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务(2011)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2》 【成文日期】2011-12-01 【点击率】2157次

侨务概况】 2011年,市外事侨务局把握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契机,加强联谊、凝聚侨心、发挥侨力,做好以侨促贸、以侨引资、以侨引智工作,改善社会民生、推动华侨文化建设。

维护侨益】 2011年,市外事侨务局受理来信来访来电436件次,比上年增加9件次。其中,来信57件,来访52批89人次,来电290人次。来信包括驻外使领馆3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1件、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5件、市信访局2件、市委市府督办3件、网上信访3件,海外和港澳同胞40件。立案处理63宗,结案60宗。全年办理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广东省“三侨生”证明书》8份,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广东省“三侨生”证明书》8份,外籍学生身份证明15份,《中山市港澳同胞子女入学登记表》74份,华侨身份证明10份。2011年春节和中秋期间,联合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到石岐区、沙溪镇等区镇慰问孤寡、患病及生活困难的归侨侨眷138人,派发慰问金、慰问品共计14.35万元。

对外宣传】 2011年,市外事侨务局出版《中山侨刊》6期,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Q)1006,全年发行3.6万册。做好全市侨刊乡讯的英文审译工作,提高办刊质量。4月21日,举办全市侨刊乡讯学习培训班,《中山侨刊》、《东镇侨刊》、《东区侨刊》、《隆都沙溪侨刊》、《三乡侨刊》、《南朗侨刊》、《良都侨刊》、《下泽侨刊》8个侨刊乡讯及《中山侨商》主编、编辑共30人参加培训,并就做好对外宣传、办刊等工作进行交流学习。评选2010年度“中山外事侨务新闻奖”,收到100篇参选作品,评定一等奖2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0篇。9月22日,做好“海外华媒看广东”采风团接待工作,协助来自五大洲23个国家和地区的40家华文媒体记者到小榄镇参观考察医疗卫生设施、社区服务等民生工程建设情况。

侨胞联谊】 2011年,市外事侨务局接待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海外华人社团,累计接待旅外乡亲超过5500人次。接待的重要团体有:美国中山总商会、新西兰屋仑中山同乡会、马来西亚广东会馆联合会、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访粤团、夏威夷隆都从善堂恳亲团、夏威夷中华总会馆观光团、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妇委会访问团、澳门中山青年协会访问团、国侨办第二期港澳侨界青年研习班等。接待的重点旅外乡亲主要有:美国国泰银行董事长兼总裁郑家发,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澳门妇联总会会长贺定一,三藩市代理市长李孟贤夫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美国华尔街软件涉及工程师秦朗,美国夏威夷州政府经济专员冯赛源等。8月,协助韩泽生副市长率团赴泰国曼谷出席第六届世界广东同乡联谊大会,与当地政府官员、社团侨领、乡贤联谊交流,推介中山。9月,副市长韩泽生、市政协副主席吴竹科率团出访美国和加拿大,参加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韩泽生在会议论坛上作专题演讲,并在加拿大本拿比市见证中山市与本拿比市正式签署缔结友好城市协议。制定《中山市助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利用助侨专项资金帮助日本中山乡亲在当地推广华文教育,向中山人在美国的聚居地——乐居镇赠送孙中山铜像,为孙中山曾侄孙孙必胜先生编撰的《我的曾祖父孙眉》一书提供出版费用,支持澳洲中山同乡会、马来西亚槟城中山同乡会、香港中山青年协会、澳门中山青年协会等旅外中山社团的发展。

服务侨资企业】 2011年,市外事侨务局协调23家侨资企业负责人拜会市政府,协助召开重点侨商与市长、相关经济部门座谈会,为侨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指引和帮助,坚定侨商在中山的发展信心。协助香港大昌行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山建设广东总部经济生活区,及时提供用地信息,做好参观考察、项目调研、信息收集、跟踪落实等工作,促成该集团与中山市签订9706万美元的投资项目。筹办“把握‘十二五’规划新机遇,转型升级谋发展”论坛和“幸福中山行”采风活动,帮助会员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侨资企业凝聚力,为企业转型升级打好基础。

侨胞捐助】 2011年,全市侨胞捐款赠物折合人民币1.2亿元,为历年最高数额。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累计接受侨捐达17亿元。2011年10月,市外事侨务局与中山市慈善总会签订协议,设立“中山市侨爱基金”,香港浩嘉投资有限公司为该基金捐赠首笔善款360多万元,用于扶贫助学等公益事业。继续开展“手拉手”侨务助学活动,全年资助393人,共发放助学金约50万元。开展“万侨助万村”活动,发动侨资企业、旅外乡亲捐资20万元为民众镇新建村改建农业大嫂工作坊,捐资12万元为阜沙镇阜沙村建成康乐中心,捐资7万元帮助阜沙镇阜沙村建设农村书屋;联合市人民医院、致公党中山市委员会,分别于5月22日和10月23日,赴民众镇群安村和阜沙镇阜沙村为350位村民开展义诊,为47名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手术治疗。

华侨文化】 2011年8月,由市外事侨务局、中山日报社联合承办的大型人文项目《梦回东方——华侨华人百年心灵史》长篇报告文学获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主体作品奖。该项目派出4个采访组分赴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历时3个月,走访20个城市,采访专家学者、中国辛亥革命名人后裔和重点侨领200人。《梦回东方》一书主要描写100多年来华侨华人与祖国荣辱与共的心路历程,关注华侨华人在与异质文化相融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磨砺和觉醒。10月21日,由中央电视台、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外事侨务局和中山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6集纪录片《四海同心——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走遍中国》栏目播出;纪录片由《海外孤儿》、《檀岛先声》、《春雷乍响》、《慷慨助饷》、《浩气长存》和《赤子赤诚》6集内容组成,由摄制组经5个月辗转于10个国家实地采访拍摄,真实记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情节,再现海外华侨华人先辈在异乡奋斗的故事。10月30日,历时24年,经17次修改,配160幅彩页插图、约70万字的《中山华侨志》编印成册,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该志书全面系统记述中山市从明朝初期至2010年的华侨历史,填补中山市地方华侨志书的空白。11月,编印中山首本全市性侨捐项目画册——《桑梓情浓》,图文并茂地记录中山市人民医院、孙中山纪念堂、市博爱医院等全市300个重点侨捐项目,详细介绍捐赠人的义举。

《海外中山人》系列活动】 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电视纪录片《海外中山人·中南美洲篇续集》摄制组赴美国、千里达、巴拿马3个国家的10个城市,采访了在房地产、餐馆、百货与食品批发和零售及实业、传媒、当地政要等领域的80位旅外中山乡亲,记述中山乡亲在海外的奋斗历程。12月,电视纪录片《海外中山人》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授予“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优秀项目奖”,是全国地级市唯一获奖项目。

中山市逸仙奖】 2011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山市设立“中山市逸仙奖”,表彰对中山各项事业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但尚未达到中山市荣誉市民授荣标准的旅外乡亲和外国友人,该奖项分金奖、银奖、铜奖、特别贡献奖4类。年初,市外事侨务局联合相关部门成立逸仙奖评选领导小组,按照《中山市逸仙奖授予规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6个月的推荐、审核,评选出121位获奖者,其中金奖27人、银奖24人、铜奖46人、特别贡献奖24人。11月11日,举办首届中山市逸仙奖颁奖大会,包括100位获奖者或后裔在内的400名旅外乡亲专程从10个国家和地区返回中山参与活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许又声、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汤炳权、广东省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吴锐成和市委书记薛晓峰在会上高度评价广大旅外乡亲对中山的重大贡献。

《中山侨刊》创刊30周年】 1981年5月,《中山侨刊》创刊,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在病中亲笔题写刊名,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题字的民间刊物。1990年,自筹经费办刊的《中山侨刊》因经费不足,运作陷入困境,旅外乡亲们获悉后纷纷慷慨解囊,成立侨刊基金,解决侨刊的生存问题。2011年,《中山侨刊》创刊30年,见证了旅外乡亲与家乡中山风雨兼程、携手同行的历史。现《中山侨刊》由中山市外事侨务局主管主办,分设视点关注、名城魅力、桑梓情深、龙在他乡、为您服务、与您共赏六大栏目,内容包括乡情、侨情和投资指南等,为大16开本,双月双语(指汉语和英语)出版,每期印刷7000册,免费寄赠到世界各地200多个侨团、近4000位侨胞手中,被广大旅外乡亲誉为“集体家书”,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山和美形象的重要窗口。

(何剑文)

 

上一篇: 侨务(2010)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