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商贸业2010)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1》 【成文日期】2010-12-01 【点击率】1386次

【概况】 中山市贯彻落实“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政策,积极引导消费,扩大商品流通,保障市场供应,构建商品流通体系,强化市场监管,促进商贸重点项目建设,全市商贸流通行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81.85亿元,增长18.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6.26亿元,增长14.6%;限额以上汽车、家电、通讯器材分别实现销售额82亿元、110亿元和2亿元,分别增长38.8%、29.9%、55.2%。餐饮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申报“中国粤菜名城”获得专家评审通过。

【加强市场监管】 2010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酒类生产、批发、零售许可证年检工作和酒类市场的专项整治,检查企业1100家,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单位13家、制假窝点2个,查获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货值约13万元。加强屠宰源头监管,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把检疫检验关,加大查处私宰案件执法力度,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加强盐业购销管理工作,分公司将配送工作与市场营销职能完全分离,精简机构,降低经营成本。加强对典当拍卖行业的准入和监管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拍卖典当企业进行年度初审,督促企业依法经营,规范运作,杜绝非法集资行为。按照《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强化机动车报废回收监管工作,所有报废车辆由中山市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进行报废。加强民用爆炸物品及化学武器等特殊行业的监管工作,开展重大节日(时段)安全生产大检查,完善监控化学品企业档案工作,严格执行双人收发、双人记帐、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和双人使用的“五双”制度和使用电子表格填表,准确掌握化学品流向。

【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 2010年,通过市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工作进展顺利。全年销售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产品20.8万台,销售额6.34亿元,兑付补贴资金4917万元;销售下乡汽车4275台,销售额3879万元,汽车以旧换新654辆,发放补贴金额926.4万元。

【拍卖典当】 2010年,拍卖典当业稳步发展,企业业务量持续扩大,效益显著提高,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有拍卖企业26家,其中主城区18家。全年举行拍卖430场次,实现交易额3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26%。全市有典当企业12家,其中主城区5家,全年完成典当4.05万宗,实现典当金额5.12亿元,增长19.27%。依据《拍卖管理办法》、《拍卖行年审办法》和《典当管理办法》、《典当行年审办法》,18家拍卖企业和10家典当企业通过年审。

【二手车交易】 2010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按照《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强化机动车报废回收监管工作。全年回收车辆6.58万台,比上年下降12.33%,拆解车辆6.26万台,增长21.33%。全年二手车交易数量7.31万台,交易总金额16.86亿元。

【“农超对接”工程建设】 2010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扩大农村消费。中山市壹加壹商业连锁有限公司、广东益华百货有限公司作为广东省第一批“农超对接”试点企业,经过一年的运行,两家企业鲜活农产品销售量不断增加,达到国家和省提出的减少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和保障消费安全的要求,对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业管理】 2010年,根据《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省级现代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中山市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中山市物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中山市分公司、中山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中山市中商港科技有限公司及中山市红古轩家具有限公司等项目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引导专项资金,其中物资集团有限公司、红古轩家具有限公司、中商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项目通过省级评审,各获得省级财政补助60万元。

【建设中国粤菜名城】 2010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编写国家美食文化名城创建申报材料和《中山餐饮产业发展规划》,开展中山餐饮业品牌认定与人才培训、“中华南粤美食名城”系列宣传推广工作。12月6日,中山市创建“中国粤菜名城”获得专家评审会通过。专家组向中国烹饪协会推荐中山市成为“中国粤菜名城”。

(杨儒万)

上一篇: 会展业(2009)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会展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