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象(201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8》 【成文日期】2017-12-31 【点击率】1020次

【气象工作概况】 2017年,中山市气象局(简称“市气象局”)深化气象改革,建设气象现代化,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打造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和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深化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中山市防雷设施检测所转制。重视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全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其中一级核心论文3篇。市气象局驻西区升华路6号。

 

【气象服务】 2017年,中山市气象局以创新引领发展,打造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和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应对“5·24暴雨”、强台风“天鸽”、台风“帕卡”“玛娃”等重大灾害性天气,全年发送《气象信息快报》86份、《重大气象信息专报》5份、气象决策短信256万人次;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天气信息,“天鸽”“帕卡”期间,5天内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2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1次,启动最高级别的I级防风应急响应,发布“防台风全民动员令”,全市停工、停产、停课。完善各类气象基础观测设施,安装完成大东裕(70米)、第二办公区(100米)和利和双子星(200米)的城市冠层自动观测设备,推进X波段雷达协同组网建设和Ka波段测云雷达的调研和选址工作,安装完成紫马岭公园X波实验段雷达。提升预警预报服务精细化,印发《中山市气象灾害分区预警实施方案》,5月,首次发布分区预警信号,实现政府主导的气象灾害分区预警,多家媒体对中山市首次试行分区预警作专题报道。

    年内,市气象局以预警信号为先导,完善停工停课机制,与市教育和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完善高级别气象预警信号停工停课机制,并将高级别台风暴雨预警信号停工机制纳入《劳动合同标准版本》和《中山市用人单位用工管理规章制度(2017)》。升级“中山天气”APP和微信公众号,利用短时临近预报产品开放覆盖全市的区域指标自动站数据;开展全市气象信息员汛期动员和业务培训,举行气象灾害应急培训暨气象灾害应急演练。依托中山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创新气象宣传方式。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申报2018年“科普中国”落地应用e站项目建设。市气象科普基地参加首届全国气象科技周活动。市气象局与市民政局、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市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联合举办群众性科普活动。提高青少年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11月,在市青少年宫举办第三届中山市青少年气象知识大赛,全市各镇区、直属学校的23支代表队参加比赛。建立纪念中学、火炬开发区第一中学等校园科普气象站5所,组织科普进校园活动5场。

 

【暴雨天气】 2017年,中山市暴雨日数(11日)比常年平均(8.5日)偏多,大暴雨日数为1日(与强热带风暴“玛娃”有关),少于常年平均(1.9日)。第一场暴雨出现于5月4日,较常年偏晚。前汛期暴雨日数为4日,后汛期暴雨日数为6日,连续性暴雨出现时间分别为6月17—18日、8月27—28日(与台风“帕卡”有关)。全年总暴雨量783.0毫米,占全年雨量的42.6%,比常年平均暴雨量(760.4毫米)偏多3.0%。5月4日,受短波槽、切变线和冷空气影响,中山市普降暴雨。5月3日20时至4日20时,全市有14个指标站录得暴雨降水,鸡笼水闸录得最大雨量72.3毫米,紫马岭录得雨量58.6毫米。5月24日,受高空槽和切变线影响,中山市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5月23日20时至24日20时,全市有18个指标站录得暴雨以上降水,其中4个站出现大暴雨。大涌录得最大雨量130.1毫米,紫马岭录得雨量91.9毫米。6月17—18日,受切变线和偏南气流影响,中山市出现连续性暴雨,主要降雨时段是17日白天、17日夜间到18日上午;16日20时至17日20时,中山市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中18个指标站录得暴雨以上降水,最大降雨量出现在鸡笼水闸(134.3毫米),其中紫马岭录得雨量72.2毫米;17日20时至18日20时,出现大雨到暴雨,13个指标站录得暴雨以上降水,最大降雨量出现在鸡笼水闸(87.7毫米),紫马岭录得雨量68.6毫米。7月18日,受东风波影响,中山市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17日20时至18日20时,全市所有指标站均录得暴雨以上降水,三角录得最大雨量107.8毫米,紫马岭录得雨量65.3毫米。

 

【强对流天气】 2017年,中山市强对流天气特征为雷暴开始晚,结束早,初终日时段偏短;短时强降水、短时大风具有局地性。全市雷暴日数59日,比常年平均值(68.2日)偏少9.2日,比上年偏少13日。雷暴初日为3月31日,比常年平均偏晚,雷暴终日为10月4日,比常年平均略偏早,初终日数187天,较常年平均(232天)持续时间偏短。4月21日,受冷空气和切变线影响,中山市14时开始受强对流云团影响,出现雷雨大风并有短时强降水,16时以后强对流天气减弱;14—16时,普遍出现6—8级阵风,11个指标站录得7级以上阵风,小榄录得最大阵风10级(24.8米/秒),紫马岭录得阵风8级(17.6米/秒);普降中雨到大雨,东凤莺歌咀录得最大雨量39.1毫米。8月22日傍晚,受台风“天鸽”外围环流影响,有台前飑线自东向西靠近,出现雷雨大风天气;17—21时,中山市有10个指标站达到7级以上阵风,其中黄圃录得最大阵风8级(19.7米/秒),紫马岭录得阵风6级(13.1米/秒)。8月26日傍晚,受台风“帕卡”外围环流触发,有短飑线自东向西靠近中山市中北部地区,出现雷雨大风天气,26日16—19时共9个指标站出现7级以上阵风,其中横栏录得最大阵风9级(21.2米/秒),紫马岭录得阵风6级(11.0米/秒)。

 

【寒冷天气】 2017年,中山市寒冷天气特征为阶段性冷空气活跃,没有出现低温。2016—2017年冬季(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的平均温度为17.1℃,比常年冬季(15.2℃)偏高1.9℃。12月18日出现全年最低气温6.7℃,是中山建站以来测得的年最低气温的次高值(最高值出现在2015年,为7.9℃)。1月中旬前期、2月上旬后期、3月中旬中期、3月下旬前期、3月末至4月初期、4月下旬初期、11月中旬后期、12月中旬中后期受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3月下旬中期、4月中旬初期受较强冷空气影响。2月下旬前期受强冷空气影响。2月9—11日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2℃,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全年没有出现倒春寒天气。

 

【热带气旋】 2017年,中山市台风特征为影响的台风个数多,影响时段集中,“天鸽”是1965年以来登陆珠江三角洲的最强台风。影响中山的台风5个,分别为强热带风暴“苗柏”、强台风“天鸽”、台风“帕卡”、强热带风暴“玛娃”以及强台风“卡努”,较常年多2.7个。

 

【强热带风暴“苗柏”】 2017年6月11日14时,第2号台风“苗柏”(英文名:MERBOK,名字来源:马来西亚,名字意义:一种鸟)在南海中南部生成,并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12日12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2日23时前后在深圳大鹏半岛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90百帕。受“苗柏”外围环流云系影响,6月12日08时至13日08时,中山市出现雷阵雨天气,南朗录得全市最大雨量37.1毫米,紫马岭录得雨量32.0毫米;中山市普遍出现5~7级阵风,神湾录得全市最大阵风7级(16.7米/秒),录得平均风6级(11.2米/秒)。受“苗柏”残留的低槽影响,13日上午,中山市中心、东部片区出现大雨到暴雨,东部片区局部出现大暴雨。13日08时至14日08时,全市5个指标站出现暴雨,其中南朗录得最大雨量95.4毫米,紫马岭雨量57.9毫米。

 

【强台风“天鸽”】 2017年8月20日下午14时,第13号台风“天鸽”(英文名:HATO,名字来源:日本,名字意义:天鸽星座)在西太平洋上生成,22日08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22日15时加强为台风级,23日07时继续加强为强台风级,23日12时50分在珠海金湾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50百帕。

    “天鸽”是1965年以来登陆珠江三角洲的最强台风,也是2017年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具有“快速西移,近海加强,风强雨大”的特点。“天鸽”正面袭击中山,造成严重的风雨影响。23日08时至24日08时,全市普遍出现9~11级阵风,15个指标站出现10级以上阵风,其中坦洲镇、三乡镇、神湾镇、黄圃镇阵风12级,神湾镇录得全市指标站最大阵风(15级,47.5米/秒),另有坦洲铁炉山水库(非指标站)录得16级(51.6米/秒)阵风,是中山地区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风速。22个指标站出现6级以上平均风,神湾镇录得全市最大平均风12级(33.5米/秒)。同时,21个指标站录得暴雨以上量级降水,东凤莺歌咀录得最大雨量101.5毫米,紫马岭雨量62.1毫米。市气象局于8月23日09时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全市停工、停产、停课。

 

【台风“帕卡”】 2017年8月24日20时,菲律宾以东洋面的热带低压加强为第14号台风“帕卡”(英文名:PAKHAR,名字来源:老挝,名字意义:一种淡水鱼)。“帕卡”于26日2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27日08时加强为台风级,并于09时在台山市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3米/秒),登陆中心离神湾镇不足50千米,对中山市造成较大的风雨影响。

   “帕卡”具有“登陆区重叠,移动速度快,登陆前加强,结构不对称,风雨范围广”的特点。“天鸽”和“帕卡”4天内分别以强台风和台风强度在江门台山崖门口附近区域登陆,是广东省台风历史上的首例,给中山市造成灾害叠加。受“帕卡”环流影响,26日夜间起,中山市风力逐渐加大,27日上午风力影响最大,降雨明显,全市23个指标站出现8级以上阵风,8个指标站出现6级以上平均风;其中神湾镇录得全市最大阵风12级(33.1米/秒),且录得全市最大平均风8级(19.9米/秒)。27日08时至28日08时,24个指标站录得暴雨以上量级降水,9个指标站录得大暴雨,大涌镇录得最大雨量158.0毫米,紫马岭雨量95.5毫米。市气象局于8月27日4时5分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全市停工、停产、停课。

 

【强热带风暴“玛娃”】 2017年9月1日02时,原位于南海东北部海面的热带低压加强为第16号台风“玛娃”(英文名:MAWAR,名字来源:马来西亚,名字意义:玫瑰花)。“玛娃”生成后向西北方向缓慢移动,强度逐渐加强,于2日15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3日21时30分在汕尾市陆丰甲西镇沿海地区以热带风暴级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2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95百帕。受“玛娃”环流影响,3日傍晚至4日早上,中山市降雨明显,并伴有雷暴,4个指标站录得7级阵风,其中横栏镇录得全市最大阵风7级(16.4米/秒)。3日20时至4日20时,21个指标站出现暴雨以上量级降雨,9个指标站出现大暴雨,坦洲录得最大雨量176.6毫米,紫马岭雨量103.5毫米。市气象局于9月4日7时6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强台风“卡努”】 2017年10月12日17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的热带低压加强为第20号台风,12日20时被命名为“卡努”(英文名:KHANUN,名字来源:泰国,名字意义:泰国水果)。“卡努”穿过菲律宾,13日白天进入南海,并向西偏北方向移动,14日03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14日22时加强为台风级,15日12时加强为强台风级,临近登陆前,其强度快速减弱,16日03时25分在徐闻东部沿海地区以强热带风暴级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2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88百帕。“卡努”具有“移动路径曲折,大风范围宽广,登陆前强度减弱”的特点。受“卡努”环流影响,14日夜间至16日中山市风雨明显,普遍出现7~9级阵风,3个指标站出现6级平均风,神湾镇录得全市最大阵风9级(21.5米/秒)和最大平均风6级(12.2米/秒)。15日20时至16日20时,全市13个指标站出现暴雨以上量级降水,三乡镇录得最大雨量101.9毫米,紫马岭雨量57.1毫米。

 

【防雷工作】 2017年,中山市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严抓易燃易爆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场所)的防雷安全管理,对易燃易爆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场所)进行半年度定期安全检测,并及时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对2530个(宗)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进行竣工检测,对343个(宗)第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及其他一般性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进行年度定期检测。实施防雷设施检测所转制脱钩改革工作,创新将中山市防雷设施检测所转制为国有企业,更名为中山市防雷设施检测有限公司。推进转制脱钩改革和人员分流安置,做好与交通集团的对接和相关资料准备,协助交通集团做好改制初步方案。至年底,中山市防雷设施检测有限公司业务场地落实并获工商营业执照,公司架构、章程制度和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市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完善中山市危化场所防雷设施在线安全监测(SPD远程智能监测系统)一期项目工作,做好相关危化场所的SPD防雷设施工作状态远程实时智能监测;完成易燃易爆危化品场所SPD远程智能监测系统二期项目建设,完成159个监测点的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实现对全市加油(气)站的远程实时监测。

 

【气象现代化重点项目建设】 2017年,中山市气象灾害预警监测信息发布中心一期项目完成规划报建、施工图修改、施工图审图等工作,10月动工建设,年内完成封顶。计划于2018年5月完成综合气象探测基地、气象观测业务用房、气象天文台等全部建设工作并投入使用。二期项目的气象公园完成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设计图审图及施工招标等工作。公园内设物候观测区、花卉果树观测区、生态梯田、生态湿地等生态功能区。

(李毅恒)

上一篇: 气 象(2016)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气 象(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