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2000)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1 【成文日期】2000-12-01 【点击率】1953次


【简况】2000年,经中山口岸入出境旅客为83.6万人次,比上年减少0.7%,进出口货物为356.8万吨,减少1.6%。水路集装箱运输量45.3万标箱,增长5.8%;陆路运输8.53万车辆次,增长29.7%;征收进出口关税3.51亿元,减少21.7%,代征税5.61亿元,减少17.7%。


【编制中山市“十五”口岸开放规划】规划包括:建设神湾港货运码头,设计年通过货物能力30万吨;设立坦洲港澳货运车辆检查场,计划每天进出港澳货运车辆为70辆次,形成全市南北中各配置“一港一场”的口岸格局。小榄港货运码头第二期工程投入施工,竣工投产后,小榄港年通过能力将达到70万吨,进出口集装箱8万标箱。扩建中山港外运码头,码头原设计年吞吐能力为60万吨,1999年实际吞吐量已超过100万吨,码头扩建投产后,吞吐能力将达160万吨。计划向国务院申办中山港对外轮开放,中山港于“九五”期间已完成横门航道的整治工程,可通航3000吨级海轮和5000吨级江海轮,已具备对外轮开放的条件。计划适当时候申请夜航客运业务。


【调整现场办公场所】市口岸办积极配合各检查检验单位进行体制改革。按需要调整了中山市进出口货物检查场、中山港货检现场、小榄港货检现场、中山港客运联检楼和原中山卫生检疫局、原中山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局、原中山商品检验局合并后的现场办公场所,形成了统一的检验检疫局现场办公场所,适应“先检后关”检验法规实施的要求,改善了口岸现场报检环境。(赖晓生 孟凡欢)


附:2000年主要领导名单 

主任:邓鉴煊

上一篇: 口岸(1999)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口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