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3年,全市经贸系统克服“非典”疫情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煤油电等能源供应紧张带来的压力,确保工业商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超过年初预期。
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768.07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完成年预期目标的111.4%。其中规模以上完成工业总产值1529.48亿元,增长35.7%;规模以下完成工业总产值238.6亿元,增长14.60%。全市规模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318亿元,增长29.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速在经济特区和珠三角十城市中分别排名第5位和第1位。
产销衔接水平较高,发挥出口拉动作用。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520.8亿元,比上年增长33.66%;产品产销率达98.52%,比上年提高0.27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742亿元,增长37.07%,占全部销售比重48.79%,高于生产增长5.76个百分点。
优化工业经济结构,镇区工业发展保持高位增长。增强支柱产业对工业增长的支撑作用,全市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35.2亿元,比上年增长36.24%,占全市总量比重69.88%,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8%,拉动工业增长24.4个百分点。食品饮料、家具制造、医药制造、包装印刷等行业发展较快,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79.65%、86.39%、49.03%和18.46%。各种经济类型发展较快,私营个体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484.7亿元,增长49.39%;“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38.6亿元,增长31.66%;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3.1亿元,增长35.14%;集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8.8亿元,增长22.1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3亿元,增长2.97%,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1.07%。加快镇区工业发展,19个镇区生产增长速度在平均增幅以上,火炬开发区、石岐区、东区、小榄镇、坦洲镇、南头镇、沙溪镇、三乡镇、古镇镇和东升镇10个镇区工业总量超过60亿元,南头镇、沙溪镇、三乡镇和东升镇4个镇区成为新一批工业强镇。
对工业的投入持续增长,增强更新改造投资的拉动作用。工业利用外资额继续增加,实际利用外资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民间资金增加对工业的投资,全年累计投入109.2亿元,增长33%。全年新增投产企业累计1612户,增加281户;其中新增外资企业418户,新增民营企业1194户。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5.9亿元,增长35.09%。企业加大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已通过项目竣工验收的技改贴息项目170项,实际投资结算总额41.5亿元,项目投入超过前4年享受贴息扶持项目的总和。
改善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全市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4.71%;入库税收48.23亿元,增长24.47%。工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2.5%,提高12.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0.08%,提高8.34个百分点,增长质量有所提高。
【坚持内外源经济并重,开展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 克服“非典”的不利影响,跟踪落实签约项目,2003年中山经贸招商洽谈会签订项目履约率达90%以上,增强了工业发展的后劲。部分镇区充分利用“非典”过后的恢复期,前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拓宽引资空间。通过引进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较高的项目,提升招商引资的水平,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宣传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制定《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中山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打造服务型工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做好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坚持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权益保障的方针,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全年对民营企业技改项目贷款贴息资金3128万元,占全市贴息资金总额的64.6%。
【加快园区开发建设,推动工业发展上新台阶】 各镇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争创中山市工业示范园区的实施意见》,加快开发建设40个已获批准立项的工业园区,按照“高标准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效能产出”的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市财政拨出2000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提高园区建设水平。40个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1.96万亩,已开发面积13.09万亩;已引进企业3092家,累计引进资金78.86亿美元,其中已到位资金67.8亿美元。园区内投产企业1720家,年生产能力654.24亿元;在建企业521间,年生产能力预计达210.23亿元。火炬开发区中炬高新产业区、坦洲第一工业区、南头升辉工业区、中山民营科技园、小榄工业区被市政府授予中山市工业示范园区称号。
【推进名牌和质量振兴战略,提升工业的发展优势和竞争力】 全年工业企业获中国名牌产品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4个(其中农业类名牌产品6个),国家免检产品1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8个,至年底全市获省以上名牌名标、国家免检产品共111个,名牌名标、国家免检产品拥有量居全省前列。市政府表彰和奖励了2003年度获省以上名牌名标和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的企业,共发放奖金1320万元。市经贸局、质监局等部门联合行动,对灯饰等行业性、区域性产品开展质量专项整治工作,提高品牌的综合竞争力,2003年中山市被评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
【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加大引导扶持企业技改的力度,全年全市核发技改贴息资金3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其中专项用于扶持工业企业技改贷款贴息3500万元。经审核190个项目符合技改贴息的申报条件,总投资概算为45亿元。其中已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170项,实际投资结算总额41.5亿元。年内对164个工业企业技改项目进行贴息,累计拉动企业技改投入40.2亿元。引导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新建并经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5个。推动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镇区协调发展】 通过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实施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推动电气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五大支柱产业提速发展,五大支柱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8%,拉动工业增长24.4个百分点。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提高产业聚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火炬开发区电子信息、小榄音响制品、古镇灯饰、沙溪服装、南头家电、大涌红木家具、黄圃食品等特色产业工业产值普遍增长约30%。包装印刷、医药、汽配等新兴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至年底,全市建成13个国家级的专业化生产制造业基地,初步形成优势明显的区域特色经济。
【加强经济运行宏观管理和调控,确保工业商贸经济平稳运行】 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工业商贸运行情况以及周边城市发展动态,提高对经济运行监测与分析水平。多次召开全市性工业会议及每季一次的镇区经济运行分片会议,及时掌握情况,针对“非典”疫情期间部分镇区抢购食盐、粮食等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做好防范和疏导工作,把影响减少到最低,确保全市工业商贸经济平稳向上。做好工业强镇(区)各项指标的统计工作,及时通报各镇区争创工业强镇(区)情况,推动镇区工业发展上新台阶。协助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争创中山市工业示范园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中山市工业园区110千伏供电线路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转发市经贸局〈中山市电网建设绿色通道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中山市市级软件企业评选办法》和《中山市信息化示范单位评选办法》,根据全市工业发展的现状修订《工业强镇(区)考核办法》和《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等文件。加强电力运行调控,实行错峰用电和新的峰谷电价政策,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加快建设在建的500千伏香山变电站、220千伏同益、旗乐、逸仙3个变电站和15个110千伏变电站等电网、电源基础设施。争取省政府和省经贸委的支持,批准南朗电厂2×18万千瓦机组和小榄永安电厂2×18万千瓦机组两个“以大代小”电厂技改项目立项。落实工业园区10千伏供电线路建设项目,第一批至第三批项目共架设10千伏线路347.59公里,投资1.36亿元;第四批在建项目41项,计划投资4988.17万元;第五批申报立项33项,计划投资4419.6万元,为工业园区提供电力保障。打击破坏偷盗电力设施和偷用电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电力设施安全可用。
【推进企业信息化,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互动发展】 以应用为切入点,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抓好设计制造信息化(CAD、CAM、CIMS等),在企业中广泛推广应用OA(办公自动化)、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和SCM(供应链管理)系统,引导支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和扶植信息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制定《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中山市市级软件企业评选办法》和《中山市信息化示范单位评选办法》等文件,扶持和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提高软件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整体水平,带动信息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换代,推动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平衡发展。
【办好大型经贸会展活动,开拓国内外市场】 不断提高重点会展的规模和档次,突出专业性,提高国际化程度,强化信息传递和交易功能,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克服“非典”疫情的影响,办好2003年中山经贸招商洽谈会、沙溪休闲服装博览会、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等会展,组织企业参加“广东—湖北(武汉)经贸合作洽谈会”、“中国国际西部博览会”、“广西投资贸易洽谈会”等经贸活动。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步伐,巩固和扩大欧、美、日和港澳等原有出口市场,开拓俄罗斯、中东、东欧和非洲及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参与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中山的城市形象和产品竞争力。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按照全国和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工作会议精神和总体部署,开展产品质量打假、拆迁高压走廊违章建筑、打击走私、整治金融秩序、安全生产、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毒鼠强等专项整治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33115人次,检查企业28139家,查办案件3483宗,查处各类违法、违章人员433人,罚没款项9096.5万元,严厉打击了扰乱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使市场经济秩序得到明显好转。
【发展现代流通业】 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意见》的精神,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中高级批发市场和现代物流加速发展。加快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君悦豪庭、顺昌广场等一站式购物广场相继开业,逐步兴建镇区的商业街、大型连锁超市,启动西部物流、火炬开发区物流规划建设,提升中山的生活服务业的质量。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遏止发生重特大事故】 建设长效机制,依法加强市镇两级安全监管机构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充实安全监管队伍。抓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和制造业安全整治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加强安全培训,全年培训注册安全主任4358人,举办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从业人员培训班4期,培训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554人。开展2003年第二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古小鹏)
附:2003年市经贸局领导名单
局 长:李武彪
副局长:黄树濂 黄桂光 侯银辉
2003年中山市获广东省著名商标单位名录
单位名称
|
商标
|
中山市美日洁宝有限公司
|
花世界
|
中山市小榄镇振华电器有限公司
|
JEBO+图形
|
中山市永宁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WY
|
中山市龙的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龙的+LONGDE
|
中山市三角纸品制造有限公司
|
三角+SANJIAO+图形
|
中山市榄菊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
榄菊+图形
|
中山市三和混凝土桩杆有限公司
|
三和
|
中山市盛兴幕墙有限公司
|
盛兴+图形
|
中山市建华管桩有限公司
|
图形
|
中山市劲力冷冻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劲力+图形
|
中山市凯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强力
|
广东省中顺纸业有限公司
|
太阳+图形
|
中山市樱雪燃气具有限公司
|
樱雪+Inse
|
中山市柏仙多格制衣贸易有限公司
|
柏仙多格
|
中山市华锋五金制品厂
|
华锋+HUAFENG+图形
|
中山市家用电器总厂
|
千叶+Tsin ip+图形
|
中山市长青燃气具有限公司
|
创而特
|
美加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
爱浪+AVOGHT
|
2003年中山市获国家、省名牌产品企业名录
企业名称
|
产品名称
|
一、中国名牌
|
乐百氏(广东)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
“乐百氏”瓶装饮用纯净水
|
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
“岐江桥”酱油
|
二、广东省名牌
|
中山市咀香园食品有限公司
|
“咀香园”杏仁饼
|
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
|
“华帝”吸油烟机
|
广东铁将军防盗设备有限公司
|
“铁将军”汽车电子防盗器
|
中山市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铁城”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
中山市美日洁宝有限公司
|
“樱雪”沐浴露
|
中山市嘉丹婷日用品有限公司
|
“澳雪”沐浴露
|
中山市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
|
“芦荟图形”芦荟胶
|
粤海装饰材料(中山)有限公司
|
“PACO柏高”强化木地板
|
中山市环宇实业有限公司
|
“锚”PVC吸排水管
|
中山市金三角成衣有限公司
|
“第五街5STREET”牛仔服装
|
中山市剑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剑龙”牛仔服装
|
中山市柏仙多格制衣贸易有限公司
|
“柏仙多格”休闲服
|
中山皇冠皮件有限公司
|
“皇冠CORWN”箱包
|
广东美怡乐食品有限公司
|
“美怡乐”冰淇淋系列产品
|
中山中粤马口铁工业有限公司
|
“GDTP”马口铁
|
中山市家用电器总厂
|
“千叶”电风扇
|
中山市新晨星玻璃厂有限公司
|
“菊花”玻璃马赛克系列产品
|
中山市鸿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鸿运”高强度混凝土管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