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2002)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3 【成文日期】2002-12-04 【点击率】1322次


【简况】 2002年,广播电视工作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宣传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开展诚信媒体教育学习活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的中心工作,把握正确导向,全力以赴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和安全播出。加大对卫星电视广播接收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查处非法安装和使用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的行为。加强管理开办视频点播业务的酒店和经营单位。全年广播电视经营总收入2.03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广告收入1.08亿元,增长3.3%。


【宣传工作】 坚持“政治家办台”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功能优势,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配合市委、市政府各项中心工作开展宣传,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报道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十六大的胜利召开营造昂扬向上的舆论氛围。精心组织策划2002年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第四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2002年中山(武汉)经贸洽谈暨产品博览会、2002年第二届中国(中山)包装印刷工业器材展览会、2002中国(中山)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2002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2002中山国际休闲服装节暨第三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坚持新闻评稿制度,加强采编人员的责任意识、策划意识和精品意识,提高新闻采编播和制作水平。强化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使节目开办多元化,贴近社会和生活,促进节目质量上新台阶。市局成立广播电视监听监看小组,规范监听监看工作制度,有效地减少节目发生差错。各台站新办了10多个专题节目,全年播发新闻稿件4.58万篇、社教专题998个。全市广播电视作品获省以上奖项42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33个;全市广播电视系统被省局评为十六大安全播出先进单位。


【事业建设】 继续抓好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维护和安全播出,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水平。做到发展与管理同步、建设与维护协调、安全与优质并进,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持续发展。优化资金投放,扩大光纤覆盖,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全年投资网络建设改造3000多万元,架设(地埋)光缆408公里,增加光节点、光工作站268个,光纤覆盖比例达92%,比上年增加5%,光纤覆盖用户从2001年26万户增加到2002年的29万户。至2002年底,全市光缆总长达1528公里,光节点809个,平均每光节点用户数城区为200户,镇区为450户,光纤化水平居全省地级市同行前列。2002年,全市架设同轴电缆388公里,整顿线路879公里,完成40多个自然村和20多个住宅小区的接入网改造和布线工程,550兆赫(MHZ)以上接入网改造从2001年的73%增加到2002年的82%,全市发展新用户16116户,是近几年来发展新用户最多的一年。按照设备优化、技术优化的思路完成一批重点设施和数字化设备的配置。镇区已有10多个台、站用上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全市广电系统综合实力得到增强,为节目优质制作和安全播出提供可靠保障。网络业务稳步发展。“一网两平台、一线多功能”的优势随着网络的日臻完善得以逐步发挥。市电视台、小榄、沙溪、三乡、民众等台站开展宽频上网和互联网接入服务的试验。网络的其它功能和业务,如会议电视(已使用30多次)、新闻回传、互动点歌、数据广播、虚拟专用网(VPN)以及光纤租赁业务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山乡村纪事》】 6月1日起,市委宣传部和中山电视台以“实践‘三个代表’在中山”为主题,联合策划采访活动,推出大型系列片《中山乡村纪事》。历时3个月,中山电视台36名新闻采编人员深入全市24个镇区的近100个乡村蹲点采访。真实报道中山农村基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收获和经验,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山农村和农民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报道以人为本,以小见大,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此次采访活动是中山电视台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策划较为成功、社会反响最好的一次活动。


【《都市新房客》】 9月16日,中山电视台独立制作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都市新房客》在主频道播出。剧情内容为:一班来自五湖四海的广告公司的白领在中山以最时兴的男女合租公寓的方式,开始了同一屋檐下的生活。由于个性、习惯的不同,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全剧轻松搞笑又不乏浪漫温馨,展现都市白领阶层的生活状况,反映白领们的各种观念上的冲击带来事业的进步。


【《乘着歌声的翅膀》】 该剧讲述的是某城市一群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儿童,在音乐的陶冶下感悟生活,憧憬未来,茁壮成长的故事。12月20日,在第二十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礼上,中山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铁道文工团、保定电视台合拍的10集儿童电视连续剧《乘着歌声的翅膀》获长篇电视剧金鹰奖,这是该台投拍电视剧以来获得的最高奖项。


【中山电视台演播厅启用】 该演播厅配备了数字调光台、32路输入、20路编组输出的数字调音台等先进的灯光和扩音设备,功能强大、稳定可靠。配套工程6讯道全数字转播车配备数字切换台、5讯道广播级数字摄像机、4通道数字硬盘机,可现场直、录播各种大型户内外活动,声学、美学都达到省内一流水平,整个项目总投资近1600万元。9月20日晚,中山电视台600平方米演播厅落成启用,首场举行了《贺中秋迎国庆民乐精品欣赏晚会》,邀请了上海民族乐团前来演出,市主要领导观看了演出。


【中山人民广播电台】 设新闻部、节目部等7个部门,共有员工87人,拥有投资300万元的按照现代电子传媒的构思改造的广播大楼和投资250万元购置的先进编播设备。在2002年中山(武汉)贸易洽淡会开幕式期间,中山人民广播电台首次实现远程异地直播,在沙溪服装节、古镇灯饰博览会、火炬开发区电子信息产品技术展览会活动期间进行了直播。加强与省电台、中央电台等上级媒体的合作,扩大中山的对外影响。注意把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贯穿在办节目中,丰富节目的推广形式,广播语言艺术、节目创新与市场结合有新突破。推出长篇广播连续剧《触摸心跳》,首次将结局篇搬上舞台演绎。技术维护工作做到系统化、规范化、经常化,改进供电系统和2个直播室的输出线路,提高播出安全率。继续推动广播设备数字化、专业化建设,台节目制作、播出场实现数字化、讯号传输光纤化,新闻采编设备实现全数字化和专业化。全年总收入1597.4万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全年播出新闻稿件1.49万篇,其中记者自采稿4977篇,增长5%;采用镇区及通讯员来稿9961篇,增长11%;上送省台稿件729篇。广播电视作品获省级以上奖20个,其中《申奥有我——中山青年陈锋万里传鸿支持北京申奥》获中国广播新闻奖二等奖,是该台建台以来获得的最高奖项。录制作品《高原,我的中国色》获广东省二等奖和全国录音技术质量三等奖。


【中山电视台】 全方位、立体式地做好宣传工作,多元化面向市场办节目,提高宣传的覆盖面和贴近性,突显服务大局、娱乐群众的功能。把做好党的十六大宣传放在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开办普通话新闻节目《今晚播报》,努力探索电视经济报道的新路子。贴近市场办节目,改版《生活2000》节目,推出世界杯特备游艺节目《“足”你好运》和宣传中山旅游的重点项目《旅游连环三响炮》等专题节目。在以“市场为导向办节目”的思想指导下,进军电视剧市场,探索“节目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路子,制作播出该台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30集电视剧《都市新房客》。以“优化投资,优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加快发展数字电视和宽带网两大业务。以“量力而行,谨慎投资,分步实施,快速成网”的16字方针,集中有限的资金,建设广电宽带网,重点加快城区双向网的建设,完成了东、南、西、中4个区280个光节点以下的电缆网双向改造、城区5个分前端机房的电视及数据交换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城区光纤同轴电缆绲合网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双向网改造。开通“有线通”互联网接入业务,加大数字视频广播(DVB)业务开发,至2002年底,DVB用户达5600多户,比上年增加4700户。完善台内的硬件设施建设,全新6讯道数字电视转播车和600平方米演播厅建成使用,电视制作综合能力步入省内大台行列。成立了党总支部和工会组织,加强员工队伍思想建设,推进机构改革,建立一套适应产业化、市场化要求的科学的用人机制。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员工签定全员劳动合同制,定岗定责,双向选择,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电视员工队伍。全年播发新闻稿10065篇,比上年增长12%,被省台、中央台采用稿件283篇。全年总收入达10377万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广播电视作品获省以上奖项22个,与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合拍的电视剧《乘着歌声的翅膀》获2002年第二十届中国电视剧金鹰奖,是该台建台以来在文艺影视方面获得的最高奖项。(梁小鹏)


附:2002年市广播电视局领导名单

局 长:麦汝祥

副局长:吴焯棠 张全集 李毅然(2002年6月起)


2002年中山市广播电视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名录

上一篇: 新闻·出版(2002)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文化·艺术(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