中学、培红小学、对甫小学等;投入8000万元按省一级学校标准新建占地面积150亩、教学班70个、容纳6000学生同时上课的黄圃镇中学。全镇中小学校拥有计算机2820台,人机比为6:1,全部实现光纤上网,处于全省先进水平。启动学校“等级工程”,创建省一级学校1间、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间、市一级学校6间、市一级幼儿园2所、市级示范镇(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间。11月4日以高分通过省教育强镇验收组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