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致公党(1991-199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1-1997) 【成文日期】1997-12-06 【点击率】1570次


  致公党中山县工作委员会成立于1981年8月,仅有党员11人;1989年1月成立致公党中山市委员会。1992年4月19日和1997年1月9日分别完成两次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委员会。7年间,党员中有省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代表7人(其中常委1人)、市政协委员11人(其中主席1人、常委3人);1995年与市侨办建立对口联系单位,3位党员分别被聘为特约检察员、特约监察员和特约教育督导员。1997年共有基层组织9个、党员99人,其中教育界、医卫界约各占总人数1/3,高、中级职称者59人。致公党发挥民主党派的职能,积极开展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参政议政工作。多次参加市委、统战部召开的各种协商座谈会,就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方针和重大人事安排、全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地方规范性文件的制订等重要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7年共提交议案和提案120多件,其中在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所作的题为《巩固成绩、再上台阶——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卫生工作的刍议》的大会发言被市政府采纳并实施;1997年副主委赵博超代表致公党市委会在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作的题为《关于制定〈中山市市民文明公约〉的建议》的大会发言被评为优秀提案,并获得市委宣传部和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举办的《中山市市民文明公约》征集意见二等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海外联谊工作,为联系“三胞”,引进外资、发展归侨、侨眷福利事业,协助落实侨务政策等,做了大量工作。7年来,先后接待了秘鲁洪门民治党、澳大利亚悉尼致公总堂、加拿大洪门民治党总部、美国檀香山致公总堂和洪门组织访华团、牙买加致公堂和中华会馆回国观光团等海外社团。与1981年以来出国定居的10多位致公党员保持密切联系。与市经委、市中旅、京华酒店、电子公司、市财局、党校、干部培训中心等单位先后举办各种类型的大中专班、培训班和辅导班,为社会培养人才。成立致公翻译社,为“三胞”服务。每年坚持组织几次党员中的医务工作者,到镇、区开展义诊咨询服务。(梁红辉)

  

1991~1997年致公党基本情况统计表

 
年  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党员总数(人)
72
74
76
76
86
91
99
发展数(人)
3
3
3
4
17
9
10
基层组织(个)
8
8
8
8
8
8
9

 

 

附录:1991~1997年主要领导名单

主 委:吴祖文(1989.1~1997.1)

    谭焕东(1997.1起)

上一篇: 无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市致公党(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