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9》 【成文日期】2018-12-31 【点击率】962次 | |||
【城市建设概况】 2018年,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简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实施市财政投资工程项目153项,新建、改建道路长度4.73千米,新建、改建污水、雨水管道11.49千米,新建改建绿化面积28.39万平方米,年度完成工程财政性投资12.3亿元。其中,康华路建成通车;长江路改造工程(一期)、博爱路2个交叉路口立交工程建设推进顺利;金钟湖公园群建设初见成效,金字山公园、气象公园及古香林公园茶山部分完成建设;恒大二期排洪渠完成验收并进入试运营阶段;市一中南校区扩建项目按期完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驻东区中山四路1号。
【重要工程项目建设】 中心城区多条道路完工通车 康华路提前半年实现主车道通车,并于2018年8月10日全部完工,缓解石岐区片区交通压力。景观路(博爱七路至长江浪漫水城)改造工程于4月30日完成并通车,东明大桥北侧右转匝道工程于5月4日完成主体工程后开放主线交通,齐学路于10月25日建成通车,恒和街于12月28日建成通车,有效改善片区交通微循环。 长江路改造工程(一期)推进 2018年,长江路改造工程(一期)完成产值3.84亿元。从2016年5月至2018年底完成产值7.37亿元。其中,K0+000至K2+000段全部完工,组织竣工验收;孙中隧道主体完成90%,计划于2019年5月底主体完工;康华隧道主体完成53%,计划2019年8月底完成主体施工,康华路至东祥路完成道路沥青的铺设条件;东祥隧道桩基完成98%,主体开挖,计划2019年8月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起湾沙隧道主体完工,开展装修装饰;东祥路至蝴蝶桥段主线完成沥青铺设。 博爱路2个交叉路口立交工程推进 2018年,博爱路翠景道交叉口立交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81%,西河涌桥南侧开放通行;博爱路银通街交叉口立交工程完成总工程量48%,完成博爱路右转兴中道匝道拓宽。 中心城区市政主干道路路面及综合提升改造项目第一批次开工 中心城区市政主干道路路面及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分三个批次实施,第一批次(含11个项目,共23条道路)于2018年3月启动。至年底,第一批次中的富湾东路、富湾南路、翠洲路、翠湾路等17条道路陆续开工。 金钟湖公园群项目加快建设 2018年,金钟湖公园群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古香林公园于6月完成茶山部分建设;金字山公园于年底基本完成园建;气象公园于12月4日完工并进入验收阶段;金钟湖公园于年底基本完成蕉林改造,并开展诗径花语区、松涛水镜区、瀛洲荷风区、坝上人行栈道、园区主园路等建设,诗径花语区及松涛水镜区完成约65%,完成总工程量30%;儿童公园于年底基本完成园区内部主要道路(除面层外)、魔法营地建设,完成项目整体工作量的30%;树木园三期工程(第一部分)完成多彩园、沉香园、亲水园等园区种植及水电管线安装等工作,完成总工程量约62%。 中山纪念图书馆完成幕墙工程及室内安装 2018年,中山纪念图书馆项目主体和幕墙工程基本完成;室内装修及空调安装完成85%,电梯安装完成90%,自动分拣完成70%,楼宇智能化完成60%。年内共完成各类投资约1.6亿元。此外,与该项目同时设计、建设的市兴中园改造项目地下停车场360个车位于2018年6月底完工。 市一中南校区扩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市一中南校区扩建项目建设规模7256.2平方米,主要建设一栋6层宿舍楼及一栋1层配电房。项目于2017年2月23日开工,2018年8月24日完工。项目总投资6696.89万元。 杨仙逸中学新建学生宿舍和饭堂工程全面施工 杨仙逸中学新建学生宿舍和饭堂工程项目拟建总建筑面积19997.72平方米,其中宿舍饭堂18840.12平方米,连廊1157.6平方米,项目总投资7975万元。主要内容为学生饭堂、宿舍、原有教学楼连廊工程,及室外园建、绿化等附属工程。拟建宿舍总床位2036个,新建学生饭堂约1400个就餐位。连廊设有心理辅导室、卫生室、艺术教室、厕所等,缓解学校场室紧张问题。项目于2018年7月8日开工,至年底完成全部桩基施工。 中心和北部组团垃圾处理扩容(三期)项目顺利点火 中心和北部组团垃圾处理扩容(三期)项目处理规模均为1200吨/日,分别于2018年12月28日和12月29日顺利点火,继续完善相关设施建设,两个项目计划于2019年投入使用。
【镇村建设】 2018年,中山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黄圃镇、古镇镇、火炬开发区组团体育公园建成开放;10月1日,岐澳古道绿道五桂山精华段、古鹤示范段、连接线(石岐区及东区段)全线贯通开放,中山市为广东省古驿道首个启动重点线路精华段开放的地市。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各镇区“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实现全覆盖,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超90%,分类减量率超50%,村庄保洁覆盖面100%。
【中山城市建设改革开放40周年】1984年2月,中山市撤销石岐镇,城区建设由中山市人民政府直接指挥。随后,城区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同时不断创新和加强城市管理。 城市道路建设 兴中道、南外环路、博爱路等重要市政道路建成通车,中山二桥、中山三桥、西郊人行天桥及博爱路景观路下穿隧道等桥梁隧道工程建成,城市路网密度不断增加,市民出行更方便快捷。1994年,城区有宽3.5米以上道路458条,全长175公里;2018年,城区有宽3.5米以上道路1393条,全长585.51公里,道路数量和总公里数分别比1994年增加304.14%、334.58%。 公园绿化建设 1978—2018年,中山市城区绿化面积从56.5公顷增至6195.66公顷,绿化覆盖率从9.9%增至43.14%;1992—1994年,紫马岭公园、兴中园、孙文纪念公园等建成开放,公园数量从1992年的6个增至2018年的82个,并建设金钟湖公园群、市儿童公园和古香林公园。1994年4月,中山市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1996年5月,中山市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并通过2003年、2009年和2014年3次复查考核,“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保持至今达22年。 城市管理 2009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推行“市场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2018年,中心城区路灯亮灯率99.9%、垃圾清运率100%、道路综合完好率94%;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6.3%。1999年起,中山市在全国首推组团式垃圾处理模式,以3个组团式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即中心基地、北部基地和南部基地)和若干垃圾收集点、转运站为骨架,构成新的城乡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框架,确立垃圾处理基地内以焚烧发电为主、卫生填埋及其他方法为辅的垃圾综合处理技术路线。中心基地于2006年5月投入运行,年处理垃圾约35万吨,年上网发电量约1亿千瓦时;北部基地于2009年3月投入运行,年处理垃圾约32万吨,年上网发电量约1亿千瓦时;南部基地于2017年12月投入运营,年处理垃圾约32万吨,年上网发电量约1亿千瓦时。2005年8月,中山市在全国创新实施“水消费量折算系数法”垃圾处理收费新模式。2018年中山垃圾费收缴率超97%,收费成本比以前的专人上门收取方式节省90%。 污水管网建设 2012—2018年,市镇两级投入约46.8亿元建设污水管网,其中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完成投资约17.3亿元;非中心城区的镇区雨污分流工程完成投资约22.3亿元;“十三五”期间,市政道路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投资约7.2亿元。2012—2018年,市镇(区)两级新建成污水管网2092.8公里,提前超出中山市污水工程建设规划2020年目标总里程(1345.8公里)。至2018年底,市镇两级建成污水管网2745公里,含中心城区建成860公里、中心城区外各镇区建成1895公里。 黑臭水体整治 2016年,在完成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后,中山市按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和“一河一策”原则,编制11条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方案,第一阶段整治工程于2016年动工,2017年底完工,主要采取截污、清淤、水循环等措施进行整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