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图书馆】 确定中山逸仙湖公园湖畔为新市图书馆的新址。新增5个馆外服务点,全市服务点数量增至50个。市图书馆购书经费460万元,创历年市拨经费的新高。年度采购图书12.5万册,加工和分编图书11万册,音像制品4000张,随书光盘8000张。新增总藏量比上年大幅增加,每周均有4000册以上新书上架供读者借阅。4月起,免除读者办理各种书证的工本费,降低读者进馆门槛,取消成人借阅证工本费、自修室使用费、临时资料查阅费等,全年工本费收入减少20多万元,进馆人数大幅增加,全年服务人次约70万,新办各种书证1.5万张,借阅图书40万册,各项服务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在多媒体阅览室首次开辟信息无障碍阅览区,免费为中山市残障人士提供28种、91册盲文书籍和5台安装读屏软件的电脑。修复408本民国报纸,清点典藏书库线装书共1.9万册,基本为普通古籍。
【农家书屋建设】 2008年,市镇两级投入建设资金700多万元,全市24个镇区成立相应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协调机构,专门组织市内具备批发资质的4家书店制定“农家(社区)书屋”建设方案发放至各镇区。年内建成农家(社区)书屋185家,每个书屋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图书数量不少于2000册,至少有1台能上互联网的电脑。7月,开展“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邀请广州省立中山图书馆和深圳南山区图书馆的资深专家对全市各镇区180名“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基本的图书管理培训。12月,新建成的“农家书屋”通过验收挂牌。
【香山讲坛】 市图书馆全年举办各项读者活动138项,参与人数近4万人次。继续提升香山讲坛的品牌影响力,以贴近实际、贴近市民、贴近生活为目标,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教授前来主讲。年内举办中国历史人物系列、女性主题系列、文学与人生系列、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等专题讲座40场次,8000多听众参与。利用网站、公共电视频道、广播电视、报纸预告以及海报、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发布讲座信息。与《中山商报》合作开辟“香山讲坛”专版,登载“香山讲坛”的相关报道。
【市博物馆】 市博物馆举办《方成捐赠书画作品展》、《中山华侨历史文物征集品展》、《中山历史文物展》、《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12个展览,共7万多人次参观。继续在各镇区开展“走出博物馆,服务新农村”送展下乡活动,把《中山籍著名漫画家作品展》、《中山古建筑艺术图片展》、《中山老行业》等展览以流动展览的方式免费送到全市24个镇区巡展,观众11万人次。6月和8月,《中山·中国收音机博物馆藏品展》分别到江苏省常熟博物馆和江阴博物馆进行巡展。11月,在宁波美术馆举办《十里荷香——黎柱成、刘春潮作品联展》。
中山美术馆共举办17个展览,参观人数9.51万人,包括《中山市升格地级市20周年成就图片展览》、《中山市抗震救灾宣传海报展》等市级展览、《广东省历史文化名人图片展》等省级展览和《全国小幅工笔重彩作品展》、《三珠树-胡秋萍、杨晓琳、韦斯琴书法小品展》等国家级展览。其中,《全国小幅工笔重彩作品展》是中山市举办的第一个与中国美协合作的画展,《中山市升格地级市20周年成就图片展览》参观人数5.26万人次,创中山美术馆单个展览参观人数之最。商业文化博物馆接待观众9.2万人次,临时展出《中山乡村文化风情摄影展》、《崖口飘色展》、《中山市古镇冈南小学版画展》等。
【历史文化保护】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完成博物馆群可行性报告编制。孙中山故居被评为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市政府投入1700万元修缮陈氏宗祠、陆皓东故居、郑观应故居等文物建筑,陆皓东故居、郑观应故居已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何竣岗墓、烟墩山塔、长洲黄氏大宗祠、烟洲书院、探花及第牌坊、陈氏宗祠建筑群、程君海故居、郑观应故居、中山县殉国烈士纪念碑、马公纪念堂、中山纪念中学建筑群、陆皓东坟场、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13个文物点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启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建立领导机构及普查队伍,开展石岐、沙溪、西区等镇区的试点,完成6个镇区的田野调查工作,新发现233处文物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完成全市各镇区3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普查工作。挖掘、整理南头灯酒习俗、起湾金龙舞、水乡爆谷煎堆饮食习俗等一批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增长洲醉龙、南朗镇崖口飘色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增坦洲镇为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将六坊云龙舞、咀香园杏仁饼传统手技艺等7个项目申报为中山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举办中山市非物质遗产保护宣传活动,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图片展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申报和保护工作,建立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补贴制度,鼓励民间艺人开展传承活动。推荐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坦洲咸水歌的传承人吴志辉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称号,醉龙传承人黄焯根,崖口飘色传承人谭浩彬,中山咸水歌传承人吴志辉,小榄菊花会传承人麦炽英、麦标池、李尚仁,黄圃麒麟舞传承人谭锦堂,鹤舞传承人梁冠波,白口莲山歌传承人刘永荣,黄圃飘色传承人苏照恩等10人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称号。(吕丽珠 吴荣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