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建材工业(1999)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0 【成文日期】1999-12-06 【点击率】1255次


【简况】 实现工业总产值20.69亿元,从业企业208家。其中,市属工业产值4.22亿元,从业企业6家;火炬区工业产值3.96亿元,从业企业5家;镇村工业产值11.58亿元,从业企业150家;私营工业产值0.93亿元,从业企业47家。主要工业产品完成平板玻璃(重量箱)100.29万箱,日用玻璃2.26万吨,玻璃马赛克1548.53万平方米,水泥33.55万吨,釉面砖5856万平方米,水磨砖20万平方米。


【改革工作取得较大突破】 玻璃集团公司对马赛克厂、日用厂、白玉玻璃器皿厂、冠华公司实施了风险抵押承包、模拟法人独立经营、产销一体化的改革方式,以风险抵押承包方式建立新的营销体制。对气体厂采取租赁土地和出售厂房、设备给经营者的资产转让方式搞活经营。实施改制后,取得一定的成效,其中冠华公司、日用厂产值分别增长2.3%和23.1%。逐步建立健全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系统,把整个机构压缩为4个办公室,人员精简率为45%。


【调整产品结构,推动经济增长】 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日用厂增加生产线和印花设备,提高需求量大的印花杯的生产能力,全年销售平光印花杯3126.43万只,增长8.3%;马赛克厂将双面切、玻璃砖与单面切产品产销比例调整为8:2,全年双面切、玻璃砖销量达3068万联,增长8.8%;水泥总厂扩大墙体粘结剂和防渗宝的产量,全年墙砖粘结剂销售1945吨,墙体防渗宝779吨,分别增长28.3%和220.6%。调整布局,拓展市场。马赛克厂以省内外大中心城市为启动点,向周边市场辐射,并对目标市场划分包干区域,全年马赛克实现满负荷生产,销量达1.36亿联;水泥总厂充分利用散装水泥的优势,积极发展镇区经销点,连成销售网络,全年散装水泥销售创历史高水平。针对上年出口持续下降的局面,重新调整了客商商务档案,把指标分解到个人,使出口业务量有所回升。马赛克出口量达1531.39万联,平板玻璃出口6万重箱,水杯出口1369.54万只,管桩出口6.74万米。


【技改挖潜】 积极开展技改挖潜工作。日用厂将传统的固定探针法投料改为间歇式投料,将2#窑双线改为一窑三线、1#烤花炉增设压机,扩大小容量杯种生产和扩大烤花量,降低了能量的耗费,杯模耗用量下降48%,水杯平均收成率有明显提高。马赛克厂采取改单线炉为双投料口、改变推料机角度、调节熔炉化工艺等措施,收到提高质量和增产降耗的良好效果。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第三代产品水晶砖的研制工作已完成了设备的安装并投入试产。水泥总厂成功开发玻璃马赛克界面处理剂、砌沙浆专用剂和嵌缝剂3个新产品,逐步向干粉建材产品系列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建材总厂自行研制成功LMJ6-20型异型砖液压自动成型机,已通过了省级新产品技术鉴定验收。

上一篇: 纺织工业(1999)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电子工业(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