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共亲密合作、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其宗旨是“民主、科学”,主要发展对象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以及高等教育、医药卫生等方面的高、中级知识分子。2002年末,九三学社中山市委会有支社4个,小组1个,社员67人,平均年龄43岁。
【思想建设】 通过全体会议、支社活动等形式组织引导社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5·31”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九三学社广东省第五次代表大会以及市民主党派负责人暑期座谈会精神。12月举办市委委员、支社负责人学习班,进一步学习中共十六大报告和九三学社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在社员中开展向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选、黄昆院士学习活动。
【组织建设】 1月16日市委会领导班子届中调整,吴月霞当选主委,增选李清西为副主委,王尤洪为委员。新班子加强分工与协作,并充实各专委会力量。完成基层组织的调整,将文教支社改组为中山学院支社和综合支社,选举蔡健清、唐玉德、傅瑜、潘国瑞为支社主委。实施社中央“人才强社”战略,全年发展社员6人,平均年龄36岁,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社员中高级职称占61%,博士7人,硕士15人;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1人,市政协委员4人,其中政协副主席1人,政协常委2人,市特约检察员1人,特约监督员2人。医卫支社社员李道帆任省政协委员,高渭彪、吴月霞、黄锡群、李清西、彭小康出席九三学社广东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吴月霞当选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委员及九三学社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参政议政】 发挥人才优势,开展“一人一议”活动,履行参政党职能。在政协中山市第八届第五次会议上,副主委李清西作题为《中山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大会发言;向大会提交《尽快解决转制企业悬而未决的问题》、《加强预防艾滋病意识,积极防御艾滋病》、《关于加强中山市大排档餐馆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关于修改青少年入学时限的建议》、《关于成立“银色人才中心”的建议》、《关于取消冲红灯后违章电子监控费的不合理收费的提案》等提案9份。专项调研报告《中山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得到市有关部门及领导的重视。10月,科技支社与小榄小组开展“小榄镇图书馆的现状及其两个文明建设的作用”调查,并提出可行性意见送小榄镇党委。
【服务社会】 社员立足本职,在科技、教育、医卫等战线取得成绩。社员共获实用新型专利8项;吴中林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发明“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智能天线阵”与刘波研发的“高效相变蓄热装置”项目同获2002年中山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刘波主持开发“蓄热式热泵冷热水系统”项目获科技部、财政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府专项基金。李清西编写教材《植物保护》,胡波编著《思想文化与历史文物》、《孙中山语粹》,徐文泽撰写《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兴学报国情》均正式出版;社员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文章近20篇。
【宣传与信息】 加大信息宣传工作力度,撰写稿件被《中山日报》、市委统战部、市政协、九三学社省委会采用15篇;编发《中山九三》第二期;建成并开通九三学社中山市委会网站(http://www.zs93.net),促进社会各界对九三学社的了解。(黄海星)
附:2002年九三学社中山市委会领导名单
主 委:吴月霞
副主委:黄锡群 李清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