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备供应(2005)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6 【成文日期】2005-12-02 【点击率】1248次


【简况】 2005年,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促进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产量;继续增大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完善粮食基础设施,提高粮食调控和应急能力;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含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储备量、粮食风险基金等4项考评指标。确保地方粮食安全,有效满足社会粮食需求。


【粮食储备】 2005年,按照省下达的地方粮食储备任务,继续增大市级储备规模,强化管理,保障储备粮安全。贯彻国家《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专责做好储备粮的监管,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加强指导承储企业,以粮温为中心,采用先进储粮技术,改进储备粮保管方法,延缓粮食陈化,提高储粮品质和效益。落实检查责任制,分解落实储备粮质量、数量和轮换情况检查任务的责任到人,实行每月记录和汇报制度。完善粮食质量抽检制度,改进采样方式方法,提高抽检储备粮质量监督效能。按照市场和库存状况,及时下达新增储备粮入库任务。严格把好粮食入库质量关,落实储备粮轮换计划。全年市级储备粮轮出量3.62万吨,新增入库及轮入量5.59万吨。


【粮食购销】 全年流通领域的粮食供求平衡,粮价平稳,没有出现断档断供、抢购粮食和粮价暴涨等现象。按照省下达的任务指标,新增市级储备贸易粮1.5万吨,扩大粮食储备规模,提高政府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针对粮食自给率较低的实际,加强行业指导,组织粮食企业加强与粮食主产区合作,做好粮食购销工作。6月中旬,7家粮食企业到广西南宁参加2005中国(南宁)东南亚粮农产品绿色食品展览会暨粮农加工技术设备展览会。6月下旬,11家粮食企业到江西省吉安市和鹰潭市举办粮食产销贸易洽谈会,签订《粮食购销合作协议书》31份,稻谷采购标的达26万吨,双方建立起更紧密的粮食购销合作关系。贯彻落实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坚持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支持农户种粮和售粮,稳定粮食自给能力。


【粮食市场管理】 完善粮食流通体制,加强宏观调控监管粮食市场,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开展粮食经营企业粮食质量安全检查,检查企业的仓储设施、粮食质量、安全生产等情况。推进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全市有33家粮油加工企业获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准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确保市场供应的粮食符合国家标准。做好粮食价格信息的周报工作,加强培训信息员,在全市范围内选择4个农贸市场和2个粮站作为粮食价格信息收集点。建立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共有80家企业纳入统计范围,每月报送粮油统计报表。开展社会粮食统计宣传月活动,做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的宣传发动工作。完成粮食统计年报和2004年度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掌握基础数据,调控粮食市场。健全粮食应急保障系统,确定第二批共5家企业为市粮食应急加工定点企业,提高应急能力。发挥粮食行业协会的服务协调作用,联系协会现有单位会员58个和个人会员10人,召开会员座谈会,出版协会会刊4期,密切企业与部门的联系;加强会员企业与产区联系,培训单位会员人员,引导企业自律,守法生产经营。


【粮食库区建设】 保证粮食储备基础设施的正常运作。维修改造91座破旧粮仓,全面覆盖粮膜,膜面覆盖面积1.48万平方米,铺设塑料管道890条4120米,安装抽风口756个,安装压膜迫坑管2100米,安装仓面井水喷淋装置,开挖水井18口,安装输水管6904米、自动喷头905个,实现141座仓顶喷淋。继续进行市中心粮库一期5万吨仓容的土建工程。建成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山直属库,承担省级储备粮储存任务。


【落实粮食风险基金】 落实粮食风险基金,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保证对粮食市场调控和落实粮食安全资金。按照省下达的粮食风险基金指标和调控市场的实际需要,在2005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粮食风险基金2900万元,专户存储及专款专用,及时足额将市级储备粮费用拨付承储企业,确保储备粮安全。


【军粮供应】 严格监督军供粮油质量,落实军粮供应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配送的“四统一”工作,实行军粮储备专仓存放制度。严格执行《中南五省(区)军粮质量军地联合抽检暂行办法》,坚持一季一送检,把好军粮质量关。维修张家边军供站,召开军粮供应座谈会,密切军地关系,在春节、八一建军节、国庆、元旦等节日慰问部队官兵,征求军需意见,提高各军供站的服务水平。(李庆棠)


附:2005年市粮食局领导名单

局 长:言敏永

上一篇: 商贸流通业综述(200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商品供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