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设(2014)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5》 【成文日期】2014-12-31 【点击率】1129次

政治建设

【依法治市】 2014年,中山市推进争创法治广东建设示范市工作。推进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试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指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8月,中山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在东凤镇召开全市从源头解决矛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现场会,推广东凤镇农村基层管理经验做法。

  2014年,中山市加强法治文化品牌建设,培育第二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火炬开发区歌舞团、横栏中学、沙溪中学3个单位被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广东省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港口镇港口中学、开发区一中、阜沙镇鹏城学校、开发区城东社区尚法园、南头镇南城社区、东升镇太平社区、南区禁毒基地、南朗镇法治文化广场、阜沙镇兴达鸿业电子有限公司、小榄镇话剧团10个单位被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授予“中山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推进法律进校园,举办中山市第五届“地税杯”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全市92所中学3.11万名初二年级学生参加网上竞赛答题,东凤中学获特等奖,东凤第二中学、小榄花城中学获一等奖,三乡桂山君里学校、小榄第二中学、市华侨中学获二等奖,石岐中学、中山纪念中学、沙溪溪角中学、沙栏中学、三角中学、古镇初级中学、东区松苑中学、大涌卓山中学、东凤东海学校、坦洲中学、良都中学、侨中英才学校获三等奖。3月起,市依法治市办在24个镇区中学校组织“孙中山法治思想研究与中山市法治建设成果展览馆”图片巡展活动,近10万名师生现场参观学习。与市教育局联合制定《中山市关于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意见》,规范校园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推进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建设,11月13—14日,与省依法治省办公室等单位合办的第四届孙中山法治思想研讨会在中山市召开。本次研讨会主题为“孙中山法治思想与法治中国建设”,参加会议的两岸四地专家学者25人、优秀论文作者代表51人。

  2014年,市依法治市办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中山基地,基地设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以加强理论研究,总结市法治建设经验,提升法治建设水平。7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中山基地在京华世纪酒店举行揭牌仪式,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薛晓峰出席揭牌仪式,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远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在合作期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为中山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全国法治建设走向、最新动态等前沿信息;每年选定2个或以上课题到中山进行实践研究和试验;宣传中山依法治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扩大中山调研基地和“中山法治”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为对方提供课题调研必要的工作条件、服务保障、所需技术资料和数据;为实地调研提供交通、人力资源;提供每年35万元的研究经费。双方就中山依法治市的经验、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形成的研究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根据情况在其编辑出版的中国法治蓝皮书和中国地方法治蓝皮书上刊发,并借助新闻媒体对外进行宣传推广。

                                                                                                                                        (程金华)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2014年,市委组织部围绕“创品质、强服务”主题,推进两新组织党建规范化建设。实施“扩面提质”行动。新组建两新组织党组织94家,新增两新组织党员405人,加强对近年来组建的联合式、挂靠式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培育和指导。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十强引领项目”和“百优服务项目”争创活动,以项目建设推动党组织发展质量提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专场招聘会、“党企文化共驻发展”“创新升级强发展”等专题活动。组建两新组织党员方队参加市第27届慈善万人行巡游。开展“智慧同行育新苗”、热情贡献“金点子”“共栽党建林、齐献博爱心”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化两新组织党员积分服务,开通积分服务手机平台和“两新学堂”网上学习平台。至年底,积分服务网注册人数2.1万人,向全市两新组织领域党员发放积分服务卡1.7万张。升级党群一体化建设,联合市关工委在非公有制企业成立关工委组织432个,联合市科协在已成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中试点成立企业科协39个。加大创新探索和品牌推广力度,开展中小微企业党建和总部企业党建专题调研,增强引领发展、服务发展的自觉性,先后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以党建引领推动规下限下企业做大做强问题研究》《以党建“红心”引领总部“核心”的探索——加强总部企业和总部经济集聚区党建工作问题研究》等调研报告。

【村级换届选举】 2014年,中山市276个村(社区)选出“两委”即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和村(居)民委员会班子成员1686人,其中书记主任“一肩挑”246人,占90.4%;“两委”干部交叉任职1093人,交叉任职率88.3%,实现省委提出的“两个80%”目标任务。中山市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建立健全7项工作机制,确保换届选举依法依规、平稳有序。建立督导分工负责制,明确市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督导组组长为本组第一责任人,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和细化措施。建立信息沟通机制,落实每周定期报、重大问题随时报、无问题零报告的信息“三报”制度。建立形势研判机制,对全市换届选举进度、存在问题、难点镇村和不稳定因素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共同研究提出对策措施和应急预案。建立资格审查机制,在各镇区初审基础上,把276个村(社区)全部候选人名单送市纪委、市检察院进行二次审查,做好二类村、三类村和来信来访较多、群众争议较大的候选人资格审查,避免出现不符合法定参选资格的候选人。建立舆情疏导机制,以适度宣传为原则制定宣传方案和时间安排表,向群众公开村级换届选举的有关政策、程序及选情情况,提高选举的透明度,组织专门人员担任换届选举舆情监控信息员,做好选举舆情疏导。建立信访处理机制,建立统一处理投诉平台,明确处理投诉的流程、步骤和完成时间。建立矛盾化解机制,全面排查重点镇区,明确拉票贿选、冲击会场等重点问题的界定和处置方法,制定预案和相关工作措施,查处非法违规行为,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开展督导调研。

                                                                                                                                         (覃 波)

【行政复议】 2014年,中山市行政复议工作坚持“法治政府,复议为民”,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创新行政复议委员会管理机制,完善行政复议委员会工作制度,实行清一色“外部”委员(即非常任委员)审案机制及建立结案后服务机制。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稳定器”作用,通过加大案件的调解和解力度,参与敏感问题、老大难问题的法律处置。全年收到行政复议申请556宗,调解和解率34.2%,整体纠错率35.2%。推进对口行政复议项目帮扶,制定协助潮州推进行政复议工作方案,将加强交流、协助培训、信息互通、建立沟通机制等4个方面作为推进工作内容,组成帮扶团队到潮州现场推广经验和交流工作。

                                                                                                                                        (陈恩伟)

上一篇: 经济建设(2014)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文化建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