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厚祥 中山市卫生局局长,中共党员。2003年1月14日晚,梁厚祥接到市中医院关于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例报告,立即组织专家前往该院进行调查,并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16日,他召开有市卫生局领导及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紧急会议,专题研究疫情,在没有任何可参照文件资料的情况下,他果断地将此类病人定性为“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并决定统一按“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积极防治。经他主持,中山率先在全国制订了救治非典型肺炎的治疗方案,以此统一全市诊断标准,统一治疗、抢救方案,统一干预诊疗措施。该方案已成为全国治疗非典型肺炎的始创性基本治疗方案。21日,与市专家组协同省专家组撰写《关于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的调查报告》,是全国第一份比较系统地描述非典型肺炎和提出系统救治措施的创始性文件,为全省乃至全国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全市各方的不懈努力,中山的“非典”疫情迅速得到控制。“非典”病人的治愈率为96.6%,死亡率仅为3.4%,是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抢救成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抢救单位之一。他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并被省委、省政府记一等功。
麦建章 中山市卫生局副局长。分管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2003年1月14日,市卫生局接到市中医院报告,称当月初该院收治了一批肺炎病人,实施各种治疗方法后效果均不理想,经多方查找病原体仍未能确定病因。当月10日开始,该院负责诊治这批病人的医务人员中相继有人发病,临床表现与月初收治的病人十分相似。市卫生局高度重视,即指派他协助局长梁厚祥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并负责具体医疗工作。他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多次深入到医院第一线,了解收治病人及实施抢救方案的情况,鼓励一线医务人员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做好每一例病人的救治工作,多次参与危重病人的会诊,并参与省专家组起草的《关于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的调查报告》,此报告后来由省卫生厅下发到全省各地,作为指导诊断、治疗非典型肺炎的重要依据。抗击“非典”期间,带领全体卫生防疫人员,到学校、厂企、车站、宾馆等公共场所,做好消毒等卫生防疫工作,对流动人口密集地方进行有效医学监测。还带领市卫生监督所、市健教所、市爱卫办等有关人员到农村,对农民进行健康教育,组织他们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预防“非典”。为防止新的“非典”病例输入和疫情反弹,辛勤工作,不懈努力。他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并被省委、省政府记一等功。
曾伟英 女,中山市人民医院副院长。2003年1月17日,中山市急性呼吸道感染抢救协调小组决定,全市所有非典型肺炎新发病例由中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统一管理、统一治疗。市人民医院参加救治工作医护人员共40多名。曾伟英担任市急性呼吸道感染抢救治疗小组组长,组织协调全市三大医院的会诊工作。对工作高度负责,每天奔波于三大医院,参加专家组的会诊,听取管床医生的汇报,看拍片、查病历、与专家们一起分析情况,加强救治。每天召开专题会,与专家救治组的成员对所有可疑病人进行会诊和鉴别,避免误诊和漏诊。在救治期间,将一线救治人员分为危重病人特医特护组和临床组两部分,特医特护小组24小时不离病人,并成功救治了3名上呼吸机的危重病人。其中一名年老患者,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而且有并发症,生存的机率很小;一名患者有严重的胃病,上呼吸机后合并胃出血、气胸,救治工作十分困难。由于他们悉心医治护理,病人全部复康,病人死亡率为“零”,参加抢救工作的一线医务人员的感染率也为“零”。她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并被省委、省政府记一等功。
卫 敏 女,中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1961出生,在传染病防治领领域工作十多年,担任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后,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新业务、新技术。开展肝穿刺活检,对提高肝病诊断的准确性、判断愈后观察治疗效果起到重要作用;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查,为临床判断肝病慢性化程度,预测早期肝硬化提供了重要依据等,开辟了中山地区重症肝炎治疗的新途径。作为学科带头人,身先士卒,夜以继日忘我工作,救治了一个个生命垂危的患者,搭建了良好的救治平台,为成功控制SARS奠定了基础。在2003年1月初对抗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感染科是全市防治专门科室,她面对病魔的肆虐,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义无反顾带领奋战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同心同德,依靠科学,运用先进的诊疗技术医治病人,所有的病人全部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医务人员也无一例受感染,得到上级卫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赞扬和肯定。她领导的科室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模范集体,她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03年被评为中山市十杰市民,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并被省委、省政府记一等功。
林 棉 中山市中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1961出生,中共党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业务上精益求精,医疗技术精湛、工作作风严谨,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主持或参与获奖科研项目8项,撰写医学论文近20篇,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并著书一部。任副院长紧抓医疗质量管理,突出特色专科建设,着力提高全员综合业务素质,全院住院病人连年增升,确保医疗安全。在2003年初中山发生“非典”疫情中,他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将中山第一例“非典”病例及时上报,为有效地遏制疫情打下基础。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临危不惧,团结和带领广大医务人员恪尽职守,冒着随时有被传染的危险,始终坚持在现场指挥临床抢救工作,并且逐步摸索出一套疗效较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使中医院前后收治的20名“非典”病人全部康复出院。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嘉奖,被评为中山市优秀党员、先进个人。2003年被评为中山市十杰市民,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并被省委、省政府记一等功。
古有婵 女,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在卫生战线工作近30年。中山发生“非典”疫情后,她深入现场,积极主动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并总结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停用中央空调,严格个人卫生,严格隔离治疗和实行零病例报告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全市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疫情发挥积极作用,并得到省市专家的认可,为有效控制“非典”积累了宝贵经验。参与起草《中山市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主持制订市疾控中心《关于做好急性呼吸道感染病防治工作的方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方案》,使预防控制“非典”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主持完成《中山市2003年原因不明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局部暴发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被广东省卫生厅的专家组采纳,并形成《关于对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调查报告的通知》,成为指导全省防治“非典”的文件。她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并被省委、省政府记一等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