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8》 【成文日期】2017-12-31 【点击率】687次 | |||
【工业概况】 2017年,中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简称“市经信局”)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等各项工作,促进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430.31亿元,比上年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073.72亿元,增长4.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37.26亿元,增长8.3%;完成工业投资327.71亿元,下降0.5%;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56.59亿元,增长24.8%;装备制造业投资145.88亿元,增长0.3%。市经信局驻东区松苑路1号市政府大楼4楼。
【工业技术改造】 2017年,中山市经信局加强市镇两级技术改造备案,全市办理备案686项,累计完成投资124.1亿元,备案项目数、完成投资数分别比上年增长19%、14%,分别占全省总数的11%、7%,均位居全省第二位。掌握全市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情况,征集在建或拟开工建设的优质工业技改项目入库,充实技术改造项目库,完成4批共750个技改项目入库,计划总投资113.3亿元。以智能制造典型示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共建智能制造示范镇带动家电产业转型升级,与南头镇制定《中山市家电智能制造示范镇建设方案》,计划于2020年建设好中山市(南头)家电智能制造示范镇。加强智能制造示范应用,试点建设一批在典型行业具有可复制性和示范应用价值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引导市内工业企业进行生产流程智能化改造;年内,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成为中山市首家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东菱威力有限公司获确定为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广东科捷龙机器人有限公司成为中山市首家省级机器人骨干企业。 2017年,中山市加强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组织申报市技改专项资金,获市级财政扶持项目364个,扶持金额1.37亿元。其中,无偿补助类项目341个、贷款贴息类项目2个、技术创新类项目5个、大型骨干企业类项目13个、公共服务平台3个。全年争取省级技术改造方向、转型升级方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政银企合作专项6个专题项目资金共2.1亿元,全部拨付至对应项目承担单位。兑现事后奖补,全市有20个镇区97家企业获得事后奖补政策扶持,奖补金额共1.65亿元。其中,省级部分1.19亿元、市级部分1898.2万元、镇区部分2687万元,获扶持项目个数、奖补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86.5%、60.6%。设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风险补偿专项资金2000万元,对提供技术改造融资服务的银行等机构给予贷款风险补偿。至年底,与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6家银行签订三方合作协议。解决企业技改融资难题,全年全市技改设备融资租赁基金通过评审起租的项目14个,累计审议项目30个,累计投放融资资金5069万元,形成租金5603.6万元,预期收益675.4万元。
【总部经济】 2017年,中山市经信局开展总部企业、兼并重组等相关工作,总部企业稳步增长。蒂森电梯有限公司、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龙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获认定为2017年度总部企业,全市总部企业总数增至61家。华帝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获经营贡献奖,奖励金额2218.33万元;中山市中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40家企业获市“三高”人才奖,奖励金额1082.19万元,两项合计3300.52万元。14家总部企业的21名人员确认为高管高技人员,可直接办理其子女入学手续。制定《中山市总部企业人才积分制管理加分实施方案(试行)》,对67名总部企业人才给予积分加分。推进3家企业5个项目获500万元兼并重组专项资金扶持。
【“上规上限”工程】 2017年,中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73.72亿元,比上年增长4.9%,规上中小微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88.01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4.08%。其中,中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39.01亿元,增长8%;民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81.57亿元,增长1.9%。至年底,全市有32批1641家企业纳入上规上限培育企业名录库;镇区上报市统计局入库企业453家,其中工业228家,批零住餐和重点服务业企业225家;全市净增规上限上企业57家,其中工业11家,批零住餐和重点服务业企业46家。修订实施《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规上限工程的实施意见》,新增0.5亿元即每年安排不少于2.5亿元作为助保贷业务担保金,对培育企业进行贷款贴息。中国银行等合作银行向388家企业办理“助保贷”业务,累计发放贷款60.13亿元。市经信局落实上规上限企业的贴息政策,全年对98家企业安排贴息资金1308.23万元。
【产业平台园区建设】 2017年,中山市根据《关于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的意见》和各组团的功能定位,部署市产业发展平台九大产业园,分别为东部组团的火炬开发区园和翠亨新区园,东北部组团的民众园、三角园、黄圃园,西部组团的小榄园和古镇园,南部组团的坦洲园和板芙园,总规划面积153.36平方千米。九大产业园建立“园区管理中心+开发公司”的管理架构,由组团管理委员会负责开发建设,并组建开发公司,参与产业平台发展建设和招商工作。在平台建设推进过程中,实行全市招商、土地、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一盘棋”和城乡规划“一张图”。至年底,市产业平台制定相关规划92个,其中实施中的规划57个,新编规划35个。各平台在建项目40个,总投资202.7亿元;签约项目71个,总投资569.68亿元;在谈项目(投资额5亿元及以上)38个,总投资973.41亿元。 2017年,市经信局加快改造既有工业园区。组织专家对盘活闲置厂房和锌铁棚有序改造项目进行评审。广东乐美达集团有限公司等8个盘活闲置厂房项目,盘活面积15.9万平方米;小榄镇竹源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等3个锌铁棚改造项目,改造面积23.8万平方米。
【中山市“实体经济十条”】 2017年,中山市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简称“省实体经济十条”)要求,整合省市政策措施优势,优化企业营商环境,降低中山市制造业企业成本。制定市政府《中山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实体经济十条”的政策措施》(简称“中山实体经济十条”),11月30日开始实施,内容包括10条35款:降低企业用地成本,鼓励工业用地试行“弹性年限出让”“先租后让”出让方式,“先租后让”土地出让年限按不高于30年设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给予风险补偿金补助,鼓励担保机构合理降低担保费率;扶持民营企业上市,形成省、市政策叠加;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将企业投资项目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78项精简到50项以内;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上限,对重大项目,一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上限由3.5提升至6.0,二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上限由3.5提升至4.0,三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上限由2.5提升至3.0。年内,从降低税负成本、社会保险费成本、电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物流成本等多方面措施着力,为全市企业减负124.18亿元。其中,通过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全面扩围以及其余各项税收减免政策,减轻企业负担61.24亿元。
【品牌商标建设】 2017年,中山市鼓励镇区依托产业集群,开展品牌培育工作,打造区域品牌,拥有古镇轻工(灯饰)、火炬开发区生物医药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2个,古镇灯饰、中山美居国家产业集群品牌示范区(试点)2个。举办全市工业企业品牌培育交流会,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导师进行专题辅导。认定中山市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师34名。创建为全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城市,是全国首批获得该荣誉称号的6个城市之一。制定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方案(2016—2020年),建立全市改善消费品供给项目库,开展全市“三品”调研,组织企业参加“三品”工程专题研修班。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017年,中山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营业收入20002万元,比上年翻一番;提供智能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290个,并获170多家企业采纳实施;线下培训技术人员335名,线上教育学员1400名,颁发国家职业技术等级证书208张。该平台获省经信委认定为“广东省精密电子和家电产业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3月,中山市智能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开业,重点提供灯饰、五金、家电、家居等领域的产品智能化改造,全年联系接触中山各行业制造型企业500家,推广制定智能产品及智慧厂区整体解决方案137套,获企业接受认可58套,立项研发53套。全年平台收入2500万元、拉动制造业产值2亿元;汇集设备及生产数据983亿条、产品及用户行为数据250亿条,拉动行业数据增值服务收入1500万元。6月,智能裁剪快速加工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业,建成4个分中心、8条裁剪流水线、16条铺布流水线,服务企业105家,加工柔性材料3800多万件。年内,市经信局初步形成中山“互联网+”共享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并计划于2018—2020年建设完成,该平台将提升中山市工业设计水平。
【节能降耗】 2017年,中山市强化节能监测预警,按季度公布各镇区节能指标完成情况预警“晴雨表”,加强对指标完成不理想镇区的预警,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和镇区能耗下降。举办主题为“节能有我,绿色共享”的节能月宣传系列活动,派发节能小常识手册1500本、节能宣传海报2000张、节能小礼物2000份,提高市民资源意识、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09.0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2%。推进清洁生产,认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单位2家,组织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培训200家,获省经信委评核“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企业5家。组织火炬开发区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并推荐其成为省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单位。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江龙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入选全国第一批绿色工厂。推动企业去产能,督促3家印染行业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设备,淘汰落后产能7600万米。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工作,建立产业梯度转移项目月报制度,向粤东西北地区梯度转移完成项目56个。7月,创建第三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石岐区办事处入选广东省第三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名单。
【电力能源保障】 2017年,中山市总供电量271.9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51%;用电量279.43亿千瓦时,增长7.75%,其中工业用电181.19亿千瓦时,增长7.98%,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0.2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64.84%。全市成品油销售量107.9万吨,增长10.81%。市经信局推荐企业申请电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资质和进入广东省售电市场售电企业目录。至年底,中山有电力大用户企业12家,电力一般用户90家,进入广东省售电市场售电企业目录7家。市经信局与市供电局开展《中山市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立法工作,起草《中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重要电力用户的管理办法》。
【中山美居产业园】 2017年1月,中山美居产业园孵化器获国家科学技术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中山市首家民营性质的国家级孵化器。市内共有国家级孵化器3家,市级以上孵化器48家。中山美居产业园孵化器创办于2013年,产业园孵化及毕业企业总数超200家,拥有各类知识产权数391个,获政策扶持企业200家,扶持额度3000万元,至2017年底,提供融资5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毕业企业总产值超5亿元。
【“中德智能制造”论坛】 2017年11月16日,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德智能制造·中山论坛在中山市举行,论坛以“中山智造,制造未来”为主题。来自德国和中山市政界、工商界、学界的200多名知名人士、企业家、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中德智能制造对接、职业教育发展、制造产业人才培养等话题。为中山制造向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转型“把脉问诊”开出良方,会上还举行了“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职业教育全球网络(VETnet)项目合作单位”牌匾和“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职业教育全球网络(VETnet)项目专家”证书的颁发仪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