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2011)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2》 【成文日期】2011-12-01 【点击率】1985次

【林业概况】 2011年,中山市林业局(简称“市林业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年投入十五亿,一鼓作气实现绿化大提升”的工作要求,贯彻《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绿化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推进城乡绿化建设,加大资源管护力度,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中山整体绿化水平。全市共投入绿化资金超11亿元,新建公共绿地103万平方米,改造公共绿地21万平方米;新种道路绿化折算长度390公里,改造道路绿化折算长度203公里;种植各类绿化乔木30万棵,灌木、花卉、幼苗等近500万株。全市各项生态绿化指标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19.34%,林木绿化率26%。市林业局驻东区中山三路26号市政府第二办公区22—23楼。


【林相改造】 2011年,市林业局投资1300万元在东区、五桂山、板芙等镇区完成林相改造7600亩,种下土沉香、乐昌含笑、灰木莲等30个乡土阔叶树种树苗100万株。结合城桂路绿化水平升级,对城桂路两旁林地桉树实施生态改造,种植土沉香苗木4000株和马占相思2000株。苗木成活率95%以上,初步显现生态景观效果。
 

【森林防火】 2011年,市林业局采取落实责任、广泛宣传、严管火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构筑森林火灾防控基础框架。全市维修防火林带600多公里,新建消防水池5个,在南朗等镇区开设扑火通道40公里,维修近200公里。全市发生森林火灾1宗,过火面积0.9公顷,受害率为0.03‰。


【林政管理】 2011年,市林业局完善网上审批和窗口一站式服务,提高依法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全年办理木材运输证1.34万份,放行材积8.38万立方米;新发放木材经营许可证204个,许可证变更56个,许可证注销19个;办理林地征占用地12宗,面积603.64亩;办理临时用地1宗,面积40亩;提供核查地类证明108宗,涉及面积361.3公顷;批准林木砍伐申请50宗,消耗木材蓄积3833.4立方米,出材量2369立方米。


【林业执法】 2011年,市林业局开展“闪电行动”、“亮剑行动”等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年共接处警127起,出动民警1095人次,受理并查处森林和野生动物案件22宗,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2人次,受理林业行政案件17起,罚没收入近10万元,收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5只,国家“三有”(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陆生野生动物350只,收缴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土沉香木块45公斤。
 

【林权制度改革】 中山市自2009年起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至2011年共完成林地确权面积40万亩、宗地600宗,发放林地、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四权合一的林权证314本,涉及林地面积42.6万亩,林地使用权发证率97.6%。全市39万亩集体林地纳入农村股份制,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集体山林股份和权益主体,发证率100%。村组织集体山林收益70%以上分配给入股村民。加强林权档案管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完整完好。


【科技兴林】 2011年,市林业局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合作开展《中山市五桂山昆虫多样性调查研究》,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珍稀濒危植物四药门花的保育生物学研究》。跟踪调查田心苗场近30种苗木、银坑12种造林苗木生长效果,做好土沉香树苗的采种。设立珠江下游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站,通过采集和分析科学数据,构建高水平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


【“万村绿”工程建设】 根据广东省林业厅“建设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行动的部署,中山市从2009年起到2013年,每年选择超过20个自然村送苗下乡,组织农民群众造林栽树护绿,进一步美化绿化农村。2011年,市林业局投入省级专项资金458.8万元,安排25条村开展“万村绿”建设,其中民众镇开展乡村建设“万村绿”竞赛活动,由镇政府组织镇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对全镇16个村1个社区的绿化方案进行评选,评选出群安、裕安、接源、沿江、锦标5个村作为村绿化配套资金奖励对象,获市镇两级10万元绿化补贴。小榄永宁村成为2011年广东省名村名镇推荐候选单位之一。

 

【“风水林”保育】 2011年,市林业局结合省林业厅关于“建设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的统一部署,投入近50万元对坦洲沾涌村、三乡古鹤村等地风水林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调查风水林内鸟类、兽类及两栖爬行类等野生动物资源,共有鸟类9目31科90种,两栖爬行类动物9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种),兽类6种。编辑出版画册《希言自然——风水林》,反映中山市风水林独特面貌。2011年,全市投入100万元对古树名木进行防治病虫害、复壮及维护维修防护设施。
 

【“植树月”活动】 2011年,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绿化工作,形成市、镇、村、全社会的四级绿化网络,并首次将3月12日至4月12日确定为“植树月”。3月11日,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在京珠高速翠亨出口地段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山林”植树活动,种植土沉香、水翁、人面子、麻楝等苗木550株,拉开义务植树活动序幕。各镇区各部门积极响应组织各种形式的植树活动,种植“中山林”、“人大林”、“爱民林”、“巾帼林”、“志愿者林”、“亲子林”等。中山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创新义务植树形式,开展树木认种认养活动,搭建履行义务植树责任的平台。2011年,全市义务植树认种认养捐款1002万元,10万人次植下各类绿化树苗20万株。
 

【中山树木园建设】 位于中山市南区的中山树木园,占地1400亩,已对外开放约1000亩,定于2012年1月1日整体对外开放。2011年通过改造排洪渠、设计及安装标识导视系统、复绿水库边石场、修建登山路径及美化公厕、泵房外环境等工程,完善园林景观,修筑重檐六角亭2个。全园收集、引种标本树木约1350种,其中竹类树种250种,木兰科树种115种,国家重点保护与珍稀濒危树种70种,具备较完整的软硬件设施。全年接待群众约100万人次。
【田心森林公园】 田心森林公园作为中山首座市属森林公园,是中山市2011年规划建设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于年内立项并启动,完成园区主干道硬底化建设。公园位于五桂山主峰脚下,规划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3400亩,规划分为植物科普游赏、生态保育、健身登山和管理4大区域,兴建百花园、樱花园、杜鹃园、荷塘月色、彩虹桥、童趣园、木栈道等景点,成为集生态保育、游憩健身、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市级森林公园。


【中国沉香之乡】 中山古称香山,因境内的五桂山盛放百花及盛产沉香而得名。据考证,现中山区域内山地是古代莞香(土沉香)的主产地之一。中山境内现存的野生土沉香分布于五桂山山区及其周边镇区,包括五桂山、大涌、沙溪、南区、东区、石岐区、火炬开发区、南朗、三乡、板芙、神湾11个镇区约300平方公里的范围,约占全市陆域总面积五分之一、全市山地面积93%,具有较大的自然分布面积。2011年11月,中山市获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沉香之乡”称号。
 

(黄锦培)
 

上一篇: 林业(2010)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林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