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1》 【成文日期】2010-12-01 【点击率】1589次 | |||
【概况】 2010年,中山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工业商贸和信息化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工业生产总值527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全社会工业增加值1022亿元,增长16.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2%,拉动经济增长9.1个百分点。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805.2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5.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63家,实现总产值5023.63亿元,增长20.7%。其中,支柱产业总产值2871.53亿元,增长24.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7.2%;轻工业总产值2792.14亿元,增长15%;重工业总产值2231.49亿元,增长2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431.48亿元,增长37.8%,实现利润273.96亿元,增长39.8%。企业亏损个数下降43.2%,亏损面下降4.9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0.55%,比上年提高17.88个百分点。全市民营工业企业4.6万家,比上年增加7800多家,其中长青、明阳、欧普、华帝、大洋等5家工业企业获评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民营工业企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05.32亿元,增长21.1%,完成投资213.99亿元,增长23.2%。 【产业结构优化】 2010年,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工业向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方向发展,规模以上重工业增长28.6%,高于轻工业增速13.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为55.6:44.4,重工业比重增加2.7个百分点。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及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等产业快速发展。其中,大洋电机进入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领域,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全球首台3兆瓦超级紧凑型海陆风电机组,并于10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产值、市值均超100亿元。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10年,按照《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将家用电器、纺织服务、金属制品三大传统产业35个项目、13个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列入省经信委重点扶持项目。省、市、镇区各级政府成立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配套扶持政策,设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对获扶持的重点项目予以扶持。支持传统产业关键技术领域、薄弱环节攻关的技术创新项目,对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企业给予一定补助。健全投融资保证体系,对符合信贷条件的优势传统产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产业集群优化升级】 2010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通过产业平台项目申报、会展宣传、建立电子商务等方式推动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制定实施17项产业集群联盟标准,向省经信委报送小榄锁具、古镇灯饰、南头家电、大涌红木、黄圃腊味等5个产业联盟标准总结材料,为省经信委拟定《广东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意见》提供参考材料。市镇共建阜沙镇淋浴房生产基地项目初具规模,吸引43家国内外品牌企业落户,总投资近40亿元,90多家供应商和经销商进驻加盟。全市8个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通过省的年度工作考核。 【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2010年,中山市4个产业转移园开发园区面积3.76万亩,签订投资协议(含意向)项目489个,意向投资额1428.1亿元,其中签订正式协议项目369个,总投资额1034亿元。园区开工建设项目329个,投资额715.3亿元,其中建成项目252个,投资额294.3亿元。4个产业转移园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10亿元,解决就业人数15.24万人,其中本地就业人数10.17万人。作为首批省级产业转移示范园的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园和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跃升为当地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新兴产业的聚集地。 【促进节能降耗】 2010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加强技能目标考核,将“十一五”节能责任逐级落实到各镇区和各重点耗能企业,加强节能监察和服务,对全市公共机构开展节能专项监察行动,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摸底调查,配合省监察中心对相关行业开展的节能对标达标工作,加强对造纸行业以及商贸酒店领域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工作。全年推广72万只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关停5万千瓦及以下的燃煤燃油小火电机组,淘汰漂染行业落后产能3000万米,积极推广大信新都汇(石岐站)及中山市大信置业有限公司小榄分公司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全市建设工程使用新墙材的比例为93%,发展新墙材生产企业35家,生产新墙材28.7亿块标砖,累计节约和保护耕地4743亩,节约标煤18.34万吨。小榄镇对全镇年耗10万多吨标准煤的400多台锅炉实行分步节能改造。全年全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0.6394吨标准煤。 【推进名牌战略】 2010年,中山市加大力度促进名牌、名标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实施品牌化经营,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争创名牌名标。全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9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1个,新增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1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2个。全市累计有249家企业共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名标407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6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10个,中国名牌产品2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115个、(农业类)31个,国家出口免验产品4个,中国名牌产品21个。 【扶持工业企业发展】 2010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拟定《中山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十二五”全市工业发展和产业调整优化提供导向。制定或修订《中山市工业再上新台阶若干政策意见》、《中山市关于加强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的实施意见》、《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意见,促进工业发展。2010年,中山市企业创新发展获得国家和省的各类扶持资金7079.5万元,其中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专项资金5295万元,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资金1374.5万元,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150万元,流通领域专项资金260万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金融机构召开信贷产品推介会,鼓励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开展信用融资合作,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向企业倾斜,协助对443家企业核发年度贷款补贴共3970万元,全年全市中小企业贷款增加33.14亿元。市财政安排470万元扶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被评为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十佳单位,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山市家电创新中心被评为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2010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企业申报省“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四个一百”示范工程(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装备制造数字化、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4个领域分别选择100家示范单位),举办各类信息化讲座和电子商务推广活动,总结古镇灯饰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经验,规划家电与休闲服装等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和支撑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促进更多的中山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开拓国内外市场。与阿里巴巴、中山网、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就有关平台建设进行初步沟通,组织企业参加乐从电子商务经验推广会议,借鉴成功发展模式。广东(中山)软件和数字家庭产业孵化基地、广东省新光源高新技术应用基地和广东健康医疗信息技术服务区等10多个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纳入省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政务信息化建设】 2010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起草《中山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对全市30多个部门单位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进行调研,确保建设方案与市党政平台互连共享,减少重复投资。对全市40多个项目进行评审,严格执行项目评审和验收程序,确保项目绩效。举办9期处级干部信息能力提升培训班和20多场科级及以下干部信息能力考试,全市320多名处级干部和2000多名科级及以下干部完成培训学习并通过考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