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8年,全市经贸系统坚持发展创新,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完成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09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全市工业销售产值3971.54亿元,增长16.02%,产品销售率达96.54%。全年完成工业产品国内销售2516.83亿元,增长24.98%;出口产品交货值1454.71亿元,增长3.21%,内外销售比例为63∶37,内外源型经济结构趋于优化。支柱产业发展良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化学工业和金属制品等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44.49亿元,增长11.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52.7%。加快工业结构适度重型化进程,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增速,重工业增长15.8%,高出轻工业增速6.7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调整为60.2∶39.8。
【保障能源供应】 电力供应克服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珠海机组检修等不利因素影响,基本实现供需平衡。全年社会用电量156.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工业用电量109.55千瓦时,下降1.37%。全年社会总供电量151.73亿千瓦时,增长2.23%。系统最高供电负荷为279.8万千瓦。年末国际燃油价格大幅回落,省“粤国Ⅲ”油源充足,保证供应,中石化、中石油(中油BP)汽油敞开供应,社会加油站柴油间歇性供应量增多,能源供应保持稳定。全年全市成品油销售66.71万吨,增长1.14%;柴汽油年末库存1.74万吨,其中柴油7073吨,汽油1.04万吨,分别可维持全市供应9.18天和9.19天。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进一步提升发展产业集群,推进区域合作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珠三角西岸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集群由加工制造环节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构建产业集群发展的配套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产业集群整体水平。全市有国家级产业基地26个,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7个,其中大涌牛仔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进入广东省第三批产业集群省级示范区的初选公示名单。稳步推进产业转移,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双转移”工作部署,加强实地调研,创新转移模式,转换发展空间,开展转移企业的调查摸底,掌握企业转移实际情况。至年底,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已开发面积3.73万亩,投入开发资金41.69亿元,签订投资协议项目384个,其中已开工建设项目224个,占地面积1.83万亩,投资额333.86亿元。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1715.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6%,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高出4.05个百分点。推动现代物流业、现代信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13.56亿元,增长12.7%,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3.9%,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围绕重点行业和高增长行业,调整产业发展指引目录,培育和发展风电产业、船舶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软件产业、小榄家居安防产业、港口游艺游戏产业、三乡古典家具产业和阜沙沐浴房产业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推进技术改革创新】 鼓励企业增加技改投入,扶持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加大对企业技术中心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知识产权意识,推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促进全市产业优化升级。全年受理企业技术改造备案项目118项,计划投资总额15.59亿元。全市更新改造完成投资35.1亿元,比上年增长33%。市财政扶持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共99项,扶持资金3321万元,获扶持项目总投资21.19亿元。2008年,认定市级技术中心29家,省级技术中心3家,全市累计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14家,市级258家。有33个项目争取到省经贸委用于扶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资金3205万元,5个项目分别中标省市联合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招标项目、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项目,以及省重大技术改造招标项目,是获省财政扶持项目最多、金额最高、中标项目最多的一年。
【推进名牌战略】 各职能部门和镇区积极推进创建名牌名标的计划和申报工作,创名创优成效显著。全市有90家企业申报省级以上名牌名标,有24件产品获省级以上名牌名标。其中美的电器、琪朗灯饰、大洋电机等3家企业被国家质检总局评定为国家免验产品,成为中山首批拥有国家免验产品的企业。名牌名标产品和企业产值增长多在20%以上,成长性好。
【加快流通服务业发展】 做好流通扶持资金的申报和审核工作,确定25个符合评审资格的项目,给予资金补贴的项目22个,安排资金共470万元。加大力度推进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组织部分企业分别与北京商务港有限公司和浙江省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公司接触和磋商,促成市政府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供切实可行的信息平台,帮助中山企业提升电子商务的使用率和应用水平,以信息化拓展国内外市场。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划建设工作,全年规划新增建设农家店129家,其中镇级店20家,村级店109家,配送中心新建项目1个、改造项目2个。
【贯彻落实节能降耗目标】 实施热电联产、锅炉改造、电机节电等重点节能项目,2008年全市综合能耗稳步下降,全市单位“GDP”能耗0.665吨标准煤/万元。属于省“双千节能行动”的40家重点耗能企业(含5家省监管企业)已全部通过节能考核。制定《中山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节能和清洁生产项目资助实施细则》,编制《中山市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聘请认定首批共30名节能专家,为节能降耗工作开展节能技术服务和节能考核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做好自愿性清洁生产达标企业规划和实施工作,6家企业通过自愿性清洁生产市级的认证考核。
【加强市场监管】 加强对拍卖、典当、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生资源回收的行业管理,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加大对生猪屠宰、酒类、盐业经营以及民用爆炸物品的监管力度,建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强化行业管理手段,加强和完善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成立中山市家用电器行业协会和中山市照明电器行业协会,全市有市级行业协会17个。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治理商业贿赂、农资打假、打击传销、查处无证照经营、打击烟草制假贩假、打击价格违法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整治手段,加大惩治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古小鹏)
附:2008年市经贸局领导名单
局 长:谢克球
副局长:欧阳安 黄树濂 侯银辉 吴月霞 张 曙 罗日全 叶新雄(9月起) 赵 卫(8月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