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8年,武警中山市支队设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下辖一中队、二中队、市中队、警通勤务汽车中队、教导队和卫生所,编制266人。主要担负警卫、看守、城市武装巡逻、处置突发事件及抢险救灾等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遵循总部总队整体工作思路,完成以执勤处突、反恐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履行职责使命,稳步推进部队建设。支队被总队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正规化执勤一级支队机关、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司令部、运输油料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战备执勤】 加强与用兵单位协商沟通,治理执勤软隐患,为二中队、市中队安装联动报警系统,重视落实战备工作,突出抓好防卫作战准备、反恐应急准备、奥运安保等阶段战备任务。精心组织临时勤务,全年完成各类临时勤务118起,出兵8514人次,其中等级警卫勤务26起,押解勤务49起,大型现场安全保卫13起,专项行动6起。
【军事训练】 坚持按纲施训、从严治训,抓好“两官”(警官和士官)训练和基础训练。制定干部达标训练计划、士官训练奖惩措施。每季度组织基层全体干部和士官进行军事技能考核,奖励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加强反恐作战训练,开展地面防卫作战演练,组织160名官兵参加市公安局反恐演习。严密组织水上搜救、大堤防护、护林防火和官兵自救训练,参加市“三防”指挥部组织的抗洪抢险演练和森林防火救火演练。
【行政管理工作】 坚持从严治警,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治理重点问题,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学习贯彻条令法规,强化官兵法规意识,增强机关按条令指导,部队按条令运转,官兵按条令行动的自觉性。加大对人员、车辆和枪弹管理。重视重点时机的管理,实行“两会”、“长假”、“奥运会”、补选退等重点时期领导挂钩责任制。严格保密管理,落实保密工作各项规定和检查制度,确保不发生失泄密事故。突出遂行(军事术语)任务中安全管理和季节性事故预防,严密组织安全隐患反复排查整治。做好机要保密工作,巩固部队安全基础。
【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全面建设、整体推进,抓好“三项经常性工作”和“四个基本”建设。贯彻总部《支队(团)以上领导机关蹲点调研帮建工作规定》和总队《基层党支部班子考察帮建实施办法》,完善党委成员挂钩帮建基层党支部责任制。坚持集中帮建和经常性帮建相结合,解决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佳等问题。组织支队党委机关和基层主官参加总队网上《纲要》培训,开展“思进、守纪、尽责”教育和党务知识竞赛。开展“双争”(争创先进中队、争当优秀士兵)活动,实施季度《纲要》考评。
【后勤保障工作】 中队营具全部实现系列化,四项设施建设全部达标。推行食品集体采购,官兵伙食满意率超98%。动用车辆4000多辆次,行程30万公里,无发生任何事故。做好卫生防病工作,官兵昼夜发病率低于千分之一。以反恐应急准备和抢险救灾准备工作为牵引,完善和改进后勤保障预案,抓好应急物资储备。组建后勤应急保障分队,开展战地野炊、热食前送等训练,确保完成临时勤务中的应急保障任务。
【武警中山市支队改革开放30年】 武装中山市支队原隶属武警佛山市支队的中山市中队(连级),扩编为中山市大队(营级)。1992年4月,组建中山市支队(团级)。26年来,武警官兵在维护中山社会稳定,参加中山社会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担负过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及各国领导人视察中山的临时警卫任务。1994年,参与西江、北江特大抗洪抢险。1995年,处置“东星轮”千万元大劫案。1996年,处置东凤镇特大涉枪案和“4·15”特大持枪杀人案。1990~2008年,有6名士官保送读军校,90多名战士考入各类军事院校,有87名基层干部参加各类军事院校培训。1992年起,每年派出7个工作组下基层蹲点,指导部队建设,解决基层问题678个,党委成员蹲点达170天。2003年以来,建立完善三级网查勤系统。2006年,建装电视电话会议系统。2007年,修订《党委议事规则》。树立科技兴警、人才兴警理念,投入700多万元培训人才。2008年,为执勤中队安装联动报警系统。所有执勤单位均达到正规化执勤一级单位标准,完成首长住地临时警卫、押解、武装追捕、城市武装巡逻、配合公安机关严打、处置群体性事件、抢险救灾等临时勤务2216起,出动兵力8.19万人次。
2002~2008年,中山市委、市政府拨款5000万元改建重建营房、训练场地、营区绿化等。1990~2008年,官兵为驻地人民群众做好事4100多件,出动兵力2.8万人次,各类捐款30.68万元,协助地方学校军训10万人次。(熊小勇)
附:2008年武警中山市支队领导名单
支队长:刘大明(1月止) 李谷生(1月起)
第一政治委员:黄树安(兼)
政治委员:胡新华
副支队长:傅鸿昌(2007年12月止) 赖光辉(1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