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9》 【成文日期】2018-12-31 【点击率】796次 | |||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概况】 2018年,中山市实施以质取胜战略,高标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通过质量提升行动、质量品牌建设提升全市产品质量水平;运用监督抽查、执法打假、集中整治、风险评估,缺陷召回、技术帮扶等手段,保障工业产品、特种设备“两大安全”;夯实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大质量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服务保障作用,完善质量治理体系,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简称“市质监局”)驻中山市博爱六路48号。
【质量强市建设】 2018年,中山市开展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市质监局选取13个备选考察点进行“五个一”(质量提升计划、质量提升支撑成果资料、质量提升PPT汇报、现场验收考察参观路线图、员工创强教育及现场宣传策划)培育建设。开展2017年度市民质量满意度测评、服务业质量满意度测评,形成城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中山市质量状况白皮书》。加强质量文化宣传,开展第三届“十大工匠”评选,组建质量卫士志愿服务分队。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向广东省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75个产品申报广东省名牌产品。开展2018年中山市政府质量奖评审,中山市中泰龙办公用品有限公司、中山市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企业获奖。中山市华帝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广东优质”品牌认证产品首批9家授牌企业之一。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围绕“树标杆、提标准、搭平台、强监管”要求,印发《中山市工业产品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中山市质监局“服务零距离、质量零缺陷”中小企业质量技术服务行动工作方案》。
【产品质量监管】 2018年,市质监局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向社会公开)抽查工作制度,围绕重点工业产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开展监督抽查,抽查产品48种500批次,不合格125批次,不合格率25%;强化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后处理率100%。专项整治燃气具、灯饰、淋浴房、五金产品、电磁灶、电冰箱(制冷酒柜)、锁具、建筑材料等产品质量,宣传贯彻质量提升帮扶和质量法律法规,推进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落实。开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29批次,召回缺陷产品5种,完成《可移式灯具对人体造成过量电磁辐射风险监测项目》,配合省局开展增设中山市产品伤害监测点(中山市博爱医院、三乡医院和民众医院)工作,联合省局对中山市童车、文具、家具等5家生产企业开展缺陷调查和产品召回等工作。开展质量领域联合奖惩,梳理完成全局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措施清单、类别清单和应用事项清单,定期整理报送诚信红黑榜企业名单106家,强化企业质量信用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2018年,市质监局专项监督检查气体充装站、涉氨制冷企业56家次,检查露天工作场所起重机械、电站锅炉、蒸压釜、盛装危化品特种设备、叉车等836台,开展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前人员密集场所重点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加大执法查处力度,查处超期未检、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年检查单位711家,检查设备2394台(条),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160份,立案查处企业66家。在安全生产月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宣传和应急救援演练,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镇区基层安全监察人员指导培训,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推进在用电梯监督抽查、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及电梯维保单位质量与安全信用评价,建设电梯公共救援平台。4月起,对旧楼加装电梯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业务开通绿色通道,把承诺办结期限从15个工作日缩至7个工作日。推广叉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全市购买保险叉车365台。首次对10吨以下的在用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约120台)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抽查200家企业的生物质成型燃料产品质量,确保锅炉安全、节能、环保三位一体运行。
【标准化监管】 2018年,市质监局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修订《中山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的政策支撑。推动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22项,推动产业集群制定联盟(团体)标准30项,组织申报2018年广东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20项。推进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新增3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2项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验收,申报服务业标准化试点1项。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山市“菜篮子”标准体系,制定中山市农产品安全保障标准体系,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承担市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标准化项目,编制公共服务事项标准86项。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和标准化宣传与培训。
【计量监管】 2018年,市质监局强化计量量值精准基础作用,新建22个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新增30项计量检定校准能力,完善几何量精密测量、路桥建设等方面计量溯源基础,路桥建设计量设备量值溯源覆盖率超90%。突出民生计量监督检查,维护公平交易市场环境,全年检查企业273家,完成244家集贸市场1.84万台秤、247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4230台医疗计量器具的免费强制检定,对全市11家民用“三表”(水表、电能表和煤气表)责任主体单位开展“三表”轮换制度落实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各单位基本能按强检计量器具使用要求制定轮换制度,其中市供电公司和港华煤气公司执行较好。开展“计量惠民”宣传,落实“计量实验室开放日”制度。开展工业计量和能源计量工作,专项检查货运码头计量器具,现场监督检查计量技术机构,专项整治计量器具产品质量和计量能效标识,组织计量小分队服务生产第一线。
【检验检测平台建设】 2018年,市质监局强化公共检测技术平台支撑作用,制定《中山市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对17个申请扶持项目进行专项资金项目入库评审。2018年在库项目17个,划拨扶持资金1888.18万元。引进具有国际公认权威的国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促进中山市与VDE[巍德谊产品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BV[法利投资(上海)有限公司]3家国际知名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其中VDE鉴衡综合检测基地项目签约。推进支柱产业检测省站和国检中心的建设,建成灯具附件产品省站、智能厨卫电器省站,获批筹建智能家居安防产品省站,筹建生物基塑料产品省站、省级健康制药产业计量中心和省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计量中心3个平台,推进电梯(安全评估)省站建设,市级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环保三合一工程研究中心和游乐设施及游戏游艺机省站分别申报省级中心和国检中心。
【认证认可监管】 2018年,市质监局强化认证认可的规范促进作用,开展3C认证专项监督抽查和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工作,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和检验检测机构加强监管,开展认证审核活动随机监督检查,举办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标杆企业学习活动。全年检查3C认证获证企业215家、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168家、检验检测机构23家,对39家企业认证审核活动开展监督检查。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 2018年,市质监局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中山市研究评议基地(简称“中山市研究评议基地”)承办2018年系列SPS措施(动植物卫生检验措施)通报评议会,研讨评议涉及食品安全、动物健康、植物检疫、农残限量等通报,形成评议意见并由相关部门反馈给相关成员国,维护国家产业利益。4月,中山市研究评议基地开展的WTO/TBT(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评议工作获国家质检总局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来函表扬。
【“质检利剑”行动】 2018年,市质监局开展“质检利剑”行动,专项整治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加强生产许可、认证认可执法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无证生产经营、冒用认证标志等违法行为。全年出动执法人员3519人次,检查生产企业1173家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91宗,涉案货值约83万元,受理各类案件线索1575条,调解质量安全投诉758宗。组织市打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整治省、市打假重点区域,对东凤镇“2018年度市打假重点区域”予以撤销。全年全市出动打假执法人员2800人次,检查单位900家次,立案查处案件65宗,涉案额约37万元。建立健全部门合作、区域联动打假工作机制,成立中山顺德“三镇一街”(即中山市东凤镇、南头镇、黄圃镇和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打假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中山顺德“三镇一街”打假治劣共促发展合作备忘录》,开展“三镇一街”燃气具联合执法行动6次,出动执法人员582人次,检查生产、销售燃气具企业308家次,立案查处26宗。
【质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18年,市质监局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省级职权下放(耐火材料、直接接触食品的材料等相关产品两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核发)和改革事项(取消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确定的省级行政确认事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由中介服务改为技术服务)工作。在火炬开发区复制推广上海市浦东新区和广东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具体做法,下放特种设备使用登记项目,6月起由火炬开发区市场监管机构实施。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十统一”工作,梳理市质监局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确保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在线申办系统顺利切换至广东政务服务网。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许可中的鉴定评审项目实行政府购买服务,不再由申请人自行自费约请鉴定评审机构。开展行政审批“容缺受理”工作(指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次要条件或手续有欠缺但不影响实质性审查的行政许可事项,先予预受理和审查,并一次性告知行政许可相对人需补齐的缺项材料、时限和超期处理方法,在缺项材料补齐后及时受理并尽快出具审批意见、颁发相关批文和证照),筛选出172项“容缺受理”标的申请材料,提升行政审批效能。落实市级发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调整和简化审批程序改革,取消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公共服务事项办理。全年办理各项业务1.03万宗,审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4984人次。
【质监依法行政】 2018年,市质监局推进法治质监建设,把关案件审理,审理行政处罚案件181宗。开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对工作,接到行政复议案件43宗(无复议案件被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行政诉讼案件2宗(1宗行政相对人撤诉,1宗一审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制定《中山市质监局公平竞争内部审查机制》,开展规范性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和现行排除限制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和“双公示”(即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作出决定后网上公示)工作,推进“七五”普法工作。
【科技质监建设】 2018年,市质监局推进科技质监建设。全年全系统申报国家质检总局、广东省科技厅、省质监局、市科技局等各级科研项目30项,其中获省质监局、市科技局批立项13项,9项科技项目通过验收;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获得授权,1项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项目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篇论文被EI收录实现全球检索,2篇论文被ISTP 收录,5篇论文获中山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推荐。加强产学研合作,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科院温州生材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及振鸿包装、巨邦科技集团等业内知名企业,申报中山市生物基新材料产业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山市智能及功能性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两个市级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质量技术监督事业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40年,中山质量技术监督的工作从初期的杆秤校验发展到质量、计量、标准化“三位一体”的行政管理,1995年后更突出“打假”职能,2000年后新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能,成为承担保障中山市产品质量的综合性质量管理的行政部门。40年来,中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严格把关、提高质量、保障安全、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要求,履行各项质量监督职能,成为政府强化经济调控、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从源头抓好产品质量,推进质量兴市活动和名牌带动战略实施,不断提升全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2001年中山被确定为广东省首批质量兴市试点市,2003年和2006年中山两次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2015年中山获批创建成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至2018年有广东省名牌168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黄圃腊味、中山脆肉鲩和神湾菠萝),10家企业获中山市人民政府质量奖,1家企业获广东省人民政府质量奖。2008年小榄镇豆腐作坊集中生产监管模式和“竹源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经验在全省推广。2014年市政府率先建立工业产品重大质量事件企业主动报告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创全国先河。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逐步建立健全全市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标准化体系。至2018年,全市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修订810项,产业集群研制联盟标准131项和团体标准24项,研制融入专利技术的企业先进技术标准103项,企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2057项,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24家,建设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9个、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16个。2008年,全国轻质与装饰装修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木塑复合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C)落户中山(承担单位:中山市森朗环保装饰建材有限公司);2015年,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中山市研究评议基地在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挂牌成立。开展民生计量、工业计量、法制计量、能源计量工作,免费检定集贸市场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计量器具,引导和帮助企业开展计量保证体系确认工作,开展能效标识计量专项整治。至2018年,建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46个、计量检定校准项目550项。严把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关,创新电梯安全监管方式,在全市开展在用电梯监督抽查、老旧电梯安全评估、电梯维保单位质量与安全信用评价工作,推动电梯公共救援平台建设,推广叉车第三者责任保险。至2018年,全市有机电类特种设备6.9万台(套),承压类特种设备4.9万台(条),全市特种设备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推动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引进具有国际公认权威的国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推进支柱产业检测省站和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2017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成为全省首份以市政府名义制发的支持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2018年成功引进德国VDE、法国BV、德国莱茵等国际机构在中山设立检验基地或实验室;至2018年,全市有国家质检中心1个、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质检站9个、区域性中心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坚持打假扶优,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1989年成立市查处伪劣商品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执法打假;2018年成立中山顺德“三镇(东凤、南头、黄圃)一街(容桂街道)”打假工作领导小组,健全部门合作、区域联动打假工作机制,重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强化执法打假工作力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