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致公党中山市委员会(201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9》 【成文日期】2018-12-31 【点击率】911次

【致公党中山市委会概况】 2018年,中国致公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简称“致公党中山市委会”)下设中心学习组1个,专委会6个,支部13个。全年发展新党员6人,转入党员1人,共有党员190人(其中女党员99人),平均年龄56.1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14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76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71人;所属界别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机关团体等。党员任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委员1人;任市人大代表3人(其中市人大常委会委员1人),市政协委员16人(其中市政协副主席1人、常委2人);任市特约“四员”及省、市职能部门特邀(约)人员共18人,其中任广东省、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各1人,中共中山市委督查专员2人,市特约检察员、监察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各1人,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市水务局、市民政局、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林业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地方税务局、市司法局等部门的特约人员各1人。致公党中山市委会驻兴中道1号市政协大楼9楼。

 

【思想建设】 2018年,致公党中山市委会把加强思想引领、凝聚政治共识作为首要任务,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党务工作,组织党员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致公党十五大,中共中山市委十四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1月,举办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专题讲座。5月,举办两期“中国致公党章程”专题学习讲座。11月,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会议。

    2018年,致公党中山市委会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和“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手前进”专题教育活动为主线,结合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平台,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4月,举办纪念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书画沙龙。5月,组织党员参观主题为“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手前进——中山市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图片展和“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展”。7月,派党员参加致公党广东省委会2018年度中青年骨干党员培训班。10月,组织骨干党员赴重庆大学培训。12月,组织党员参观中山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组织建设】 2018年,致公党中山市委会按照“人才第一,优化结构,保持特色,稳步发展”的组织发展原则,规范组织发展程序,以高标准严要求发展新党员。全年发展新党员6名,平均年龄41.5岁,具有侨海背景5人(侨属3人、留学人员2人),中高级职称4人,大学以上学历6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博士研究生学历1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完善监督机制。11月,召开七届十五次市委(扩大)会议,市委会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届中述职并接受民主评议。加强与各地市县致公党组织的联系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5月,与致公党佛山市委会在中山开展文体交流活动。7月,与致公党广州市荔湾区基层委员会开展党务工作交流。各支部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结对子”和时政学习、课题调研、参观联谊等主题活动。各专委会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做到年初确定工作思路、全年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活动、年终有总结。4月,成立文化与体育工作委员会,通过新搭建的平台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党员的文体生活,培养党员团队意识。强化宣传工作,加大“中山致公”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力度,推进网站党员之家系统开发,启动网站迁移和改版工作。完成超40万字的《中山民主党派志·致公党卷》编写工作。

 

【参政议政】 2018年,致公党中山市委会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参与政党协商,主要领导多次出席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政府召开的专题协商会、座谈会。9月,主委吴竹科在市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暑期座谈会上就优化中山创新环境提出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企业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做好服务;做好“东承西接”文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找准中山发展的产业方向,推动产业发展和创新以及要吸引和留住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城市环境等建议。

    2018年1月,致公党中山市委会3名人大代表、16名政协委员分别参加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庾江碧当选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领衔提交的《关于推进公办中小学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议案》被确定为一号议案。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市委会的政协委员共提交提案建议24件,其中集体提案7件,涵盖经济、教育、医疗、交通、城建、环保等多个方面。市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山市委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杨绍平代表市委会在政协大会上作题为《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质量的建议》的大会发言。《关于提高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的建议》被确定为市政协重点提案,由市领导督办。《关于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育的建议》《关于提升主城区交通组织管理能力的建议》分别获评2016年、2017年度优秀提案。

    2018年,致公党中山市委会与对口联系部门市水务局保持密切联系,经常性互通工作情况。1月,与市水务局开展政务交流活动,到东凤镇考察防洪工程、内河涌水质以及落实河长制情况。3月,与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考察组赴深圳市宝安区,参观考察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12月,与市水务局召开政务交流会议,讨论中山市水资源保护和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等议题。

 

【专题调研】 2018年,致公党中山市委会开展《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创新环境的建议》《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力度,提升我市城市综合实力》2项重点课题调研工作,并组织开展由致公党广东省委会牵头的“全科医生队伍培养和使用情况”课题调研,3项课题均完成调研报告。继续开展课题招标工作,共收到课题申报书26件,确立中标课题23件,完成调研报告22件。课题成果转化为人大建议或政协提案于2019年市“两会”期间提交。10月,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医疗卫生委员会与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妇女委员会到中山开展“完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专题调研,市委会协助课题组召开座谈会及考察调研。

 

【社会服务】 2018年,致公党中山市委会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所作为”的思路,拓展社会服务渠道,创新社会服务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品牌项目。7月,连续第22年到中山市光荣院慰问革命老人,并进行义诊。12月,连续第8年联合市外事侨务局开展“万侨助万村”义诊活动。坚持开展“同心·公益周末”活动,联合市人民医院先后到迪爱生合成树脂(中山)有限公司、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伟莎卫浴有限公司和广东汇伟塑胶股份有限公司举办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讲座。推进三民学校社会服务基地建设,社会服务项目日益多元化和常态化。连续6年以支部和党员个人名义资助学校的贫困学生,资助学生人数增加至50人。发挥党员的特长和优势,配合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连续7年举办青春期健康讲座。各支部和广大党员发挥专业优势,到大茅岛开展眼科义诊、健康咨询活动并到中山市厚兴黎桂添幼儿园开展关爱男童生殖健康义诊活动。参与文化宣传公益活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12月,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市博物馆举办“匠心物语”——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文化展览。

 

【海外联谊】 2018年,致公党中山市委会发挥“侨”“海”特色,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和参与海外联谊工作。8月,参加由致公党中央海外联络委员会、致公党广东省委会主办,致公党广州市委会承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一带一路”论坛。9月,协助并参与致公党广东省委会留学人员委员会在中山开展的“推进青年海归创新创业”专题调研。7月,与致公党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支部进行海外联谊工作经验交流。9月,组织致公党中山市委会海外联谊工作委员会赴江门市参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与致公党江门市委会交流海外联谊工作。10月和11月分别与到访的澳洲洪门致公总堂副会长何荣和美洲至孝笃亲总公所总理陈锡儒、陈永明一行13人进行友好交流。加强与涉侨部门的合作。连续4年与省侨联、市侨联等单位联合主办华人华侨(中山)征文系列比赛。11月,派党员参加中山侨界群众文化节闭幕式暨侨界群众联欢晚会的文艺演出并组队参加市侨联举办的“和睦共融”中山市归侨侨眷亲子趣味运动会,获得优秀组织奖。

 

【致公党中山市委会改革开放40周年】 致公党在中山的组织于1981年3月开始筹建,同年8月在石岐成立致公党中山县工作委员会。1989年1月召开致公党中山市第一次党员大会,成立致公党中山市委员会。致公党中山市委会坚持把服务地方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围绕各个时期中山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建言献策。1981—2018年,致公党员先后有108人次当选省、市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60多人次担任各类特约人员。历年在各级人大和政协全会上提出的建议、提案近500份,内容涉及侨务、教育、卫生、民生、环保、经济建设等多个领域。其中《关于制定中山市民文明公约的建议》《加强对我市医疗废弃物处置的监控力度的建议》《关于中山粮食安全的对策与建议》《关于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育的建议》等30份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或重点提案。

    致公党中山市委会在各项工作中体现出“侨”“海”特色。改革开放初期,协助市委、市政府落实各项侨务政策和做好“三引进”(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工作,促进中山侨乡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市委会经过调研并提交《进一步落实侨务政策,增强中山的凝聚力》《争取侨心,加快我市非住宅侨房落实工作》等多份侨务方面的提案,反映侨界心声,为政府做好侨务工作建言献策。1981—2018年,先后接待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和洪门组织人士近2000人次,组团或参加省、市有关代表团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东南亚地区访问,密切与海外华侨华人,尤其是与第二代、第三代华侨华人的联系。

    充分发挥党员专业优势,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20世纪80年代,致公党中山工委会与市经济委员会、市电子公司、市财政局等单位合作举办各种类型的大中专班、培训班和辅导班,为社会培养人才;成立致公翻译社,服务“三胞”(侨胞、港澳同胞和台胞)。20世纪90年代起,组织和支持有专长的党员到镇区、企业、学校开展义诊咨询、健康讲座、助学帮扶等社会服务活动。进入21世纪,进一步拓宽社会服务的渠道和创新服务模式,打造长效机制和品牌项目。坚持22年光荣院服务并开展持续8年的“万侨助万村”等活动。2012年起,在民众镇三民学校搭建社会服务平台,长期资助学校的贫困学生,举办青春期健康讲座、科普展、合唱辅导等活动,全方位助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社会服务从以往的“单一化”向“全方位”转变,并形成长效机制。

    致公党中山市委会先后被致公党中央评为致公党先进集体、致公党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致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市级组织先进集体,被致公党广东省委会评为信息工作先进集体、提案工作先进集体、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黄浩凯)

上一篇: 中国致公党中山市委员会(2016)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国致公党中山市委员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