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故事
曾哥潭:客家精神的体现
【作者】刘居上 【文章来源】《香山旧事》 【成文日期】2007-01-01 【点击率】2049次

到五桂山长江旅游区旅游的人,常会觉得奇怪:一个小小的水库(在修筑大坝之前,并至只不过是一片谷地),怎么竟与中国的第一大河同名呢? 其实,这里的“长江”本名“长岗”,广东话江、岗同音,以讹传讹,就变成“长江”了。
   
相传,大约在清朝初年,两位姓龙的叔侄,从江西省老家辗转来到这里拓荒。在前来的路上,他们看到一长列的山岗,便把这里命名为“长岗”。岗、江音近,也暗寓不忘祖居江西之意。
   
实际上,不仅长江村。整个五桂山区的客家山民,先祖大都在乾隆年间迁入。他们最迟抵达香山,所有的平原和沃土,都被先来的人住满了,实在也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沿袭客家人的老习惯,继续过靠山吃山的生活。平原地区的人叫他们的做“客家佬”。由于他们刻苦耐劳,重视团体精神,因此也没有人敢小觑他们。《乡土志》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在科举考试中,香山县每年学额20名,最初把其中两个名额留客家人,客家人认为这样硬性分配不公平,一再要求,最后学使同意,不管来自山区平原,都凭真本事在20个名额中争取。
   
最能说明客家人精神的,要数以下的这个《曾哥潭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一对姓曾的客家夫妇,从老远来到五佳山区。一天,为了追捕猎物,他们无意中进入了一个美如仙境的山谷。夫妻俩高兴地说,不如就在这里开荒定居吧,免得回去受地主老财的气。凭着两双手,果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一天,曾哥打猎回来,发现曾嫂还在脚踏米碓舂米,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淌。曾哥想,怎么才能让妻子不那么辛苦呢?他偶然看见一片树叶在溪水中飘流,到了有石头挡路的地方,就不
停地在旋涡中打转转。曾哥望得出神,突然兴奋地大叫:有了!他从树上拗下一支带树叶的细枝条,拗成了一个圆圈,横竖各钉上一根树枝加固,再在中心钻孔,装上一条轴,然后放进流动的溪水中。这个带叶片的轮子果然滴溜溜地转动起来。试验成功后,夫妻齐心协力,只用了几天功夫,就做了个大木轮,将轮轴的一头接到米碓上,山里的第一个水碓就这样造出来了。后来他们又制成了水磨。有了机械的帮忙,日子过得
更美了。许多年过去,一天,天上雷鸣电闪,山洪决堤似地奔泻下来,冲向水碓、水磨和打算保护这些机械的曾哥。正在拼命叫唤曾哥的曾嫂,突然发现了曾哥在水中挣扎,她也立刻扑进水中。可惜的是,尽管他俩手牵着手,最后还是一起被山洪冲走了。曾哥夫妇虽然不幸死了,但他们发明的水碓和水唐,大大减轻了山里人的劳动强度。为了纪念他们,山里人就把这风景如画的地方称作曾哥潭。今天,要是你到曾哥潭,你就会发现,潭中的巨石,大都像个石臼的模样。人们说,这是当年曾哥亲手开凿的。
   
客家人连编写民间故事,都不离劳动生产这一主题,可见勤劳勇敢确实是客家人的主要性格特点!

上一篇: 石岐得名的来由 【关闭窗口】 下一篇: 追溯菊城小榄的开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