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述】2000年,中山市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以“三讲”教育为动力,全面落实党的十五大和中央纪委、省纪委四次全会的部署,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全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由侧重遏制转为标本兼治和加大治本力度,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重点清理地厅级以上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领导干部用公款配备家庭电脑和支付家庭电脑上网费用,领导干部接受公款安排的私人旅游活动,党政机关干部借用小汽车的情况;清理出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借用小汽车3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成果得到巩固,建立了领导干部私人旅游活动报告制度和“无会周”制度,全年压缩和制止公费出国(境)27批42人,压缩全市性会议52.8%,撤销各类培训中心10个,撤销数约占总数的77%。 
 
【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大力度查处金融腐败和违纪违法案件,查处了原中国人民银行中山分行党组书记、行长麦庆光违反金融政策法规案,原市钢管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吴官富挪用公款案等大案要案。抓获5名携款潜逃的重大经济嫌疑人,依法判处公职人员涉及金融方面的违法案件25宗32人,涉案金额1.6亿元。2000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立案5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6人,其中处级干部4人、科级干部6人。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504.5万元。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全市医疗单位实行了药品及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制度,节约采购资金总数的25.2%,有效纠正了医药购销的不正之风。全年协助查处制售假劣药品、无证经营医疗器械案件34宗,被关闭或取缔医疗机构共28个,被停业整顿59个。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将农民全年直接承担的提留统筹费控制在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4%以内,低于国务院规定的5%的标准。继续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公路(水路)“三乱”。开展公安、教育和环保三个系统的行风评议活动,群众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均达到93%以上,满意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监督全市55个市直属单位和24个镇区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督促市属23所学校和大部份镇区中小学校也落实执行了该规定。全市建设工程的综合招标率、公开招标率以及城区工程进场交易率均达100%,共节约工程建设资金9315.8万多元。市土地交易中心进入了实效运作阶段,重点消化闲置用地的招标拍卖。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的覆盖面,全年政府采购物品总值达9025万元,节约资金367万元。政府审批制度改革迈出了有力步伐。完成了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工作,于7月份通过了省检查组的验收。稳步推进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工作。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奖励和追究制度、报告制度、考核制度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市委、市政府、市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举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知识考试。检查和指导全市镇区和40个责任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全市386名副处级以上市直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和镇区的党政第一把手、纪委书记全部建立了《廉政卷宗》。 
 
【政务公开】完善市直机关、镇区、农村、企事业单位的多层次政务公开体系,在市直机关、镇区、村民委员会中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市直机关结合“三服务一满意”基层评议机关活动实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务公开的透明度。制定了《关于巩固和深化镇区政务公开工作意见》,实行村组两级集体经济电算化管理和会计委派制度。在全市99家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全面实行厂务公开制度,事业单位也逐步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在教育和卫生系统中开展了政务公开试点。 
 
【警示教育】开展以胡长清、成克杰等重大典型案件为主要内容的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全市4.8万名党员干部观看了《生死抉择》、《胡长清案件警示录》等教育片。组织近5000名党员干部参观了广东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果展览。全市举办警示教育专题座谈会165场,制订整改方案130多个,整改措施900多条。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上交学习体会450多篇。(李嘉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