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8》 【成文日期】2017-12-31 【点击率】159次 | |||
2017年,中山市制定《中山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确立“两步走”改革目标,争取在2018年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初步建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2020年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补短板任务,基本实现医药卫生服务体系现代化、运行科学化、监管法制化和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为契机,小榄镇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镇属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局面,群众的改革获得感显著增强。小榄镇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推广分级诊疗经验,获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肯定,并在全省综合医改暨医联体建设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获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健康中国”节目和《人之初》杂志社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一、政府主导,夯实医联体建设基础完善机构建设。2014年12月,镇卫计局制定《中山市小榄镇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章程》,成立镇医联体理事会,理事长由镇卫计局局长担任,成员由镇卫计局、镇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小榄人民医院和陈星海医院2家医院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担任,做好医联体内资源协调和统筹管理工作。在全镇15个社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个,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每个社区至少拥有上规模的卫生服务机构1家,并安排1名社区“两委”成员专门负责组织协调,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提供工作场所,保障其有效运转。 加大经费投入。小榄镇每年安排近20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公共卫生事业。2017年将常住人口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至52.65元。每年投入近8000万元推进全民合作医疗,户籍居民每人每年只需交纳160元就能享受“上不封顶”的合作医疗补充二次报销待遇,加上市基本医疗保险,全镇99%的居民至少有住院医疗保障2份,90%以上居民拥有门诊医疗保险。2017年住院费用平均报销率86%,镇内住院报销率接近90%。 加强监督管理。2013年,成立小榄镇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职能从业务型向综合管理型转变,负责全镇公共卫生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考核管理。每年制定考核评分标准,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指导和督促医联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行考核成绩与财政补贴挂钩,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有效落实,避免医院全面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过程中的趋利性。完善内部薪酬分配制度,绩效奖金根据考核成绩下拨,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成绩突出的人员倾斜,动态调整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激发基层活力。 二、明确定位,建立医联体上下联动机制错位配置医疗资源。推进小榄人民医院、陈星海医院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小榄人民医院编制床位1600张,打造以妇儿医疗保健为重点品牌的综合三甲医院;陈星海医院编制床位1000张,重点发展肿瘤防治和中医药服务,创建中西医结合三甲医院。按就近原则将15个社区分成2片,分别由小榄人民医院和陈星海医院牵头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引导病人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小病和常见病,使医院将更多的精力转向急重病诊治和疑难病研究攻关,做实分级诊疗。 实行“一体化”管理。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三个统一”管理:统一管理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格按医院标准进行日常管理、教育培训和考核评价等,使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统一信息平台,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信息互通互认,使全镇医疗信息基于居民健康档案互联共享,充分利用诊疗信息和健康管理信息,为分级诊疗提供支撑平台。统一调配医疗资源,医院为社区集中配送药品、开放大型检查检验设备等。 创新“双向流动”机制。小榄镇安排医院1名副院长担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法人、主任,选派有经验的医生、护士等骨干任副主任、站长,相关科室人员为社区医务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派驻人员的编制留在医院,享受与医院本部医务人员同等的进修培训、职务晋升等方面的福利待遇,确保医联体内人员根据服务需求实行双向流动。通过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至年底,全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有医务人员37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人,中级职称40人,初级职称335人;共有全科医生102人,达到卫生强镇“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超过3人”的标准。 三、多元服务,丰富医联体服务内涵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小榄镇成立以全科医生为主、公共卫生医生与全科护士分工协助的服务团队,每个团队按实际区域划分片区,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为群众提供主动、持续、综合的健康管理。并以签约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服务人群的健康管理效果作为重点评价指标,按签约人数计算,镇财政给予服务团队每人每年15元的经费补贴,实行考核成绩与财政补贴挂钩,确保签约服务有效落实。至年底,全镇共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54支,签约家庭2.43万户,重点人群签约率62.84%,服务30.14万人次,建立家庭病床6498张次,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逐步实现首诊在社区。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配备大型检查设备,主要承担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病后康复的基本医疗服务,负责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和儿童、孕产妇、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等14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至2017年底,全镇共建立健康档案27.31万份,建档率85.58%。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85.16%和86.84%。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任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量逐年上升,从2007年的64.08万人次提升到2017年的173.07万人次,年均增长15.46%。 创建“健康通”呼援服务。小榄镇通过为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及其他需要帮助的长者安装紧急呼援装置——“健康通”,委托陈星海医院设立服务中心,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以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为载体,与社区全科医生相结合,为居家老人提供出院康复、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等社区护理养老服务。至2017年底,“健康通”覆盖全镇15个社区,用户3213名,累计处理通话22万次,解决紧急医疗类个案1163次,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2个医联体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双向转诊实施方案,明确转诊条件和程序,设立专职部门和人员,实行无缝式持续治疗。患者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到医院,无需挂号和排队,优先检查诊治、安排住院等。医院患者下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家庭医生跟踪管理,确保康复治疗有保障。全年医联体共上转患者1.76万例,下转患者2092例。 实施差异化医疗保障政策。小榄镇在执行市医保报销政策城乡居民基本门诊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报销80%、镇医院报销20%的基础上,将家庭病床服务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纳入镇合作医疗门诊报销范围,为家庭病床费用报销70%,为社区门诊医疗费用超出门诊医保年度累计限额的群众报销药费50%。利用医疗报销政策的杠杆作用促进群众合理就医分流,引导群众小病在基层就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