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地方志(2015)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1169次

【档案和地方志概况】 2015年,中山市档案局(档案馆、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加强依法治档和依法治志,加强档案方志业务督导,巩固和提高镇、村档案工作成果,加快镇区志编修进度,推进年鉴及地方志资料年报编纂和征集,做好市档案信息中心和档案新馆启用搬迁各项准备工作。6月,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地方志工作的通知》。市档案局(馆)编著的《档案里的中山》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和2013—2014年度中山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著类二等奖。《中山年鉴·2014》在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年鉴工作委员会承办的全国第五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中,获得综合、框架设计、条目编写和装帧设计4个一等奖。市档案馆在2015年全省档案馆年度评估中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等次,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简称“市地方志办”)被广东省妇女联合会授予“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市档案局(馆)驻兴中道1号市人大政协办公楼附楼,市地方志办公室驻兴中道15号3楼。

 

【档案综合管理】 2015年,市档案局举办各类档案专题培训班11期,共培训1500人。全年到对各单位进行检查指导132次共358人次。健全完善“市馆分馆”和“村档镇管”模式,打造符合档案“资源、利用、安全”3个体系要求的区域性镇区档案馆。3月,市政府批准成立南朗镇档案馆,全市镇区档案馆增至22个。4月底,在小榄镇召开全市镇区档案馆建设工作现场会,交流镇区档案馆建设经验,推动镇区档案馆向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6月30日,制定《中山市村民委员会档案管理办法》,从文件材料归档、档案管理机制、档案数字化、档案保管与利用等方面,规范村(社区)档案工作。提升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综合水平,指导市交通运输局开展专业档案规范整理,树立市直单位专业档案管理的典型样板,要求市直单位加强对下属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规范整理各类档案;指导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按照《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要求,规范建立档案工作;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继续开展档案年度评估和档案检查,全年抽查检验全市65个村级单位档案工作,对24个镇区和70个市直单位档案工作进行年度评估,通报抽检评估结果,指出镇村档案工作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档案公共服务】 2015年1月,设于市档案馆的政府公开信息查询中心(下简称“查询中心”)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全市政府部门和公共管理机构形成的可公开政府信息的收集、整理和集中对外提供利用工作。至年底,查询中心收集到各类机构移交的可公开政府信息1.7万份,其中年内收到1077份,全部审核发布至中山档案信息网站,供市民查阅利用。市档案馆提升服务品质,推进上网查档、来函来电查档等便民措施。全年现场接待利用1719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9299卷(件),提供复制档案资料10687页,提供副本照片363张,出具档案证明1294份。

 

【档案资源建设】 2015年,市档案局接收征集档案史料87批,其中依法接收中山日报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常规进馆各种门类各种载体档案9500卷(件、张),接收政府公开信息1099件,收集征集各类史料、图书2300件(册)。配合纪念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开展抗战专题史料征集活动和全市各级学校乡土教材、校本教材收集活动,共收集到全市155所学校(单位)所编写的乡土教材或校本教材483册(含重份共873册),其中乡土教材46册(含重份共80册);征集到与中山相关的抗战史料46件(其中史料原件10件,复制件12件,资料24件)。向社会征集中山名人及其他史料,征集中山名老中医陈伯衡先生相关史料,包括工作手稿、民国时期的教科书、论文、照片、证书等;“中国四大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永安百货公司、新新百货公司和大新百货公司)的股票、年结册等珍贵史料6件;1930—1950年代中山地区常规女服22件、1980年代中山市第一中学女生校服1件;民国时期使用的古典打字机、1930年厦门华侨银行的全英文存款单等。参与全市重大活动拍摄557次,拍摄照片8万张,整理归档照片1.9万张、视频1183件和音频51件。5—10月,举办“拍摄民生实事·记录中山发展”摄影比赛,收集到13个单位55名作者的优秀照片117张,评选出一等奖作品3张(组),二等奖作品5张(组)和三等奖作品9张(组)。

 

【档案保管保护和开发利用】 2015年,市档案局整理新进库档案资料1.6万卷(件、册、张),消毒21批次共2万卷(件)档案,裱糊抢救1000页民国档案。做好库房安全巡查和“八防”工作(指防尘、防火、防盗、防潮、防高温、防光、防蛀、防腐),实现全年安全管理无事故。创新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机制,推出档案编研新成果,与市教体局教研室合作编写并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乡土教材《名人中山》,供全市高中学生课堂教学使用。该书结合中山市档案馆馆藏史料,编写孙中山、郑观应、杨仙逸、马应彪、钟荣光等15位中山(香山)杰出人物的生平故事,全书共17.2万字。3—9月,以“9·3”纪念活动为主题,与珠海市、江门市档案局合作编辑《珠海·中山·江门馆藏抗战档案史料选编》,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5万字,记录珠江三角洲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历史事实。7—10月,与市文广新局、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在市博物馆举办《抗战烽火·中山记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展》展览,展出抗战文物100件(套),历史图片180张,吸引6.2万人次参观。11月12日,印发《关于同意开放第六批重新鉴定档案的批复》,审核同意市档案馆向社会开放市委办公室、市人事局全宗1967年至1968年形成的档案869件。同日,印发《关于同意向社会开放一批档案的批复》,审核同意市档案馆向社会开放市人事局全宗1986年至1987年形成的档案6卷共计76件。

 

【档案信息化建设】 2015年12月4日,市档案局的文件与档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通过终验。至年底,系统注册用户数1600人,年新产生归档数据100万件。继续开展馆藏档案资料全文数字化工作,全年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50万页,使馆藏档案数字化增至480万页(张),方便政府信息查阅利用。调查全市应进馆纸质档案种类和数量,共有110个应进馆档案单位,含文书等共83种门类档案,组卷档案144万卷共8554万页,其中未数字化9408万页;单件档案164万件共3815万页,合计12369万页。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突出新媒体宣传作用,在继续通过中山市政府公开信息查询中心、中山档案信息网、《中山档案》、报刊专版、公告栏等传统途径做好信息公开的同时,加强“中山档案方志”政务微博和微信的宣传推广,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方法。

 

【档案学会研究】 2015年5月28日,市档案学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并进行理事会换届选举,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推选市档案局局长陈岚为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理事长。做好档案职称评审工作,全年受理档案专业技术中级资格申报材料20份、初级资格申报材料50份,申报总人数较上年增长32%。11月,召开2015年度中山市档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会,通过档案专业馆员(中级)资格评审18人、通过助理馆员(初级)资格评审49人。配合开展中国档案学会“全国青年档案工作者”论坛论文、中山市档案学会学术年会论文等征文活动,有15篇论文入选2015年全国青年档案学术论坛, 2篇被评为优秀论文。

 

【镇区(村)志编纂】 2015年,市地方志办加强对镇区志编纂指导与审核验收,推进镇区志与部门志编纂出版工作。1月和9月,五桂山的《龙塘村志》和《南侨村志》2部村志均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至此,五桂山全部村完成编纂出版村志任务。10月,《中山市南朗镇志》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设22章102节316目以及专记共87万字。至此,全市有五桂山、小榄镇、东区、坦洲镇、南朗镇5个镇区的志书出版发行。《中山市三角镇志》《中山市东凤镇志》《中山市古镇镇志》《中山市大涌镇志》通过市镇区志书审查验收小组终审,《中山市南区志》《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志》《中山市三乡镇志》《中山市西区志》《中山市阜沙镇志》5部镇区志稿通过市地方志办复审。

 

【年鉴年报】 2015年,市地方志办坚持“基础地情+年度亮点”的组稿要求和“双统编”原则,突出中山亮点和地方特色,开展年鉴出版前评议和出版后审读,加强年鉴审核把关,打造文化精品。实行年鉴、年报2项工作合二为一的工作思路,将年鉴稿作为年报资料中的“概况资料”报送,实行“一次编报两种用途”,减少组稿单位工作量。全年完成2009—2011年和2014年的资料年报征集,征集2009—2011年年报资料1149.57万字,图片2666张;征集2014年年报资料583.62万字,图片1628张。11月,《中山年鉴·2015》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共117.4万字,40插页。配合《广东年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年鉴》《中国城市年鉴》组稿工作,提供中山地情资料超5万字。

 

【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 2015年,市地方志办按照《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方案》要求,对全市各镇区各个自然村的地理位置、村名由来、村落由来、自然环境、族规家训、村落特色及技艺等进行全面的普查登记。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为完善《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方案》,由吕克坚副巡视员带队,一行6人到中山开展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项目专题调研活动,对人文资源较为丰富的南朗镇翠亨村、沙溪镇龙瑞村和三乡镇雍陌村进行调研。9月,市地方志办公室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制定《中山市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普查方案》。11月,中山市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动员会在市会议中心召开,启动全市普查工作,选定沙溪镇作为普查试点,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做好普查工作。中山市有普查的自然村落977,其中自然村809个,城镇中原有的自然村168个。

 

【档案地方志宣传】 2015年初,市档案局印发《中山市档案局关于加强宣传工作的实施办法》,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作用,多渠道进行档案地方志工作宣传。全年编写和报送信息610篇,被本市相关单位、业务上级单位、刊物或网站采用65篇,在局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信息775条。举办各种宣传推广活动,与中山广播电视台合作开办《走进档案》栏目,向听众介绍档案知识、档案用途、档案故事和档案里的中山等内容。举办“档案与你相伴”征文、“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修身课等活动。

 

【第三届中山市档案杯“拍摄民生实事· 记录中山发展”摄影比赛】 2015年5—10月,市档案局(馆)举办第三届中山市档案杯“拍摄民生实事·记录中山发展”摄影比赛,共收到参赛作品347张(组),评选出获奖作品117张(组),其中一等奖3张(组)、二等奖5张(组)、三等奖9张(组),优秀奖作品40张(组),入围奖作品60张(组);评选出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三角镇人民政府等8个优秀组织单位。

 

【《抗战烽火·中山记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展》】 2015年7月1日至9月23日,由市文广新局、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市档案局(馆)主办的《抗战烽火·中山记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展》在市博物馆开展,展出珍贵抗战文物100件(组)、档案文献及历史图片200件(幅),其中有记载日军对三灶岛民进行残酷屠杀情形的《三灶抗战史料》、中山敌情报告、关于日本海军大将大角岑生所乘飞机坠毁的情形报告、日军暴行调查表、中山光复后日军撤出石岐的情形报告等,均具有较高史料参考价值,展览共吸引6.2万人次参观。

 

(王 健)

上一篇: 广播电视(201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文化事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