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故事
【品鉴中山】世界最大跨径海中悬索在哪里?
【作者】梁玮 【文章来源】中山档案方志 【成文日期】2021-04-20 【点击率】2797次

2019年7月4日,世界最大跨径海中悬索——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首个巨型钢吊箱历经10小时下放到位,为2019年底完成承台施工奠定基础。


2019年7月4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首个钢吊箱下放到位(图片来源:《中山年鉴·2020》,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供图)

 

深中通道项目位于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东起深圳市宝安区鹤洲立交,西至中山市横门枢纽,北距东莞虎门大桥约30千米,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8千米。项目采用东隧西桥方案,起自广深沿江高速机场互通,向西跨越珠江口,采用7千米特长海底隧道穿越机场支航道及矾石水道,经中滩西人工岛桥隧转换后,采用特大跨径桥梁方式跨越伶仃西航道及横门东水道,于中山市马鞍岛登陆,是集“隧、岛、桥、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对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珠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珠江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高效配置,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8年12月,深中通道建设工程海上作业区(图片来源:《中山年鉴·2019》,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供图)

 

项目西人工岛于2016年底率先开工,东人工岛于2017年底启动建设,伶仃洋大桥、中山大桥主墩桩基于2018年9月6日同时开钻,深中通道桥梁工程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线路总长约24千米,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据《中山年鉴·2020》记载:2019年11月21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深中通道S07合同段首片40米箱梁架设成功,深中通道进入上部结构快速施工阶段;12月10日,深中通道完成沉管隧道工程首个钢壳沉管浇筑,启动世界上首例特长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建设;12月12日,深中通道完成伶仃洋大桥东锚碇地连墙79个槽段建设、完成围护结构闭合工程,标志着东锚碇施工转入墙内开挖阶段,全面进入锚碇实体施工“快车道”。伶仃洋大桥东锚碇为目前世界最大海中锚碇,是深中通道桥梁工程关键控制性工程。


2018年12月4日,建设中的深中通道中山登陆点(图片来源:《中山年鉴·2019》,余兆宇 / 摄)

 

2020年12月9日3时,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六个管节(E6管节)历经25小时出坞、浮运、系泊、安装等工序,在世界首制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等重大施工装备保障下,顺利完成沉放对接。


2020年12月8日,深中通道E6管节沉放对接(卢志华 / 摄)

 

2021年,中山市全力推进交通攻坚年、项目落地年、稳企安商年“三个年”建设,打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黑臭水体整治、蓝天保卫战、政务服务环境大提升等“六大战役”。在交通建设攻坚战方面,着力“项目攻坚”和“交通提效”,全力攻坚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保障交通投资的基本盘。2021年4月3日,深中通道首片钢箱梁顺利完成架设,标志着项目海域桥梁全面转入上部结构施工新阶段。

 

 

文丨梁玮

本文资料来源:《中山年鉴·2020》《中山年鉴·2019》、翠亨新区官网

上一篇: 【品鉴中山】中山市中顺大围应急项目获“2018—2019年度第一批国家优质工程奖”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多彩中山】黄圃海蚀遗址:沧海桑田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