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古镇镇位于市境西北边缘,是中山、江门、佛山市(顺德区)三市的交汇处,总面积47.8平方公里,由古镇、曹步、海洲三大自然村组成,辖12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6.8万人,非户籍人口7万人。有宽8米以上公路70.9公里,公路密度为148.3公里/百平方公里;有日供水量12万吨自来水厂1座,110千伏安变电站3座,220千伏安变电站1座。主要旅游景点有古镇人民广场、古镇灯饰广场、灯饰一条街、广东省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古镇文化活动中心等。2005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走有古镇特色的发展道路,全面建设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的和谐中国灯饰之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42%;工农业总产值129.46亿元,增长24.62%。
【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 成功举办为期6日的2005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并在展会期间顺利通过“中国灯饰之都”三周年的复评验收,巩固和扩大“中国灯饰之都”的地位和影响力。把2005年定为“古镇产品质量年”,通过规范常规管理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经营环境。规范金融秩序,遏制支票“满天飞”局面,强化规范管理货运市场。引导企业走“品牌强企”和“科技强企”之路,推动品牌创建工作。全年新增国家免检产品3个、省名牌产品3个,新增总量位列市内各镇区第二。至2005年,全镇累计获省名牌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6个,国家免检产品7个。12月,古镇被省经贸委确认为第一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全年工业总产值126.75亿元,比上年增长25.07%。
农业 全镇农业经营面积3.3万亩,镇外异地经营农业面积1.8万亩,全年农业总产值2.71亿元,比上年增长7.08%;全镇12个村集体总收入2.77亿元,比上年增收5500万元,增长24.77%,平均各村收入2308万多元。加大农业投入,调整农业布局和结构,细分优化农业示范区中心片、园艺精品市场、龙鳞沙蔬菜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的建设,巩固和发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古镇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维生园艺有限公司2005年产值超1000万元。组织农业专业户参加各类农业博览会、展销会及到国内大城市参观学习,广开农民增收致富思路。
城乡建设 深化“经营城镇”和“城市经济”的理念,加强编制专项规划。编制近期建设、消防、污水工程、燃气等4个专项规划。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品位。年内,整改东兴东路和中兴大道北等重点路段,整治绿化、道路、广告牌及泛光工程等。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0月18日举行高253.8米的“世纪灯王”工程奠基仪式,建成曹一天宏物流市场并投入使用,建设同益工业园和古一乐丰花园第二期、古二翠盈花园、冈东东方明珠家园和古四村怡廷豪园等大型住宅与商业楼宇。
村级重点工程简介 位于古镇中兴大道北的曹一村天宏物流市场,由曹一村委会投资,上年6月动工兴建,2005年9月26日建成投入使用,投资总额9000万元,占地127亩、总建设面积10万平方米。成为古镇近年重点工程项目之一,规范了古镇货运市场经营,推进古镇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位于东兴西路的古二商业楼,由古二村委会投资,上年9月动工兴建,2005年3月竣工,投资金额1115万元,建筑面积14606平方米;位于古三村的古三工业园综合楼工程,上年6月动工,2005年3月竣工,投资金额2725万元,建筑面积36421平方米;古一村新丰、新天等12个标准工业厂房工程,投资金额3700多万元,建筑面积共7.56万多平方米,分别于2005年7月、9月竣工。这些工程的竣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实力和发展后劲。
外经外贸 树立产业招商、环境招商、效率招商理念,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全年引进外商投资项目4个,其中:外商独资3个,合资1个,项目总投资232.29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77.1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2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1.39%。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全年出口总额1.17亿多美元,比上年增长45.33%。
财政税收 积极组织各项收入,励行节约,确立规范、民主、高效的理财观念,整顿税收征收,规范事业性收费,盘活、处置闲置资产,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发挥财政部门、结算中心、审计部门对财政支出的核算、管理、监督作用,强化支出预算管理。2005年全镇财政总收入47997.68万元,财政总支出49463.27万元。实现税收征收4.87亿元(含农业“四税”等),比上年增长17.02%;其中国税收入3.16亿元,地税收入1.56亿元,分别增长26.33%和29.44%。
人民生活 坚持“利益向下”原则。全镇农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50元,比上年的9075元增加975元,增长10.74%。年末全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71.19亿元,增长17.4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52亿元,增长20.09%;人均储蓄存款75764.7万元,增长20%。人均居住面积65平方米。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教育 巩固“教育强镇”成果,优先发展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全镇有高级中学1间、初级中学4间、小学13间、幼儿园17所,其中省一级学校2间,市一级学校9间、市一级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18232人,教师1018人,其中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423人;中小学和高中“三好”学生比例分别为38%和36.5%;中学毕业生参加普通高考288人,被高等院校录取269人,录取率为95.39%,其中42人考上本科。
科技 坚持“科技兴镇”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加大投入进行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推动产业升级。2005年,1项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1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个项目分别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拥有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其中欧普照明、百佳实业、坚士制锁等企业的技术中心或工程研发中心获市科技三项经费支持,省级产品质量检测中心1个,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位于各镇区前列。年内,全镇各类科技人员2720人(不含医疗、教育系统),其中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82人。
宣传文化 完善思想教育制度和阵地建设。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的教育学习,为各项事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宣传推广“中国灯饰之都”,开展以“做文明灯都人”为主题、《公民道德纲要》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镇文明水平,确保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整顿文化娱乐市场,确保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设施资源,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古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全镇有9个文化活动广场,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活动场所,提高群众身体素质与文化修养和城镇文明程度。成功举办省政协杯第二届乒乓球赛、健身操表演赛等文娱体育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创建为“国家文明镇”
卫生 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确保群众健康。重视环境卫生工作,有镇环卫专业队伍130人,定时定点上门收集垃圾,并做到日产日清。加强食品卫生监督,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有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人员6人,强化管理,检查、指导和监督食品单位合法经营,取缔无证照流动摊贩。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制订传染病管理制度,结合建设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及开展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计划生育 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2005年,全镇户籍人口出生736人,出生率10.88‰,自然增长人数39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85‰,计划生育率91.98%,多孩率0.95%,完成“四术”824例,综合节育率86.44%;非户籍人口出生1327人,其中计划内出生1257人,计生率94.72%,较好完成市下达的人口计划任务。
民政 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全镇低保对象283户941 人,其中城镇37户116人,农村246户825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93万元,发放临时救济金3.15万元给25户群众。实施“星光计划”,加强老年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成立老年人协会21个。管理全镇地名标牌,加快建设镇“怀宗园”骨灰楼,改革殡葬习惯。全年办理结婚登记511对,为符合条件的7户家庭办理收养孤儿手续。完成农村两委换届工作。
劳动社保 完善工作机制,调动各部门积极性,推动城乡培训与就业,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就业率,全年新成长劳动力登记、培训、就业739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登记、培训、就业数分别为1161、1061、1061人。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大力度处理违法违纪企业。全年检查用人单位973家,涉及人数14140人,补签劳动合同6640份;处罚违法企业10家,罚款4.84万元。2005年参加社会保险人数38367人,比上年增加5978人,增长18.45%。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农保”),七坊村和海洲行政村完成农保工作,参加农保16897人,已领农保退休金2605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落实领导责任制,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表彰一批“见义勇为”群众,弘扬见义勇为精神,促进群防群治,建设“安全灯都”。2005年,立刑事案件953件破424件,其中大案732件破236件;全年解决和处理劳资纠纷和工伤索赔案740宗,涉及人数2672人,涉及金额318万元。严厉打击贩毒吸毒,开展创建“减毒社区”活动,镇村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强跟踪帮教工作,努力实现“无毒”的治理目标。
外来人口管理 12月6日成立镇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加强管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年内,办理流动人口暂住证69243人,出租屋3543间,租住34486人。暂住人口申报率达98%,暂住证领证率95%,已办理暂住证的暂住人口建档率100%,《出租屋治安许可证》办证率98%,租赁双方与派出所签定治安责任书的签约率100%,出租屋建档率95%。
信访工作 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定每月十五日为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落实处理来信来访、预测排查信访案件、报告重大信访信息、领导包信访大要案、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等系列制度,下移信访窗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当地。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83件(次),办结172件;6位镇领导包案解决重大信访问题6件,全部办结,获群众好评。
【2005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 10月18~23日,举行以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为标准,以“引领潮流,照亮全球”为主题的国际灯饰博览会,18日在古镇体育馆举行开幕式,来自国家、省、市、镇领导和国内外客商3000多人出席。展会期间,99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内人士55620人次入场,其中国内专业买家50417人,国外专业买家5203人;参展商445家,其中古镇及市内其他区镇的灯饰企业约占70%。展会总成交额和投资总额78.3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与国外贸易成交额分别为44.96亿元人民币和2.16亿美元,投资金额15.84亿元人民币。期间还通过“中国灯饰之都”三周年复评验收,巩固和提升了“中国灯饰之都”的地位和影响力。
【世纪灯王奠基】 10月18日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及市、镇领导为灯王基石培土。世纪灯王规划建设高253.8米,预计投资超3亿元。从1999年开始,该镇就决定规划建设一座能够体现灯的思想、灯的艺术和灯的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经6年反复推敲、论证,最终确定建设世纪灯王。
【见义勇为先进事迹表彰大会】10月16日,在镇政府会议中心举行,全镇机关干部、各村、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等400多人参会。大会隆重表彰李勤发等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追授李勤发“古镇镇见义勇为好村民”荣誉称号并奖励20万元,授予奖励其他11人“古镇镇10·11案见义勇为”突出表现奖。
【广东省第二届“政协怀”乒乓球赛】 11月2~6日,在古镇体育馆举行。省政协主席、中国乒协副主席陈绍基,省委常委梁国聚,全国乒协主席徐演生,乒坛元老、世界冠军庄则栋、邱钟惠、许绍发、江嘉良、梁丽珍、陈静,以及省、市、镇的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来自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市政协和省政协、省直属机关工委、省军区的24支队伍参加比赛。市乒乓球队获公开组男子团体第一、女子单打第一及“体育道德风尚奖”。
【七坊村举行古镇首个农村养老保险待遇首发式】 4月29日在七坊村举行。全村293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老人领取到每人每月26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金。在市推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时,七坊村就向劳动部门了解有关方案,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4月为1832名股民办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成为古镇首个为村民购买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村。
【苏金前获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苏金前,48岁,初中文化,古一村农民,种植专业户,2003年获评为市劳动模范及省劳动模范。2000年创办古镇首家集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金桥农庄,吸引各地商家、游客前来洽谈业务及观光娱乐。金桥农庄不断发展壮大,面积从原来的20亩扩大到350亩,员工由几个人发展到60多人,年经营收益达到200多万元。他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支持社会公益活动,仅赞助古一小学教育基金就超1万元,还赞助省公安、消防等部门制作宣传栏等,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4月18日,苏金前获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是市2005年4名“全国劳模”中唯一的农民。(潘永达)
附:2005年古镇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名单
书 记:吴润富
副书记:吴礼煊 陈作旺 苏恩明
主 席:吴润富
副主席:欧炳维(7月止)
镇 长:吴礼煊
副镇长:邓润发 苏玉山 杨荣建 魏宏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