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工业与信息化2011)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2》 【成文日期】2011-12-01 【点击率】1848次

【工业概况】 2011年,中山实现工业总产值628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44.22亿元,增长15.2%,总量居珠三角9市第5位。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52.39亿元,增长17.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6个百分点;“三资”工业企业增加值652.69亿元,增长12.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46.84亿元,增长14.4%;销售产值5500.54亿元,增长16.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236.46亿元,增长18.8%;利税总额335.61亿元,增长23.8%,利润总额203.79亿元,增长20%;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7.88%。中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简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驻东区松苑路1号市政府大楼4楼。


【产业结构优化】 2011年,中山市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增加值5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4%,高于轻工业增速5.1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例为57.9∶42.1;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3%;支柱产业平稳增长,六大支柱产业(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医药产业、电气机械及金属制品业、纺织服装业)增加值增长16.3%;内外源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内外销比例为66.95∶33.05。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11年,中山市推进《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灯饰产业(古镇)整体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和《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突破点工作方案》的实施,选定古镇镇、小榄镇作为产业转型升级试点镇。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2200万元重点扶持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61个,带动项目总投资13.68亿元。全市共有11个项目获省以上扶持资金1520万元,23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其中中顺、咀香园、美味鲜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龙头示范企业,古镇申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通过初审及现场考察。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组织中山工业设计企业成立跨行业、跨部门、全市性专业组织中山市工业设计协会。电气机械及金属制品业、纺织服装业分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22.8亿元和587.6亿元,分别增长17.5%和19.2%。


【产业转移】 2011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制定《中山市推动产业转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财政配套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转移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制定《中山市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对各镇区进行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组织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园、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园参加中山“3·28”招商经贸洽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组织镇区和企业到产业转移园进行考察和项目对接,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落户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园,东升镇商会与肇庆市怀集县政府联手打造肇庆首个绿色家具产业园。2011年,中山参与共建的4个产业转移园已开发面积3.87万亩,已开工建设项目343个,投资额729.5亿元,其中已建成项目268个,投资额545.6亿元。


【促进节能降耗】 2011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全市6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和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情况专项监察,对市内30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日常节能监察。组织企业参加2011年广东省节能宣传月启动仪式暨2011年国际(广东)节能展,开展各种节能宣传活动,推广节能技术产品应用。开展以“节能低碳新生活,公共机构做表率”为主题的2011年低碳体验日等活动,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76.5万吨标准煤,增长5.4%。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2011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作,广东小飞将防盗设备有限公司、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山琪朗灯饰厂有限公司、中山市荣昌金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中山市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中山联合鸿兴造纸有限公司、创尔特热能科技(中山)有限公司、中山市宝悦嘉电子有限公司8家企业通过省“4个100”示范工程(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示范工程、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工程、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示范工程和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示范工程)审核。推进建设“北斗城市”产业化项目和“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珠三角区域示范工程”重点项目,申报全国首个“北斗”产业化示范市和国家级软件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开展全市数据交换中心项目建设,推进中山市政府云服务(云计算)平台项目,以云计算为技术切入点,推动全市网络租用、设备采购、机房建设、软件及网站开发等科学规划和建设。


【政务信息化建设】 2011年,中山市完善《中山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平台(一期)建设》和《中山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推进“一网式”审批工作,提升行政效率,完善门户网站建设。在2011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中山市政府网站在全国300个地市级政府网站中排名第二。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1年,中山市发展新能源(含新光源)、新型电子信息和健康医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2900万元重点扶持新兴产业企业8家,项目33个,带动项目总投资60.16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申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资金,大面积高速无掩模光刻机技术产业化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专项,获省专项扶持资金9500万元,14个项目获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银企合作专项资金8616万元。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分别被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或培育企业。全年新能源(含新光源)产业规模以上产值53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2%;电子信息产业产值814.48亿元,增长16%;健康医药产业产值355.52亿元,增长18.9%。


【发展装备制造业】 2011年,中山市发展电梯及配件、船舶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600万元扶持广新海事重工股份公司船舶及海洋工程等6个项目,带动项目总投资17.05亿元。广新海事重工下水船舶扩大产能,中机重型钢构项目、中船项目、中铁南方装备基地钢构项目相继投产,以临海装备制造基地为主体的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中山)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蒂森电梯为龙头的国家电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全年实现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17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推进总部经济工作】 2011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落实《关于鼓励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总部企业认定办法、总部集聚区认定办法、总部企业和总部集聚区扶持办法等系列配套政策并报市政府审批,培育和引进一批企业在中山设立总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扶持内资百强企业】 2011年,中山市实施《推动一百家内资企业做强做大实施方案》,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扶持百强内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安排1000万元用于扶持百强内资企业做强做大启动资金,全年安排扶持资金3556万元,对79家内资百强企业给予扶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957.9万元。百强内资企业做大做强初见成效,销售收入和税收分别比上年增长20.3%和20.4%,实现工业产值超百亿元企业2家,超30亿元企业11家,超10亿元企业32家;有85家企业建立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建立省级技术中心企业30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3.1%,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6%;有56家企业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名标,其中国家级名牌名标企业25家,54家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百强企业中12家企业已在境内外上市,2家企业筹备股票发行,2家企业申请上市已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受理。在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发布的广东省2011年500强企业名单中,中山市14家企业上榜,其中雅居乐地产、广东建华管桩、明阳风电位列百强企业,建华管桩、明阳风电、邦太电器3家企业入选“2011年广东省制造业百强企业”。
 

【民营企业招商】 2011年,中山市开展国内知名民企招商活动,引入平安信托、苏宁电器、民生银行等一批知名企业,落实招商项目168个,总签约额超2000亿元,项目合同率66.9%。以举行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为契机,举办42项重点项目启动、开竣工仪式,投资总额1955.8亿元及其中产业发展项目19项,投资总额1231.35亿元。


【淘汰落后产能】 2011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推进造纸、漂染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完成纺织印染等行业化学需氧量(COD)结构减排项目61项,非电力二氧化硫(SO2)结构减排项目2项,淘汰年产5000吨瓦楞纸生产线4条、玻璃落后产能270万重量箱,淘汰神湾等镇区印染落后产能200万米,完成省下达小火电机组(5万千瓦及以下燃煤燃油小火电机组)关停任务和各项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2011年,中山市自愿性清洁生产备案企业110家,通过省、市“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两级验收企业22家。白石村沼气工程、中山益达牛仔布循环利用等示范项目效果显著。黄圃镇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授予首批“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称号。推动嘉明电力三期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黄圃镇“上大压小”(上大机组,关停小机组)热电联产、中空通风墙体产品、环保固体燃料工程等项目建设。


(杨儒万)
 

上一篇: 工业行业(2010)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工业行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