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 根据建设部、省建设厅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了施工企业资质重新就位工作,经严格审查,按新标准资质就位的施工企业有31家。至年底,全市有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278家,其中一级5家,二级13家,三级124家,四级136家;有监理公司7家,其中暂定甲级1家,乙级2家,丙级1家,暂定丙级3家;甲级招标代理机构2家,乙级招标代理机构4家。全年为企业办理外出施工手续12件,引进市外施工企业40家,监理企业11家。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全年全市竣工工程验收面积277.46万平方米,优良工程面积107.1万平方米,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38.6%。对城区135个、镇区501个在建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进行了验评,其中城区合格率97.1%、优良率28.8%,镇区合格率85%、优良率15.91%;上报了10个工程项目参加省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双优”工地评选。市质监站质量检测中心顺利通过了计量认证,成为广东省第一家一次通过新的“评审准则”评审认证的检测机构。
【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按照上级有关部署,制发了《中山市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全市共自查工程项目860个,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项目进行了严格整改并跟踪落实,同时市建设局也组织工作小组对工程进行抽查整改。
【支持工业园建设】 市政府制定加快镇区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后,市建设局制定了《关于支持镇区工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建[2001]18号),规定:凡是经市政府批准设立且符合市政府要求的各镇(区)工业园区的所有建设工程项目(外地施工队伍施工审批除外),市建设局均委托各镇及开发区建设管理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手续,以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办事时间,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根据中山市已批准立项的工业园区项目,2001年市建设局与火炬开发区、小榄镇、坦洲镇、三角镇、东升镇、沙溪镇、南朗镇、民众镇、阜沙镇、南头镇、港口镇、黄圃镇等12个镇区签定了委托书。
【建设工程交易】 2001年,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搬迁到新场所办公,在中心大堂窗口办理施工许可、质监、安监等手续,方便群众,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至年底,在交易中心登记的工程项目有808项,建筑面积520.9万平方米,造价42.71亿元;各专业局进场交易工程项目110项,其中市政38项,水利水电62项,公路、林业、电力等10项。
【建设工程招投标】 市招标办严格依法办事,认真履行职责,开展执法检查,审查招标申请和招标文件,监督开标、评标和定标过程,协调、指导镇区招投标工作,及时处理、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全市招投标工作顺利开展。全市全年共开展工程招投标402项,建筑面积165.08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14.08亿元。其中:公开招标为397项,邀请招标(设计)5项。应招标工程招标率100%,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100%。
【建筑业协会】 2001年,市建筑业协会有会员单位215个,坚持以“政府信任、企业拥护”为标准,做好双向服务工作。以工程质量为中心深入施工现场进行面对面指导,组织开展大小型创优经验交流会,推动施工企业开展工程创优活动。向全市施工企业宣传《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具体指导和帮助施工企业整理资质就位申报资料,协助市建设局做好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为市领导和市建设局提供参考意见。协助市建设局做好职业技能岗位和项目经理安全培训工作。召开新技术、新材料推广会,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市内外相关专业的研讨会和学术讲座。编辑出版《建筑业通讯》,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建筑科技】 强化建筑业的科技设计和施工队伍培训工作;抓好设计科技工作,配合建设、施工、设计单位解决大量技术难题,参加多项设计、施工评标工作,并为市发展计划局组织的联合立项项目提供技术意见,积极推广预应力体系、粘土空心砖、新型管材等新技术、新材料。理顺初步设计审查程序,制定《中山市初步设计联审办法》,经过一年来的运行取得良好效果,为市政府把好了工程质量关;在设计领域持续开展创精品活动,获1项国家装饰工程金奖,在2000~2001省优设计评选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在2001年广东省村镇设计竞赛评选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表扬奖6项。
【散装水泥】 2001年散装水泥供应量为23.54万吨,散装率达到72%,散装水泥使用量达到5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
【建筑培训】 做好建筑业培训工作,完善教学管理,举办施工员、质安员、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等14个培训班,2700人次参加了有关的培训学习;建设职业技能办公室对6000余人次进行了岗位培训,提高了施工企业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市建设局编写组)
附:2001年市建设局正、副局长名单
局 长:叶富强
副局长:梁泽强 刘桂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