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故事
中山市五桂山镇文物古迹介绍——宋马会龙墓
【作者】轶名 【文章来源】中山市文广新局 【成文日期】2009-10-16 【点击率】2315次

马会龙墓位于五桂山镇大尖山南部紫泥环下窝子,始建于宋代,经民国4(1915)1980年两次重修。该墓坐北向南,封土堆前呈环形状,内径3.1,墓碑高172厘米,宽62厘米。碑额上刻有花果图案和篆书"福禄寿"的字样,墓碑上款:"宋葬于土名楼旗岭坐壬向丙兼子午三分之原"。中为:"宋封工部侍郎四世祖考讳会龙马公、诰封太夫人妣毛氏、淑慎慈勤副妣周氏之墓"。下款:"孝男工部尚书南宝立石""民国四年岁次乙卯季夏吉日裔孙沙涌房、塘土敢房、张家边等重修"。马会龙是马南宝之父。

马南宝(1244年~1279),南区沙涌村人。家境富饶于财而能读书,好义,尤工于诗。宋景炎二年(1277),端宗赵日正自潮州浅湾航海避敌至邑境,南宝献粟千石(崖山志作万石)以饷军,受端宗嘉奖,拜权工部侍郎。丞相陈宜中,少傅张世杰奉帝旨,暂以南宝家为行宫。南宝竭力保卫,并召募潮居里民数百,增强宋军兵力,在村前山岗构筑碉堡,深沟高垒,严阵以待。居数日,元兵陷广州,张世杰等欲图恢复。行前,南宝谓诸将曰"痛饮黄龙府,在此行也"。并高歌岳武穆满江红词,激励士气,慷慨壮烈,闻者皆感动。后端宗因风浪落水,惊悸发病,待至硇洲。景炎三年(1278)四月,端宗死于硇洲,年十一。陆秀夫、张世杰拥立卫王,号祥兴帝,年仅八岁,升硇洲为翔龙县,以曾子渊充山陵使护送端宗棺柩还南宝家。旋即移驻崖山(即今新会市),其时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兵败被执。祥兴二年(1279)二月,宋元海军在崖山决战,宋军大败,陆秀夫负幼帝投海死。张世杰亦覆舟鱼腹,宋亡。南宝日夜悲泣不食,作《哭祥兴帝》诗曰"翔龙宫殿已蓬飘,此日伤心万国朝。目击崖门天地改,壮心难与海潮消。"又曰:"黄屋匡扶事已非,遗黎空自泪沾衣。众星耿耿沧溟底,恨不同归一少微。"后传闻陈宜中奉帝旨尚在占城(今安南),南宝遂与招讨使黎德,梁起萃起兵运粮,往迎车驾,拒元万户王守信招降,大败被执,不屈捐躯,年仅三十五岁。土人潜收其尸,葬于小赤坎鳌岗(今斗门黄杨山),因名此山为大臣山。另有衣冠冢在旧广州府后山。乡人为纪念南宝,于民国8(1919)建立"宋帝遗迹""侍郎故里"牌坊以纪之(70年代已毁)

 

上一篇: 中山市五桂山镇文物古迹介绍——鲤鱼山遗址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山市五桂山镇文物古迹介绍——清郑锦峰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