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梁凤梅 【文章来源】中山档案方志 【成文日期】2024-03-05 【点击率】252次 | |||
近日,笔者在老城区闲逛,走在狭窄、充满生活气息的大墩村街道,抬头忽见一民居大门上挂着一串东西,一个包子、一块肥肉夹着一张折叠的祭祀求福黄纸串起来,挂于门外上部,料想这应该是户主的一种祈福物。见过清明插柳,见过端午悬艾草菖蒲,还没见过门前挂包子肥猪肉的,这是什么奇怪的操作?
挂于民居门前的包子肥猪肉串,下部肥猪肉已爬满蚂蚁(摄影:梁凤梅) 几经了解,一位老居民给出了答案,原来这是石岐大墩村一带特有的惊蛰祭白虎风俗。今年新历3月5日、农历二月二十五是惊蛰节气,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预示着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把伏土冬眠的动物惊醒。民间传说,有口舌、是非之神白虎正是在惊蛰这一天苏醒,出来觅食,开口噬人。传说犯之则当年常遭小人兴风作浪,是非缠身,发展不顺。人们希望驱除小人和晦气,过上平安、幸福、美好的生活,便在惊蛰这天祭白虎。 祭白虎时,大墩村民将包子和肥猪肉串起挂于门前,以期白虎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肥猪肉的油水充满虎口,使之不能张口说人是非。这反映了大墩村民一种避祸求福的朴素观念,流传至今成为一种祈求生活和工作顺利的风俗。 又据进一步了解,原来祭白虎是旧时我国南方比较普遍的一种祭拜祈福形式,中山民间也有遗留。《小榄镇志(1152-1979)》的“风土民情”篇,就记有“惊蛰日,民间仍有‘祭白虎’和‘打小人’风俗,但不普遍。”祭白虎也是其他祭祀仪式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山村情》就记载,三乡镇平湖自然村的圣堂祖庙举行“醮仪”活动时,第一个环节就是祭白虎;又记,小榄(东升片区)的太平村,旧时土葬后“执金”(收拾遗骨)前,也会先进行祭白虎,只是祭拜形式有不同,多以肥猪肉抹纸老虎的嘴以示喂虎,然后烧掉。大墩村的惊蛰挂肥猪肉于门前,还真特别。 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崇尚科学,祭白虎这种习俗在民间已非常少见,也仅仅是旧城老村的极个别老人家还保留这种做法。惊蛰门前挂肥猪肉,已成难得一见的奇景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