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由海洲人袁达光、袁玉满到香港买回几盏“洋灯”,与农民兄弟候瑞垣、袁广明、区伟松共同研究,分头到小榄镇找汤某帮助制成塑料灯座,到佛山张槎镇找到一家小厂制螺丝,到顺德大良等地找茶色玻璃胶片,1982年研制第一盏中国灯都的民间自制灯。该灯虽简易且不美观,但开始改变了袁达光等人和其他古镇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命运,古镇灯饰产业从此开始,成为古镇人走致富之路的开端。经裕华灯饰公司为首的厂企共同努力,90年代初形成古镇灯饰的雏型。1998年古镇灯饰开始腾飞,变仿制为研制为主,产品更新速度快、款式新颖,每3个月更新一次,品种丰富。出口企业100多家,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4亿美元。2001年组建中山市(古镇)照明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山市(古镇)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和灯具检测检验室,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特色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大中小企业就近检测产品和原材料的质量,重点整治“三无企业”和严重质量隐患产品,使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72%;组建中山市古镇照明电器协会,完善行业内部的约束机制,建立灯饰行业各项自律、自治制度,开辟自己的市场,成为产供销一体化的灯饰专业镇。2002年11月古镇镇获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灯饰之都”称号。 2005年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牌照过10000家,超40%家庭成为企业主;注册灯饰厂企近5000家,从业人员60000人;灯饰业总产值95.1亿元,成为国内外灯饰专业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产品占全国灯饰市场60%,销往港澳台、东南亚、日本、欧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1999-2005年共举办4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一届比一届规模大,水平高,参展单位、数量和成交金额多,专家评说:“第一届灯博会是古镇水平;第二届是中国水平;第三届是国际水平;第四届提高到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水平。”产品有胜球、开元、华艺、欧普、太平洋等灯饰厂企提供的射灯、水晶灯、台灯、壁灯、吸顶灯、吊灯、宫庭灯、庭园灯等8大系列上万个品种。拥有欧普牌节能灯等5个名牌产品;百佳“BJ”假币检测器等6个省名商标;两益LIAMGYI牌系列照明灯具等7个国家免检产品、镇内10大名产品和10大参展精品,13家“中国灯饰之都强优企业”。2005年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灯饰博览会,国内外参展企业445家,来自美、德、法、日及台湾、香港和内地的业内人士55620人参加,其中国内专业买家50417人,国外专业买家5203人;总成交和投资金额78.3亿元,其中国内贸易成交额44.96亿元,国外贸易额2.16亿美元,投资金额15.84亿元;参观人数50万人次;开幕当天举行“世纪灯王”奠基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