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山市十杰市民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4 【成文日期】2003-12-07 【点击率】272次


  贺优琳 中山纪念中学校长、党委书记。1955年出生,中共党员。1984年起,先后在四所中学任校长,曾被评为南昌市十杰校长。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专业知识、理论功底、奉献精神、思维口才及管理能力。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富有改革创新精神。1996年任校长,经他带领,纪中工作全面跃进。学校构建和逐步完善了“中山精神+现代素质”的办学模式,营造团结开拓,催人奋进的氛围,学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轨道。教学方面,教学质量稳居省市前列,高考升学率多年稳定在90%以上,保持全市领先地位。学科竞赛在短期内成效显著,五大学科全国竞赛获一等奖人数和保送生人数,连续四年在全省均名列第二。德育方面,学校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的“三高”德育网络,建立了“五大德育基地”,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纪中已成为中山市学校的著名“品牌”,声名海内外。2002年他被省政府定为广东省教育专家,同年被教育部定为国家级骨干校长。2003年11月被定为中山市市管专家、拔尖人才,同年被评为中山市十杰市民。
  卫 敏 女,中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1961出生,在传染病防治领领域工作十多年,担任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后,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新业务、新技术。开展肝穿刺活检,对提高肝病诊断的准确性、判断愈后观察治疗效果起到重要作用;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查,为临床判断肝病慢性化程度,预测早期肝硬化提供了重要依据等,开辟了中山地区重症肝炎治疗的新途径。作为学科带头人,身先士卒,夜以继日忘我工作,救治了一个个生命垂危的患者,搭建了良好的救治平台,为成功控制SARS奠定了基础。在2003年1月初对抗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感染科是全市防治专门科室,她面对病魔的肆虐,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义无反顾带领奋战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同心同德,依靠科学,运用先进的诊疗技术医治病人,所有的病人全部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医务人员也无一例受感染,得到上级卫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赞扬和肯定。她领导的科室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模范集体,她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03年被评为中山市十杰市民,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并被省委、省政府记一等功。
  文北海 中山市电信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1947年8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96年任中山电信(邮电)党委书记、总经理。不断改革创新,先后主持邮电分家、电信重组、主实业分离和“二代”(代营、代维)调整等重大企业改革改组工作,正确引导,有效实施,对推动中山通信事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繁荣中山通信,1996年在全市各镇、村建设电话镇、电话村,1998年中山建成电话市;至2003年末,全市固定电话64.07万多户,小灵通用户25.4万户,宽带用户5.2万多户,本地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44.2万户。极力满足工业园区通信需求,实施了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和校校通等信息化工程,适应了中山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与相关单位合作,免费为多个公众事业单位制作和开通中山招商贸易洽谈会等网站,推进中山招商引资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1999年率先在全省电信系统实施全员竞争上岗。贯彻“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企业理念,经常走访客户听取意见,提高服务质量。中山电信党委连续6年被评为中山市先进党委;中山电信还先后被评为中山市文明单位、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职工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电信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广东省用户满意企业。其本人先后被评为中山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及广东省优秀质量管理者,2002年被评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优秀管理者,200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中山市劳动模范称号,被评为中山市十杰市民。
  王 伟 女,中山电视台责任编辑。1972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热爱新闻事业,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工作认真负责,钻研业务,勇于开拓创新,采编出许多主题深刻、剖析深入、有指导性和富于感染力的作品。10年间,采编的新闻和专题作品获全国和省级奖项16个,获市级奖项30多个。采编的长消息《中山农民致富后的新追求》获1999年度广东新闻奖一等奖,并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是中山市新闻界在此奖项上零的突破;由她任主要编导、撰稿和制作的对外宣传片《中山百年人居》,获全国对外宣传片第五届金桥奖二等奖;采编的长消息《乡镇民营企业多了“洋打工”》获2001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奖二等奖、广东新闻奖一等奖。她被同事誉为“获奖专业户”。2001年被评为中山市首届十佳记者,2003年获中山市劳动模范称号。
  梁 欣 中共三乡镇党委书记。1955年出生,中共党员。2002年担任现职,用新的作风、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带领新一届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及全镇人民,使全镇经济继续快速增长,镇村建设显现新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精神文明明显进步。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新办外资厂企、实际利用外资、税收增幅均排在全市各镇前列。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推动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结合镇村换届,启动农村一把手建设工程,着力加强镇村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工作水平和能力。2002年,三乡镇被省确定为广东省中心镇,他多次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决心搞好三乡中心区和以平埔工业区为重点的工业园区建设。现在,正在施工88米的中心景观大道及连接三乡与坦洲的沙坦公路,已在规划接神湾的金凤公路,总投入300万元的小琅环公园首期工程竣工并免费对外开放。2003年他被评为中山市十杰市民。
  林 棉 中山市中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1961出生,中共党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业务上精益求精,医疗技术精湛、工作作风严谨,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主持或参与获奖科研项目8项,撰写医学论文近20篇,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并著书一部。任副院长紧抓医疗质量管理,突出特色专科建设,着力提高全员综合业务素质,全院住院病人连年增升,确保医疗安全。在2003年初中山发生“非典”疫情中,他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将中山第一例“非典”病例及时上报,为有效地遏制疫情打下基础。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临危不惧,团结和带领广大医务人员恪尽职守,冒着随时有被传染的危险,始终坚持在现场指挥临床抢救工作,并且逐步摸索出一套疗效较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使中医院前后收治的20名“非典”病人全部康复出院。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嘉奖,被评为中山市优秀党员、先进个人。2003年被评为中山市十杰市民,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并被省委、省政府记一等功。
  胡文坚 广东千里行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维权中心执行主任。1970年8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法学学士,中共党员。具有精纯的专业知识和刚正不阿的道德情操,长期用自己的专长为社会提供义务服务,致力维护弱势群众的合法权益。多年来为60多名刑事被告人和民事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为230多名下岗工人和外来员工解答法律疑难问题。连续10年走上街头参加学雷锋服务集市,进行义务法律咨询。义务为沙溪中心小学等26所学校近2万名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制宣传教育。参加“148”法律服务协调指挥中心义务值班160多次。2000年被广东省司法厅评为广东省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2001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被团省委评为广东省进城务工青年良师益友,被评为中山市优秀党员、优秀青年志愿者、十佳杰出青年志愿者。1997~2001年连续5年被评为中山市优秀团干部,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十佳团支部书记,中山市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被评为中山市十杰市民。
  高桂明 中山火炬开发区六和行政村党总支副书记兼五星村党支部书记。1967年出生,中共党员。原从事个体出租行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乐于助人的品德。1997年任原五星村委会主任及任五星党支部书记,廉洁奉公,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利,五星村在“三个文明”建设上取得了突出成绩。1998~2003年,五星村解决了以往的内外债近2000万元,村年收入由160万元增加到450万元。每年村都拿出120万元给村民作生活津贴。近几年,投入1100万元建设道路,修建了灯光球场等文体设施;建立了专门的卫生清洁队伍,所有人员工资由村里支付。五星村连续几年被评为省级卫生村。他为政清廉,办事民主,村政建设的各项工程,采取公开、公正、公平的投标方式,从不为亲朋好友私开绿灯,得到村民肯定。建立健全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推进五星村的民主建设,深得村民信任。2001年、2002年被评为开发区优秀党员,2003年被评为中山市十杰市民。
  刘美英 女,中山市石岐区太平社区居委会主任。1959年出生,中共党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本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服务社区居民废寝忘餐,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她扎实抓好社区党建工作,开展党员联系社区事务活动,党员参加率达96.3%,确立联系点29个,为联系点解决实际困难25户。开展社区教育,组织段内学生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连续三年组织学生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免费暑期书法学习,培训达152人次,发动居民开展“我为社区献一本书”活动,办起了藏书量达1300多册的社区图书室供学生免费借阅。关心、帮扶社区弱势群体,广泛发动热心人士以及单位开展“一帮一”扶贫助学活动,多年来太平社区共为困难学生筹得经费32600元,受助学生达34人次。经她倡议,太平社区成立了一支由33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照顾五保户、孤寡和独居老人,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她先后获得市热心老龄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中山市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中山市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和石岐区十佳居(村)委会主任等称号,2003年被评为中山市十杰市民。
  沈柏腾 中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2002年1月任现职,坚持以民为本,开拓创新,大胆改革传统的接处警模式,创立交警大队巡逻接处警制度,出警时间比原来缩短了3至5分钟。将交通管理寓于服务之中,率先在镇区推出道路交通静态管理模式,率先在交警系统推出轻微违章教育放行制度和交通违章书面警告制度。努力改善交通设施,凡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均及时赶赴现场,亲自处理。在辖区各主干道增设近500支示警桩,有效提高了道路行车安全系数,交通事故连续两年大幅下降。2003年初,对月均发生10宗一般以上交通事故的神涌路口进行治理改造,改造后未发生过大小交通事故。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长期以队为家,每天最早上班,最迟下班。坚持从严治警,主动关心爱护部属,想方设法为民警排忧解难,不断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警务规范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2003年大队被评为中山市春运先进单位,他先后获得中山市优秀党员、中山市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2003年被评为中山市十杰市民。(市文明办)

上一篇: 第六届中山市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单 【关闭窗口】 下一篇: 2003年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