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90年代,中山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继续巩固提高,全面开展创“四优”和“上等级”活动。制定了《中山市1992~1994年发展高职中教育规划》和《中山市1995~1997年普及高中规划》,全力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1994年初中毕业生升上高中段各类学校的升学率提高到70%,如期实现高职中教育规划;1997年初中毕业生升上高中段各类学校的升学率提高到85.7%,普通高中和职中、中技、中专等职业类学校招生人数的比例为3:7,基本实现了普及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统筹、与普通教育结合,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形成体系,为经济建设服务。形成了以市中专、沙溪理工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适销对路”的中等技术及管理人才。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努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专科层次的实用型人才。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积极实施“燎原计划”,开展岗位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
认真贯彻《教师法》,加强中山师范和进修学校的建设,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实行了中小学校长、教师聘任制,调整优化了教师队伍,实施了“百千万工程”,鼓励教师成名成家,开展以“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活动,树立了一批教书育人的教师典型。1996学年度开始全面实施教育目标管理,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制定了教育目标管理《评估细则》和《评估办法》,促使素质教育和教育评价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充实和完善了市、镇区和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实现以科研促教改、以教改促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改革教与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改善体育、艺术、劳动技术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办学条件】 1991~1997年全市教育投入32.48亿元,市财政拨款占41.45%。7年来校舍建设总投入8.77亿元,建筑面积116.88万平方米;投入教师住房建设资金1.47亿元,建筑面积近23万平方米,解决了2575户教师住房。全市普通中小学校教学设备总值达1.13亿元。在全市495所普通中学和小学中,有独立的实验大楼86栋,常规实验室784间,仪器室681间;72所普通中学按国家的一类标准配齐了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占全市普通中学总数的94%;367所小学按国家的一类标准配齐了自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占全市小学总数的95%。全市中小学有计算机室134间、语音室164间、普通电教室91间、多媒体综合电教室31间、音乐室206间、美术室218间,其他学科用室173间;彩色电视机1740台、录像机943台、投影机5971台、幻灯机611台、VCD机127台、语言收录机7811台、电脑近6000台。职业中学的教学仪器设备投入达2750万元,建起了计算机室45间、语音室7间、电教室10间、音乐室4间、美术室11间、学科室42间、家电室26间、电子室14间、电工室12间、机械室15间、财会室11间、琴舞室25间,还有一批服装室、汽车维修室、制冷室、制图室。市教委建立了教育电视台,72所学校建立了卫星教育电视地面接收站,18所学校建立了校园闭路电视系统。中山师范、纪念中学、市华侨中学、小榄中学和石岐中心小学等学校还建立了校园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系统。
【教师队伍】 7年间,共引进教师488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0人、本科学历2450人、专科190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00多人,艺术类教师300多人,职中专业课教师400多人。中山师范培养了大专毕业生172名和普师、特师毕业生1333名。教师通过函授或参加自学考试等方式取得本科、大专及中师幼师毕业证的分别有508人、1020人、958人;全市760多名小学教师、300多名初中教师分别达大专或大学本科学历。1997年底,全市小学教师学历大专率、初中教师学历本科率分别达到40%和43%以上;学历达标率小学95%、初中93%、普通高中89%、职业高中教师85%。1996年起,对全市45岁以下的小学教师进行了年基本功培训,对初中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工程;同时培训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共有6500多名教师通过了计算机培训考核。
1992年起,举办了7期小学校长培训班,有559人结业;3期中学校长培训班,选送近30名校长到华东师大、广东教育学院培训,共培训中学校长或后备干部200多人。1995~1997年,73名中学校长、教办和教委干部通过学习,取得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在中山举办的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1997年选派30名优秀青年校长或后备干部到上海、南京、宁波等名校和本省省市一级学校跟班学习。1997年,实现中小学校长全部持证上岗,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校长队伍。
1991~1997年中山市教师学历达标情况一览表
份
年 |
小学教师
|
初中教师
|
普通高中教师
|
职业高中教师
|
总人数
|
达标人数
|
%
|
总人数
|
达标人数
|
%
|
总人数
|
达标人数
|
%
|
总人数
|
达标人数
|
%
|
1991
|
4590
|
3924
|
85.5
|
2499
|
1887
|
75.5
|
283
|
191
|
67.5
|
449
|
112
|
24.9
|
1992
|
4781
|
4255
|
89
|
2662
|
2129
|
80
|
309
|
221
|
71.5
|
578
|
208
|
36
|
1993
|
4975
|
4472
|
90
|
2785
|
2272
|
81.5
|
332
|
243
|
73.2
|
686
|
390
|
56.9
|
1994
|
5277
|
4802
|
91.5
|
2946
|
2533
|
86
|
337
|
258
|
76.6
|
794
|
555
|
70
|
1995
|
5502
|
5121
|
93
|
3006
|
2601
|
87
|
378
|
304
|
80
|
945
|
681
|
72
|
1996
|
5710
|
5425
|
95
|
3040
|
2797
|
92
|
422
|
367
|
87
|
1051
|
882
|
84
|
1997
|
5981
|
5670
|
95.3
|
3128
|
2909
|
93
|
536
|
479
|
89
|
1029
|
874
|
85
|
#p#副标题#e#
【德育工作】 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1996年制订全市《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的中小学德育工作领导组。强化学校德育评估工作,实施镇区党委德育工作管理目标,加强中小学德育管理。1996年,建立了孙中山故居、孙文纪念公园等市一级以上的德育基地11个,镇校一级德育基地400个,完善了德育工作设施。开展以弘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与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相结合的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993年,以北区为试点,开展社区教育,以后逐年推开。1997年,实施市政府《关于禁止18岁以下在校学生进入电子游戏机室等场所的通知》。30个镇区建立了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协调社会力量,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双向服务,强化学校德育工作。以杨仙逸中学、江滨中学为试点,全面开展“激励教育”,探索非重点中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和后进生转化的方法。上述三方面的教育工作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予以专题报道。认真落实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狠抓德育常规管理,不断加强法制教育,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努力挖掘艺术教育、劳动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全市中小幼学校办起了家长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先进家长学校、好家长表彰大会,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拓宽德育工作渠道,充实德育工作内容。中山纪念中学、市一中等市直属中学,在认真抓好中学生基础道德、基本文明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办起了青少年业余党校,在中学吸收先进青年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体卫工作】 1993年实施市政府《中山市贯彻学校体卫工作两个<条例>的意见》,市教委制定了全市学校体卫工作“八五”计划和“九五”规划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意见》,各镇区把体卫设施纳入校园建设总体规划。7年来,投放在学校体卫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经费超过1.5亿元。至1997年底,全市学校现有200米以上的运动场186个、400米运动场14个、多功能体育馆20座、游泳池10个和一批篮球、羽毛球和排球场,85%以上的学校按省规定的标准配齐了体育和卫生器材。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认真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计划地开展课外活动和业余训练,80%以上的学校已经形成每年有校运会、每月有单项比赛、每天有1小时课外活动制度。《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标率达100%,达标率和优秀率分别在95%和27%以上,1994年被评为省“施标”先进市。80%以上的学校成立了运动队,45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向国家、省运动队输送了数以百计的体育苗子,仅1997年就上送44名运动员,其中已培养出多名国家级优秀运动员。成立了学生保健所,逐步开展了中小学生的体检、常见病防治、健康追踪、健康教育、心理卫生以及卫生保健教师培训等工作,初步形成了一个科学的学校卫生管理体系。1997年,体卫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被纳入《中山市教育目标管理方案》,健康教育已被编入各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80%的中小学设置了卫生室,添置了必备药物,配置了专(兼)职校医或卫生保健教师,建立健全了学生健康档案措施。加强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寄生虫防治取得成效,蛔虫感染率已控制在10%以下,提前实现省制定的目标。
【学校美育】 1992年,市教委改组市音乐、美术教研会,1993年成立了学校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实施方案》、《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考核评估条例》,各镇区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艺术教研员,艺术教研活动逐步走向正轨。通过开办非脱产的音乐师资大专班、本科班、艺术教师短训班和引进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充实提高艺术教师队伍。大幅度提高中小学艺术课的开课率,1995年,高中一、二级开设高中艺术欣赏必修课,开课率达50%。逐年增加艺术教育投资,仅1997年就投入100多万元。艺术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艺术教师的教课实例、论文、教案多次在全省、全国获奖。1997年举行了首届师生艺术节,建立了市青少年培训中心和市童声合唱团,部分学校建起了艺术兴趣小组、铜管乐队、舞蹈队、艺术团等,这些活动提高了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造就了有艺术特长的学生,一些学生的艺术表演及美术书法作品在全省、全国甚至在国际获奖。
【劳动技术教育】 自1991年在沙溪中学和龙瑞小学中开展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试验以来,全市中小学校普遍加强了劳动技术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艰苦朴素的作风、勤俭节约的习惯、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以及劳动技能。全市已有200多所中小学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或场所,火炬开发区建立了区一级的学农基地——宫果渔农场。各校根据实际和教师特长开设劳动技能课,劳动技术教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1989年市教委主编了全省小学劳技教材,1995年编写了全市初中学生使用的劳技教材。通过召开年会、现场会及举行教材分析、教师培训、公开课、操作竞赛、成果展览等活动加强劳技教研工作。1997年在火炬开发区举办了全市中、小学劳技(劳动)教育成果展览,有6篇劳技教育经验论文由省教厅报送国家教委评审。沙溪中学和火炬开发区中心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经验在省有关会议作了专题介绍。
【创“四优”和上等级】 为了巩固于1988年10月完成的全市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市教委及时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创优质教学、优良校风、优美校园、优化管理的“创四优”活动,促进学校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加强管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990年评估出中山市第一中学、石岐中心小学等23所中小学校为中山市场首批“四优”达标学校。至1997年底,全市已有385所“四优”达标学校,其中10所为省一级学校、22所为市一级学校,“四优”学校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78.4%。其中于1993年末被省教育厅评估为首批省一级学校的有中山纪念中学、中山市第一中学、中山市华侨中学、石岐中心小学、石岐实验小学、小榄镇窖口小学,随后三角中学、黄圃镇新地小学、沙溪镇龙瑞小学、开发区张家边中心小学也被评为省一级学校,省一级学校数量在全省各市中名列前茅。1994年末开展市一级学校督导评估工作,评出16所中小学为首批市一级学校,以后每年评估一批,至1997年底,全市已有市一级学校22所。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1991年中山市被指定为广东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市,成立了以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以沙溪、横栏为试点镇,实施普教、职教、成教统筹和农业、科技、教育结合的“燎原计划”,进行以确定实施项目,办好示范基地和培训所需人才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市中小学开设劳动课、劳技课,对不升学的中学毕业生进行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和一项技术特长的“3+X”培训,在基础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建立、健全镇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下简称“镇成校”),把镇成校与职业中学合建,使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1994年沙溪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被评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学校;次年,全市394个管理区全部办起了成人学校。1994年,南头镇10个管理区率先实现全部独立办学。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成绩显著,1994年横栏镇被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沙溪、横栏、坦洲、火炬开发区等11个镇区成为省、市实施“燎原计划”达标示范乡镇;沙溪、横栏、坦洲3所成人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997年6月协助承办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现场培训班。全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经验在国家级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p#副标题#e#
【社会力量办学】 认真贯彻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实行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和市政府作出的《关于鼓励和支持私人办学的暂行规定》,推动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的发展。1994年,香港裕明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山市教育学会联合创办了中港英文学校;同年,全市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所民办中学---中山中学(原名中华翠亨中山中学)正式招生。1997年,已在市教委备案的社会力量办学单位21个。7年里,在市教委备案的社会力量办学共培训了各类人才3.4万人(次)。
【高等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以中山学院为主,7年共培养了全日制大专生1646人;中山师范从1992年起招收五年制大专班共876人,1997年首届大专毕业生76人。职业高等教育以市电视大学和市教师进修学校为主,市电大(大专部)7年培养大专毕业生477人,市教师进修学校与省有关高等学校联合培养大专毕业生967人。成人高等教育以市委党校、市干部培训中心、中山学院、市科技培训中心为主。7年来,市委党校培养大专生456人、干部培训中心培养大专生752人,中山学院(成教处)招收各种大专学历班1020人,专业证书班1015人、自考班400人、研究生班261人、短期培训2686人,市科技培训中心与省社科大学分别联办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点,从1996年开始招收大专学历班,已培养大专生83人。广东省委党校在市委党校设点招收函授本科学员291人、在职研究生75人,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在市干部培训中心招收本科自学考试辅导班220人。
【中专教育】 普通中专教育迅速发展壮大,1991年只有中山师范一所普通中专学校和5所职工业余中专学校,发展到1997年4有所普通中专学校。1992年中山职工卫生中专学校、中山职工体育运动学校分别改为中山市卫生学校和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均属普通中专。1994年,市政府投资6000万元,新建成市中等专业学校。全市普通中专和成人中专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8541人,比1990年增长3倍多,7年共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6849人。1996年,市中等专业学校成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心、师资协调中心和实验实习中心。1995年中山师范被评为省首批办学条件标准化达标的中等师范学校,1997年市中等专业学校和市体育运动学校被评为省重点中专学校。
【普通高中教育】 7年来,普通高中教育的设施、规模和教学质量均有较大的提高。到1997年,全市有普通高中12所,17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945人。把原市直属的8所普通高中学校的规模扩大为原来的2倍,新建了5所镇区普通高中学校,全市普通高中的规模扩大为原来的3倍多。基本具备了省一级学校的办学条件,其中这些学校有投资9000多万元新建市一中高中部、投资7000万元扩建纪念中学新区和小榄镇投资6000多万元重建小榄中学。普通高中在抓硬件的同时,努力追求质量效益,各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章立制,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强化教研和科研,积极探索适应现代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方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市一中、纪念中学本身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力争跻身全国1000所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行列。市华侨中学的“适应性整体改革”、中山纪念中学的“中山精神+现代人素质”模式都形成为自己的办学特色。1997年,全市1917名学生参加全国普通高考,1471人被各类院校录取,其中本科生578人(重点大学92人),另有90人考取了高等职业班,131人升上成人大专班,159人升上省高校高等职业班,升上大学的总人数达到1851人。全市7年共考入市属专科以上学生7281人。
【职业高中教育】 制订1992~1994年、1995~1997年的发展规划,经过6年的努力,全市以较高标准规划新建了16所职业中学,职业中学增加到19所。1997年全市职业中学招生数5788人,比1990年净增2782人;在校生数1.28万人,是1990的2倍多。7年投入经费2750万元建设职业中学各专业实习室场。职中专任教教师学历达标率达85%,居全省领先水平。全市职中毕业生考取劳动局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1.71万人,考取财政局财会人员从业资格证的4908人,考取全国计算机初、中级程序员资格500人。该项教改实验分别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奖和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并由省教育厅号召在全省推广。1993年率先在全国试行职中专业教师“双证书”制度并在省内推行职中毕业生“双证书”制度。全市职中专业教师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获劳动部门颁发的中级技工证书487人、高级技工证书137人、技师证书6人;参加全国统考获得会计师资格的1人,助理会计师资格45人。该项改革得到国家教委职教司的充分肯定,并在于1995年11月召开的全国职业高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同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分别作了推介。构建新型的职教办学模式,各镇区新建的独立职中普遍与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合办,实行职教与成教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办学。7年来,全市镇区职中与各镇成人教育网点共培训人员74.6万人(次)。以沙溪理工学校为代表的“立交桥”的办学模式,被誉为广东省职业中学的三大办学模式之一。全市职业中学整体实力逐年增强,4所职业中学被评为市级重点职业中学,沙溪理工学校跻身全国重点职中行列。在1997年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山市作题为《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介绍,市中等专业学校、沙溪理工学校和南蓢理工学校被定为会议代表参观的对象。
【九年义务教育】 全市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坚持思想不放松、措施不能丢、标准不降低的要求,认真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大力整治薄弱学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四优”、上等级活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1997年全市有小学388所,396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78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8%,毕业率99.95%,小学生辍学率0.03%,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65%;全市有初级中学65所,11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8478人,初中入学率为99.17%,毕业率98.6%,初中学生辍学率1.12%,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9.25%。7年间全市中小学校投入2100万元,开展了校园绿化、美化、校园文化建设。1997年评选出中山中等专业学校和沙溪理工学校等37所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山市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单位。
【特殊教育】 全市特殊教育以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为主,以就读特殊教育学校为辅的形式进行。1989年11月创办的红十字会石岐启智学校,为全市唯一的公办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弱智班5个、教职工14人、学生41人;附设聋儿语训班2个、学生12人。学校,本着“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恒心”的宗旨,培育学生,深得社会各界好评,多次接待友好国家红十会代表团和国内多个省市红十字会代表团。1991年,中山师范学校内增设广东省中山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承办特殊教育专业,面向全省招生,7年共培养了200多名特师生。1991年,全市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831人,入学716人,入学率为86.2%;1997年,全市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702人,入学665人,入学率为94.7%。(黄凌云)
#p#副标题#e#
【中山学院】 原名中山大学孙文学院,1995年9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孙文学院与中山大学脱离辖属关系,成为独立建制的学院,更名为中山学院,主要为地方培养专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学院实行省、市共同领导,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1991年原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中山分校(现中山电大)并入学院,在校舍、师资、设备等方面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院1991年占地15万平方米(215亩),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1995年建筑面积增至4.2万平方米,新征山地14.4万平方米(216亩),开展第二期扩建工程。学院建有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25个实验分室和实习车间,并在校外建立起12个较为稳固的实习基地。拥有教学设备资产达到973.4万元,藏书10.4万册、中文期刊421种、外文期刊71种、报纸125种。1997年,有教职工23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及其他系列高职教师36人、讲师等中级职称教师87人,教师中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共57人,常年外聘高职教师和外籍教师13人。
现开设13个专业、19个专业方向,所有专业于1996年起改为3年制。从1995年起,学院开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举办职业大专班,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并把它作为办学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1991~1997年全日制大专班招生2719人,毕业1646人;成人教育招收各种学历班、专业证书班、大专和本科自考班、研究生班等2696人、短期培训2682人。1997年全日制在校生1438人、成教在册生2000人。
1991年后设立了由名誉院长旅日华侨吴桂显先生捐资设立的“吴桂显奖学金”、旅日华侨邝锦洪先生筹资的“新生奖学金”、香港利丰有限公司的“优秀毕业生奖学金”以及学院设立的“三好学生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等。7年来教师共出版专著18部,编著及教材14部,发表学术论文353篇;承担市、省(部)、国家级立项课题14项,校内立项课题56项;科研成果有4项获省(部)级奖励,8项通过市、省(部)级鉴定,获地市级奖励75项。1996年创办《中山学院学报》(学术刊物)。现有4名教师被省科委批准入选《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库》。
学院在办学过程中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促进优良教风、学风、校风的形成。1994~1997年连年被评为中山市文明单位,1996年被授予“园林式单位”称号,并被评为“优秀安全文明小区”。(杨天阳 申群喜)
1991~1997年中山学院专业设置情况
系 |
专业(专业方向)
|
系
|
专业(专业方向)
|
中文系
|
中文秘书、汉语言文学(新闻)、美术设计(工业设计)
|
电子系
|
计算机应用、电子工程(家电、自动控制)
|
英语系
|
商贸英语、中英文秘书、英语
|
机械系
|
机构制造、机电设备维修
|
经管系
|
工商管理(企管、经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
|
生物系
|
生物技术(园艺、淡水养殖)
|
应化系
|
应用化学(精细化工、制药、化工管理与营销)
|
|
|
1991~1997年中山学院(全日制大专班)招生、毕业生、在校生数
年份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总计
|
招生数
|
177
|
227
|
295
|
390
|
400
|
507
|
723
|
2719
|
毕业数
|
189
|
138
|
143
|
275
|
199
|
323
|
379
|
1646
|
在校生数
|
437
|
526
|
678
|
793
|
994
|
1178
|
1438
|
|
1991~1997年中山学院师资结构表
年 份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教 授
|
1
|
2
|
2
|
3
|
3
|
3
|
4
|
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
|
5
|
6
|
7
|
10
|
15
|
21
|
36
|
讲师及其他中级职称
|
25
|
24
|
36
|
53
|
70
|
78
|
87
|
教职工
|
86
|
93
|
108
|
136
|
157
|
176
|
233
|
1991~1997年中山学院科研成果表
年 份 |
专著
|
编著、教材
|
论文
|
立项课题
|
省部级奖
|
地市级奖
|
技术鉴定
|
1991
|
3
|
2
|
16
|
|
2
|
2
|
1
|
1992
|
|
3
|
17
|
|
1
|
2
|
1
|
1993
|
2
|
2
|
33
|
|
|
3
|
1
|
1994
|
3
|
2
|
20
|
10
|
|
2
|
1
|
1995
|
3
|
3
|
60
|
14
|
|
22
|
|
1996
|
3
|
|
104
|
24
|
|
21
|
2
|
1997
|
4
|
2
|
103
|
22
|
1
|
23
|
2
|
合 计
|
18
|
14
|
353
|
70
|
4
|
75
|
8
|
1991~1997年中山学院成教专业、招生数表
年 份 |
开设专业数(个)
|
大专学历班(人)
|
专业证书班(人)
|
自考班(人)
|
研究生班(人)
|
短期培训(人)
|
合 计
|
1991
|
2
|
19
|
|
|
|
|
19
|
1992
|
2
|
23
|
|
|
|
|
23
|
1993
|
3
|
66
|
69
|
|
|
|
135
|
1994
|
3
|
119
|
|
|
|
|
119
|
1995
|
7
|
544
|
|
220
|
|
397
|
1161
|
1996
|
10
|
148
|
572
|
180
|
|
1700
|
2600
|
1997
|
7
|
101
|
374
|
|
261
|
585
|
1321
|
总 计
|
34
|
1020
|
1050
|
400
|
261
|
2682
|
5378
|
#p#副标题#e#
【中山广播电视大学】 原为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中山分校,1995年4月改为现名(简称中山电大),1991年并入原孙文学院(现中山学院),采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形式办学。电大现有教职工27人(不含分教处)、兼职教师20人,教师全部具备本科以上学历,90%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先后开设师范、行政管理、计算机应用、家用电器、中文秘书、英语、财务会计、金融、工商企业管理、中国语言文学等专业。1991~1997年共培养1795名大、中专毕业生,培训单科或多科结业生2000多人,短期培训6000多人(次)。学校坚持把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重视实践和社会调查,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根据社会对人材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结构和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迅速提高,毕业文凭获多个国家认可。学校以城区校本部为中心,在沙溪、大涌、三乡、民众、黄圃、阜沙、东凤、横栏、三角、沙朗、古镇、环城等12个镇区设有中专分教点,在横栏、沙溪2个镇区设有大专分教点,初步形成向镇、区辐射的教学网络。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实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统一考试、每学科每学期集中一两次教研活动、集中阅卷、集中评估与办证的“五统一”和“三集中”制度。实行严格的考教分离,建立主考负责制,分教点之间交叉巡考,确保考试成绩真实,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1991~1997年中山广播电视大学专业设置、招生数、在校学生数、毕业生数
年份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专业数
|
4
|
4
|
6
|
6
|
6
|
10
|
10
|
招生数
|
285
|
330
|
395
|
592
|
998
|
1129
|
884
|
在校生数
|
625
|
670
|
750
|
1141
|
1583
|
2860
|
2943
|
毕业生数
|
132
|
180
|
250
|
251
|
278
|
279
|
425
|
【中山师范】 占地60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教职员工15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0人、中级职称教师48人;在校学生1254人,教学班27个。学校由1990年开始实行三、二分段制,学生完成3年中等师范课程后可继续升读2年制大专班,1992年起招收五年制大专普师班,至1997年已实现由普师学制向五年大专制的过渡,致力培养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1991年起兼办广东省中山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是省重点师范学校。步入90年代,学校向师范教育现代化目标迈进,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齐全。7年间,投入近5000万元进行扩建和改造校舍,其中包括有政府投资兴建了大会堂、体育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大楼等及旅日华侨吴桂显先生捐建的科学楼与艺术楼。现有藏书13万多册,杂志、报纸约300多种。主办的《中山小学报》,发行逾10万份,1995年被评为市优秀精神产品。加强自身建设,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爱国、修身、敬业、多能”为校训,办学目标明确,成绩显著,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市园林先进单位。1995年,率先在全省通过师范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验收,1997年承办了全国深化师范教育改革研讨会,学校的改革经验得到了大会的充分肯定。
【中山中专】 建于1994年,占地157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是中山仅有的一所由地方政府兴办的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专业设置分工科和文科2类,共有11个专业,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主要招收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1997年在校学生2400人,其中校本部1600人、校外班800人。现有专任教师100多人,全部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占18%,高级职称占20%,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占15%;教师所属民族有汉、藏、回、白、彝、土家等6个民族,校内设中共、民革、民盟、民进、致公等5个党派。1995年起,接受国家教委、省教厅的任务,每年招收1个西藏初中班,学生均为援藏干部的子弟。校园环境优美,师资一流,设备先进,管理规范,质量较高。1997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专学校。1997年4月承办了全省中专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计算机多媒体创作研讨班;12月承办了全国职教协会中专教育研究会常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学校的建设和办学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黄凌云)
#p#副标题#e#
1991~1997年中山市教育经费增长情况
年 份 |
教育经费投入 (万元)
|
市财政对教育的拨款数(万元)
|
比上年增长比例(%)
|
财政经常性收入数 (万元)
|
比上年增长比例(%)
|
教育总投入中市财政拨款所占比例(%)
|
1991
|
12829
|
6344
|
55.33
|
47795
|
53.65
|
49.45
|
1992
|
21918
|
8199
|
29.24
|
60927
|
27.48
|
37.41
|
1993
|
37742
|
14938
|
82.19
|
94825
|
55.64
|
39.58
|
1994
|
49869
|
19119
|
27.99
|
67400
|
-28.92
|
38.34
|
1995
|
57065
|
26829
|
40.33
|
80773
|
19.84
|
47.01
|
1996
|
64001
|
27200
|
1.38
|
81825
|
1.3
|
42.5
|
1997
|
81352
|
32004
|
17.66
|
94914
|
16
|
39.34
|
1991~1997年中山市校舍建设情况
年份
|
投资总额
|
建筑面积
|
其中
|
基 建
|
修 缮
|
投资金额
|
建筑面积
|
投资金额
|
建筑面积
|
1991
|
2124
|
59908
|
191
|
5188
|
1933
|
54720
|
1992
|
3485
|
87809
|
117
|
2633
|
3368
|
85176
|
1993
|
10633
|
156892
|
85
|
2000
|
10548
|
154892
|
1994
|
15156
|
198042
|
560
|
7000
|
14596
|
191042
|
1995
|
14845
|
198902
|
99
|
1325
|
14746
|
187577
|
1996
|
17545
|
208649
|
1744
|
18465
|
15801
|
190184
|
1997
|
23882
|
268547
|
6263
|
71889
|
17619
|
196658
|
合 计
|
87670
|
1178749
|
9059
|
108500
|
78611
|
1060249
|
1991~1997年中山市职业、普通高中基本情况表
年份
|
学校数
|
班数
|
市事业规划招生数
|
实招生数
|
在校学生数
|
毕业生数
|
专任教师数
|
职中
|
普高
|
职中
|
普高
|
职中
|
普高
|
职中
|
普高
|
比例%
|
职中
|
普高
|
职中
|
普高
|
职中
|
普高
|
1991
|
34
|
9
|
155
|
84
|
3894
|
1727
|
3894
|
1727
|
100
|
7326
|
4524
|
2832
|
1579
|
449
|
283
|
1992
|
37
|
9
|
184
|
88
|
4828
|
1710
|
4910
|
1626
|
99.9
|
9238
|
4646
|
2818
|
1421
|
578
|
309
|
1993
|
39
|
9
|
211
|
96
|
5050
|
1784
|
4931
|
1968
|
99.3
|
10158
|
5208
|
3493
|
1416
|
686
|
332
|
1994
|
30
|
10
|
231
|
102
|
5980
|
2220
|
5651
|
2132
|
94.9
|
11128
|
5598
|
4478
|
1684
|
794
|
337
|
1995
|
34
|
9
|
245
|
114
|
6200
|
2500
|
6188
|
2479
|
99.6
|
12081
|
6522
|
4745
|
1524
|
945
|
378
|
1996
|
31
|
9
|
268
|
132
|
9164
|
3100
|
6212
|
3005
|
99.6
|
12656
|
7610
|
5075
|
1860
|
1051
|
422
|
1997
|
30
|
12
|
264
|
173
|
5780
|
4600
|
5788
|
4532
|
99.8
|
12771
|
9945
|
5229
|
2141
|
1029
|
536
|
#p#副标题#e#
1991~1997年中山市教师住房建设情况
年份 |
投资总额(万元)
|
建筑面积(平方米)
|
户 数
|
1991
|
192
|
4500
|
50
|
1992
|
1104
|
27747
|
355
|
1993
|
2293
|
33030
|
417
|
1994
|
3086
|
41707
|
459
|
1995
|
2604
|
34635
|
408
|
1996
|
3758
|
67969
|
685
|
1997
|
1666
|
20044
|
201
|
合计
|
14703
|
229632
|
2575
|
1991~1997年中山市各中学高考录取情况表
单位:人
年 份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纪念中学
|
131
|
156
|
157
|
186
|
198
|
208
|
286
|
市一中
|
242
|
241
|
265
|
338
|
323
|
415
|
416
|
市侨中
|
99
|
105
|
139
|
171
|
180
|
223
|
254
|
市二中
|
32
|
35
|
59
|
98
|
97
|
39
|
99
|
仙逸中学
|
15
|
13
|
37
|
79
|
46
|
21
|
50
|
龙山中学
|
8
|
10
|
32
|
70
|
63
|
124
|
137
|
桂山中学
|
28
|
33
|
63
|
125
|
127
|
135
|
131
|
小榄中学
|
23
|
27
|
48
|
88
|
144
|
81
|
85
|
小榄侨中
|
1
|
|
2
|
23
|
8
|
25
|
|
社会青年
|
8
|
11
|
24
|
19
|
5
|
13
|
13
|
合计
|
589
|
631
|
826
|
1199
|
1191
|
1374
|
1471
|
注:本表所列录取人数均为达到市属专科线以上者。
#p#副标题#e#
1991~1997年中山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 份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高等
学校
|
学校数(所)
|
2
|
2
|
2
|
2
|
2
|
2
|
2
|
在校学生数(人)
|
633
|
710
|
1886
|
2392
|
2250
|
2910
|
3370
|
中专中
师学校
|
学校数(所)
|
8
|
8
|
8
|
9
|
9
|
9
|
9
|
在校学生(人)
|
2620
|
2846
|
3161
|
4656
|
7172
|
8428
|
8611
|
普通
高中
|
学校数(所)
|
9
|
9
|
9
|
10
|
9
|
9
|
12
|
在校学生数(人)
|
4412
|
4646
|
5208
|
5598
|
6522
|
7610
|
9945
|
职业
高中
|
学校数(所)
|
34
|
37
|
39
|
30
|
34
|
31
|
30
|
在校学生数(人)
|
7438
|
9238
|
10158
|
11128
|
12064
|
12656
|
12771
|
普
通
初
中
|
学校数(所)
|
59
|
61
|
64
|
73
|
69
|
67
|
65
|
在校学生数(人)
|
48125
|
50606
|
53711
|
57024
|
56897
|
57294
|
58478
|
入学率(%)
|
96.12
|
96.86
|
97.03
|
97.13
|
98.30
|
98.69
|
99.17
|
巩固率(%)
|
97.14
|
97.48
|
97.98
|
98.64
|
98.30
|
98.50
|
98.70
|
流失率(%)
|
2.05
|
1.50
|
1.43
|
1.11
|
1.12
|
1.07
|
1.12
|
毕业率(%)
|
97.7
|
98.6
|
98.03
|
98.47
|
97.9
|
98.6
|
98.6
|
升学率(%)
|
40.9
|
49.2
|
58.36
|
69.92
|
77.43
|
83.16
|
85.70
|
小
学
|
学校数(所)
|
397
|
391
|
388
|
388
|
389
|
389
|
388
|
在校学生数(人)
|
128649
|
131547
|
136864
|
144470
|
152420
|
160724
|
167794
|
学龄儿童入学率(%)
|
99.89
|
99.89
|
99.94
|
99.92
|
99.90
|
99.96
|
99.98
|
普及率(%)
|
99.90
|
99.70
|
99.84
|
100.00
|
99.90
|
99.90
|
99.65
|
巩固率(%)
|
99.70
|
99.79
|
99.73
|
99.85
|
99.50
|
99.91
|
99.97
|
流失率(%)
|
0.21
|
0.11
|
0.09
|
0.07
|
0.08
|
0.09
|
0.03
|
|
毕业率(%)
|
99.20
|
99.50
|
98.79
|
78.85
|
99.60
|
99.59
|
99.95
|
升学率(%)
|
99.86
|
96.86
|
97.03
|
97.13
|
98.30
|
98.69
|
99.17
|
幼
儿
园
|
幼儿园数(所)
|
198
|
201
|
214
|
228
|
256
|
296
|
334
|
在园(学前班)人数(人)
|
54311
|
59619
|
62239
|
62475
|
63044
|
63169
|
63552
|
三至六岁幼儿入幼率(%)
|
72.8
|
76.0
|
80.3
|
83.5
|
85.6
|
87.7
|
89.8
|
特殊
学校
|
(所)
|
1
|
1
|
1
|
1
|
1
|
1
|
1
|
(人)
|
53
|
57
|
57
|
41
|
42
|
42
|
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