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2》 【成文日期】2011-12-01 【点击率】1985次 | |||
【林业概况】 2011年,中山市林业局(简称“市林业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年投入十五亿,一鼓作气实现绿化大提升”的工作要求,贯彻《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绿化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推进城乡绿化建设,加大资源管护力度,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中山整体绿化水平。全市共投入绿化资金超11亿元,新建公共绿地103万平方米,改造公共绿地21万平方米;新种道路绿化折算长度390公里,改造道路绿化折算长度203公里;种植各类绿化乔木30万棵,灌木、花卉、幼苗等近500万株。全市各项生态绿化指标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19.34%,林木绿化率26%。市林业局驻东区中山三路26号市政府第二办公区22—23楼。
【森林防火】 2011年,市林业局采取落实责任、广泛宣传、严管火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构筑森林火灾防控基础框架。全市维修防火林带600多公里,新建消防水池5个,在南朗等镇区开设扑火通道40公里,维修近200公里。全市发生森林火灾1宗,过火面积0.9公顷,受害率为0.03‰。
【林权制度改革】 中山市自2009年起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至2011年共完成林地确权面积40万亩、宗地600宗,发放林地、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四权合一的林权证314本,涉及林地面积42.6万亩,林地使用权发证率97.6%。全市39万亩集体林地纳入农村股份制,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集体山林股份和权益主体,发证率100%。村组织集体山林收益70%以上分配给入股村民。加强林权档案管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完整完好。
【“风水林”保育】 2011年,市林业局结合省林业厅关于“建设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的统一部署,投入近50万元对坦洲沾涌村、三乡古鹤村等地风水林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调查风水林内鸟类、兽类及两栖爬行类等野生动物资源,共有鸟类9目31科90种,两栖爬行类动物9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种),兽类6种。编辑出版画册《希言自然——风水林》,反映中山市风水林独特面貌。2011年,全市投入100万元对古树名木进行防治病虫害、复壮及维护维修防护设施。 【“植树月”活动】 2011年,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绿化工作,形成市、镇、村、全社会的四级绿化网络,并首次将3月12日至4月12日确定为“植树月”。3月11日,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在京珠高速翠亨出口地段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山林”植树活动,种植土沉香、水翁、人面子、麻楝等苗木550株,拉开义务植树活动序幕。各镇区各部门积极响应组织各种形式的植树活动,种植“中山林”、“人大林”、“爱民林”、“巾帼林”、“志愿者林”、“亲子林”等。中山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创新义务植树形式,开展树木认种认养活动,搭建履行义务植树责任的平台。2011年,全市义务植树认种认养捐款1002万元,10万人次植下各类绿化树苗20万株。 【中山树木园建设】 位于中山市南区的中山树木园,占地1400亩,已对外开放约1000亩,定于2012年1月1日整体对外开放。2011年通过改造排洪渠、设计及安装标识导视系统、复绿水库边石场、修建登山路径及美化公厕、泵房外环境等工程,完善园林景观,修筑重檐六角亭2个。全园收集、引种标本树木约1350种,其中竹类树种250种,木兰科树种115种,国家重点保护与珍稀濒危树种70种,具备较完整的软硬件设施。全年接待群众约100万人次。
(黄锦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