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2004)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5 【成文日期】2004-12-11 【点击率】1316次


【中山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2004年,以发展为主线,以管理为基础,以提高经营效益为目标,以清收非正常贷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手段,规范经营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各项业务实现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2004年,存款稳步攀升。各项存款余额161.51亿元,比上年净增13亿元,增长8.75%。其中企业存款36亿元,储蓄存款125.51亿元,分别增长1.6亿元和11.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9亿元,增加3.18亿元,增长3.21%。其中城乡工商业贷款82.8亿元,农业贷款3.2亿元,其他贷款13亿元。资金营运形成多元化格局,累计资金营运20亿元,其中债券业务9.2亿元,票据业务10.8亿元,形成多种业务品种构成、多家银行参与的资金营运体系。
  加强存款营销,多渠道组织资金,重点抓好农民征地款的代分配,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11.42亿元。横栏信用社争取到8000多亩征地款的代分配,同时回笼吸存农副产品旺季上市的资金,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净增12155万元,增长22.31%,增幅在全市23个信用社中居首位。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创新信贷经营手段。立足支持“三农”,重点支持讲信誉、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2004年累计新发放中小民营企业贷款30亿元,同比增加18亿元。
  合理运用资金,稳步推进货币市场业务。拓展国债、票据转贴现等货币市场业务,按照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购买国债和经营有保障及稳定收益的金融证券,培植新的业务利润增长点。2004年货币市场业务实现收益1910万元,同比增加1467万元,增长439.22%。
  多策并举、多管齐下清收不良贷款。坚持“先收现金,再现金与物业相合,最后才考虑物业”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清收盘活手段。成立联社领导班子成员包干、部门经理分片负责的不良贷款攻坚小组,指导和协调各信用社开展清非工作。加大风险代理清收力度,主攻市属镇属企业不良贷款,把东升、古镇、沙溪、城郊、民众、张家边等6个信用社列为清非攻坚重点单位。对拒签贷款催收通知书或找不到债务人的,运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等手段进行清收,如在《中山日报》刊登催收债权人公告,保全信贷资产和延续贷款时效。不良贷款占比下降13.74个百分点。
  加强电子化建设,完善改进综合业务系统。2004年,开发银行卡业务系统、报表管理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对公存款验印系统;对RS/6000主机系统进行网络升级,增加中间业务网络安全系统设施;重建五桂山培训中心电教室,初步完成信贷业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工作。综合业务系统和银行卡业务系统顺利通过省专家组验收,为中间业务的拓展奠定基础。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改革干部任用机制,实施信用社主任助理和联社部(室)经理助理的中层管理岗位竞聘上岗,全年竞聘任用24名信用社主任助理。实施末位淘汰和班子重组,全年淘汰10位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不及格的信用社主任助理以上干部。在联社机关实行项目管理,明确项目的主办、协办及督办等部门的职责,落实项目经理问责制,提高联社机关办事效率。(周 扬)

 

附:2004年中山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领导名单

主 任:杨仕晋(3月止) 马英文(6月起)

副主任:李友生(6月止) 蔡宝琪(6月止) 马英文(5月止)

    王溢建(6月起) 姚淦洪(6月起) 林建中(6月起)

上一篇: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山市分行(2004) 【关闭窗口】 下一篇: 银行业概况(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