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科联(200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9 【成文日期】2008-12-07 【点击率】2006次


【简况】 2008年6月,市社科联由挂靠市委宣传部改为独立设置,下设办公室和学术规划部。编制6名,其中主席1名,专职副主席1名,主任2名。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社科理论宣传研究和学术交流,组织开展全市社科规划课题的立项、管理和推介,收集、整理和发布社科信息,组织开展优秀社科成果的评奖,指导、联络、协调全市社科团体、高等院校科研部门、镇区社科联分会和企业开展社科研究,组织开展社科普及和咨询,联系全市社科工作者等。


【理论研究宣传】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中山升格地级市20周年活动期间,举办中山发展模式研讨会,来自北京、广州等市的专家和中山社科工作者160多人,围绕“中山发展模式”的主题展开讨论,探究及总结中山发展的规律性特点及经验,阐述和解读中山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为今后的发展建言献策,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作《财富是如何创造的》专题讲座。组织召开全市高级知识分子代表座谈会、“孙中山与思想大解放”座谈会、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省委书记汪洋视察中山的讲话精神、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座谈会,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组织市专家、学者、领导及社科理论工作者撰写理论文章,在《南方日报》、《广东社会科学》、《中山日报》和《中山社科》等报刊刊登。全市社科团体及有关单位举办研讨会32场次,召开座谈会9场次,组织专题讲座、报告会130多场次,出版专著20多部,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近1100篇,举办社科展览26场次。


【第四届社科普及月活动】 11月7~31日,围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主题,开展第四届社科普及月活动,本届活动是迄今为止规格最高、活动项目最多、内容最丰富、效果最明显、影响力最广的一届科普活动月。28个社科团体和5所高校以及部分市直单位共设置社科联镇区分会及社科建设基地揭牌仪式、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送书下基层、图片展览、优秀社科读物推荐、征文比赛等七大板块70个项目。活动精品亮点纷纷呈现,召开“中山发展模式”等9场研讨会,其中“中山发展模式”研讨会得到来自北京、广州的专家和市内的社科工作者共160人参与,探究总结中山发展的规律性特点及重要经验,深刻阐述和解读中山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为中山今后的发展建言献策,获得领导及市民的普遍好评。成立3个镇区社科联分会和2个社科建设基地,举办《财富是怎样创造的》、《亲子共读的艺术》等23场次的学术讲座,听众超2万人次。举办2008中山藏家藏品展、孙中山研究和资源利用成果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图片展等7场图片展或实物展览会,观众超1万人次。组织《中山发展模式》、《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等征文活动,收到征文100篇。举行送书下基层活动,向基层赠送价值超2万元的社科类图书。


【社科团体管理指导】 指导社科团体开展理论研讨和课题调研工作,走访社团和高校开展调研。组织社科团体配合省、市有关精神开展各项活动,派员或安排专家、学者参加各社科团体举办的各类学术年会、研讨会,提高各社科团体的学术水平。吸收市企业管理与投资咨询协会、市观赏石研究会为新团体会员。市财政首次向社科团体划拨活动经费20万元,制定《社科团体活动经费管理规定》,明确经费的审批、使用、核销和监管。


【社科队伍建设】 完成市社会科学人才库人选入库工作,127名社科工作者被选拔入库。按照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学识水平高等标准,认真做好市社科骨干培养对象人选的推荐、选拔和培养工作,第一批16名青年社科骨干培养工作已正式启动。


【社科阵地建设】 办好社科理论刊物《中山社科》,调整杂志版面、栏目和容量,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推出新栏目,拓展新内容,使之更具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建立社科联镇区分会及社科建设基地工作,明确机构名称、工作职能及人员设置。在三乡、黄圃、南区等镇区成立市社科联分会,在中山温泉宾馆、咀香园(食品)健康有限公司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社科基地。


【中山社科联改革开放30年】 1990年1月12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1995年,开展优秀社科成果奖评奖活动,是全省较早开展此活动的地级市。2000年,转变职能,每年组织专家、教授和理论工作者结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实践,开展规划立项课题调研工作,完成市级课题调研任务2项。
  2001年,改革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工作,由每年1次改为每2年1次,评奖分论著类、论文类、调研报告类。由专家评审委员会评比,每届评出约100项成果进行表彰奖励。2002年,成立市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评审委员会,对规划课题进行立项论证和评审奖励。2002年后,办好社科理论刊物《中山社科》,调整版面、栏目等,由半年刊改为双月刊,申请省刊号,实行稿酬制度。2003年起,通过文件、报纸、杂志和互联网推介宣传优秀调研课题,使社科调研成果为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社科规划调研经费正式纳入市财政预算拨款。围绕党的十四至十七大会议精神开展宣讲、征文和座谈会等活动。“非典”期间召开“正确认识和防治非典”研讨座谈会。
  2005年起,每年11月组织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举办广场咨询、送社科图书进农村、进校园、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社科知识图片展览、印发纪念封、专题讲座、研讨会、优秀社科读物推荐、社科专家笔谈等系列活动。参与的单位及学会达20个、人数6万人次。2006年,提出“香山文化”概念,开展研讨会、座谈会、理论调研等活动,推动香山文化研究发展。2007年,举办“传承博爱,共建和谐”研讨会,总结20年来“慈善万人行”的经验。2008年,召开中山发展模式研讨会,为中山文化名城和“三个适宜”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服务。增加委托课题,将部分重要课题委托全国知名的研究机构或者著名学者进行研究。
  2001~2008年,完成《中山市工业产业链延伸中政府行为研究》、《中山市发展模式研究》等近120项规划课题调研。2007~2008年,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市社会科学人才库选拔工作,127名社科工作者被选拔入库。开展建立镇区社科联分会及社科建设基地工作,三乡、黄圃、南区等镇成立市社科联分会。在中山温泉宾馆、咀香园(食品)健康有限公司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社科建设基地。(卢曙光)


附:2008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领导名单

  主 席:尹绪忠

  专职副主席:周 萍

  副主席:吴兆涛 方炳焯 洪 焰 马绪荣 刘秀莲 张 平 李长春 元维社 虞天识

上一篇: 社科联工作(2001)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社科联工作(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