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2日上午,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7周年,由孙中山研究院(中山)、中山市档案馆、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办,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承办,广东人民出版社协办的《中山文献》(第三辑)首发暨赠书仪式系列活动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锐熙,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军,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鲁罡,中山市政协副主席刘志伟,广东省档案馆二级巡视员张中华,孙中山先生亲属代表孙必胜,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萧亦充、中山市档案馆馆长、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陈岚等领导嘉宾出席首发暨赠书仪式。 《中山文献》(第三辑)首发暨赠书仪式 中共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山文献》(第三辑)编委会主任林锐熙为《中山文献》(第三辑)首发致辞。为传承推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山市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档案、文博、学术机构及高等院校的互鉴交流,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赠书仪式现场向广东省档案馆、广州市档案馆、深圳市档案馆、珠海市档案馆、佛山市档案馆、东莞市档案馆、孙中山基金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中山大学等粤港澳大湾区有关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高校、科研院所等近50家单位赠送《中山文献》(第三辑)。 中共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锐熙(左一)向孙中山基金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档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等单位代表赠书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军(左一)向广州市档案馆、广州博物馆、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广州图书馆、深圳市档案馆、深圳博物馆、深圳图书馆等单位代表赠书 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鲁罡(左一)向珠海市档案馆、珠海博物馆、珠海市图书馆、东莞市档案馆、东莞图书馆、江门市博物馆、江门市图书馆等单位代表赠书 中山市政协副主席刘志伟(左一)向佛山市档案馆、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图书馆、惠州市博物馆、惠州市图书馆、肇庆市博物馆、肇庆市图书馆等单位代表赠书 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萧亦充(右一),中山市档案馆馆长、市地方志办主任陈岚(左一)向中共中山市委党校、中山市政协文史委、中山市社科联、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图书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中山市博物馆、中山纪念图书馆等单位代表赠书 中山市档案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档案挖掘整理出版工程 《中山文献》(第三辑)全套共50册,原文影印收录中山市档案馆藏近代香山(中山)社会文化、革命历史等档案逾3万页。全辑分为地情民情、灾情救济、施政(报告)、中山县(临时)参议会、东莞明伦堂万顷沙沙田自卫局、工会、农会、中山海外同志社、中山县(含各镇区)商会、工商税、田赋、石岐迪光安记电力灯所、中山县文献委员会、报刊业、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侨立中山公医院、植树运动、中山县新生活运动等19个专题。据了解,这是省内近年规模最大的综合档案汇编出版成果,在我市档案编研、档案开发利用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山文献》第三辑的编纂出版工作,是中山市档案馆在挖掘利用馆藏档案上的一次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中山市档案馆在相对欠缺大规模档案筛选汇编工作经验的情况下,勇于尝试、探索前行,通过反复讨论、反复调整,确定了系统性、重要性、可读可用性、合规性的档案筛选标准,又经“四选三审一补充”层层筛选把关,在馆藏73万页民国档案中精挑细选出3万多页,再经内容审核、页序校正、规范题名、次序排定、出版审校等环节后终于交付出版。内容涵盖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民生等领域;既有红色档案,国民政府档案,也有地方势力、行会商会、文化组织、教育卫生机构的档案,还有民间档案;涉及地情、民情、侨情、灾情、战情、赋税、社会浪潮等重要史实;披露了1948年小榄人口详查数据、民国中山气象监测数据、1947年中山水患实情,地方势力明伦堂万顷沙自卫局、中山县议会组建及运作详情,民国中山最大的华侨组织中山海外同志社、中山最早的发电厂迪光电力灯所运行细节等一大批未被系统披露或未曾引起关注的沉睡档案。档案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堪称本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档案挖掘整理出版工程,是一次民国中山(香山)最系统、最生动的社会实录文献展示,是档案存真留实、鉴史知今作用的一次集中显现。 该批档案兼具社会综合性和历史细节性,除了宏大的历史事件,还有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明晰生动的历史细节,还原了一部有血有泪、有骨有肉的民国香山史。战乱中难童教养所的难童,避战迁移至澳门的总理故乡纪念中学学生,陷入纠纷的佃人与业主,申请加入中山海外同志社的海外华侨,因灾歉收申请减免田赋的乡民等形形色色的个体,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这些细微的光点,铺陈出整个社会面的状况,对本土历史的研究不再停留在宏观叙事层面,而深入到社会的微观肌理之中。 该辑档案文献跨越晚清、民国及新中国初期三个历史时期,带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全面记录了近现代香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集中反映了城市发展、社会急剧变化、时势风云变幻,是研究香山历史的一把钥匙,也是观察和探究近现代珠江三角洲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文化及地方政治发展与变迁的重要样本,是中山人的一笔宝贵历史遗产,有着重要的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研究价值。 《中山文献》(第三辑) “赓续文脉——历代香山(中山)文献档案展览”开幕 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市档案馆、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主办的“赓续文脉——历代香山(中山)文献档案展览”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2楼展厅展出。该展览精选展出《中山文献》丛书部分文献、档案史料及相关历史照片近300件,并选取近60件由中山市档案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收藏的珍贵档案、文献的原件进行展示。展览展现了香山(中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赓续历史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共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锐熙(左四)等出席《中山文献》(第三辑)首发暨赠书仪式的部分领导嘉宾为“赓续文脉——历代香山(中山)文献档案展览”揭幕 “赓续文脉——历代香山(中山)文献档案展览”展出的档案史料原件 《中山文献》出版座谈会由孙中山研究院(中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市档案馆、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办,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承办,广东人民出版社协办的《中山文献》出版座谈会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综合报告厅举行。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中山文献》(第三辑)编委会副主任萧亦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杰,孙中山先生亲属代表孙必胜分别致辞;《中山文献》(第一、二、三辑)主编、出版单位代表依次发言。与会领导及专家学者围绕香山(中山)地方文献整理、孙中山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助力文化兴城等内容进行研讨,高度评价《中山文献》系列丛书出版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中山文献》(第三辑)能大体量地辑录中山地方档案史料,发挥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唯一性属性优势为研究中山历史发展提供了非常可靠的史料支撑。 《中山文献》出版座谈会现场 中山市档案馆馆长、市地方志办主任陈岚在《中山文献》出版座谈会上发言,她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直以来,中山市档案馆守正创新,以历史的担当致力于开发好利用好档案资源。我馆将继续深挖馆藏档案资源,通过编研开发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中山历史文化、推动学术研究注入档案的力量,为讲好中山的故事、湾区故事,助力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中山档案方志人的新贡献。 (本文图片由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提供) |
|